论语文课堂中的点拨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点拨教学的思想核心
  《论语·子罕》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讲的是有步骤地进行教导。”“诱导”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教导;点拨则是指点、拨窍的意思,它是在有步骤的教学过程中随时给予指点和启发。点拨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点拨教学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遵循辩证法,加强科学性,把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扬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着眼于语言教学的“现代化”。所谓语文教学“现代化”,就是适应当代知识飞速发展与当代生活高速运行的客观需要,采用高效率教学手段,去加快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进程。我们主张学语文要“积累”,但不是传统式的“积累”而是有效率的“积累”;我们主张“讲”,但不是灌输式的“讲”,我们主张让学生“感悟”;我们更主张“训练”,但这个“训练”不是让学生做做训练题,而是训练习惯,训练品质,训练心理,训练求知方法,训练自我能力,总之,是有效率的“训练”。我们力求语文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言科学性,寻求语文教学的最佳通道,追求效率;言艺术性,就是把语文教学搞得更美一点,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仍然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说,效率,是点拨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点拨思想的核心。
  二、点拨教学的方法
  (一)疏通脉络,理顺思想,点拨學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感情
  文章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的思想脉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遵照一定思路,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维延伸。让学生受到课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独立思考,展开分析,进行比较,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和语言的特点,从阅读和写作上接受启发,吸取营养。
  (二)突破点拨,抓住重点,启发学生比较分析,举一反三
  点拨学习重点,导入攻关要塞,按叶圣陶先生的意思就是要处理好“纲领”与“纤屑”的关系。在学习课文时,就表现在选定“突破点”上面。所谓“突破点”,一是指教材中的点,一是指教法上的点。前者指的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关键点,后者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引爆点、窥豹点、释疑点和传技点。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把这两方面的“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抓什么,如何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时,教师也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某些重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分析、评价、鉴赏作品的方法,提高读写能力。
  (三)层层点拨,构筑台阶,点拨学习疑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学习知识,探寻疑难的原动力。点拨法就是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兴致勃勃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过程,它往往要经历一个无疑──生疑──解疑──领会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或以为懂而忽略过去;或按一般解释而产生误解;或不懂而存疑。老师应当在这些地方对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能自行去深掘其含义,并从中悟得读书之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具体的做法有:①借助注释对学生进行点拨;②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点拨,培养学生养成依据前后语言环境理解词、句、段含义的习惯;③联系文章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点拨。
  三、点拨教学的时机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能滋生不灭,都是才其“时”的结果,任何事物一旦违了“时”,就不可能生存与发展。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主张语文教学要进行“点拨”,从本质上说就是要随“机”而教,因“时”而教,不违教“时”,努力创造出教与学的和谐自由之境。有人认为,点拨就是这里问一问,那里讲一讲,这里点一点,那里拨一拨。其实不然,我们主张的是“随机”而教,而不是随意地教。点拨教学要讲“教学之时机”。
  四、点拨教学的作用
  (一)明确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率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与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整体功能”的整体教学思想
  点拨教学与其他教法相比,在语文教学整体发展方面的认识与实践明显地领先了一步。点拨教学对语文教学上显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整体着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不断翻进,充分发挥各元素各方面的“合力”。让学生披文而入情,由情而悟理,由理而有所“识”,这种“情”“理”“知”的融通,自然比孤立地研究某一点,效果要好得多。
  (二)变“模式教学”为灵活变通的“动态教学”
  如果过分强调“模式”的规范性、严密性,让教师循规蹈矩“教”,学生循规蹈矩“学”,则反而使教学远离规律。点拨教学的高明之处,就是没有“模式”。“当点则点,当拨则拨”,鲜明地体现了灵活性、多变性、多样性与艺术性。
  (三)形成了“师生合一”的教学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融洽的关系。点拨教学不主张静止地划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而是从转化性与动态性上看重“合一关系”,即“师”可以为“生”,“生”可以为“师”。老师教导学生,是循循善诱;老师接受学生的指点,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向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内容极其丰富,方式十分灵活,它随着教学实践的扩展而拓展,不可能进行僵死的沿习,它始终在随着地点、时间、人事、教材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点”与“拨”有时是紧密相联,结为一体的。总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要害,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与知识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运用点拨法,在战略上十分注重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做到“知已知彼”,同时也要了解教师的要求与学习的内容;在战术上则注意由“点”突破,延伸两条线:集中式思维线和辐射式思维线。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相互交流,追求教学上的“画龙点睛”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思维活动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中介物,在当今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数学教育就应该让学生懂得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又能应用于现实的一门科学。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实现民族经济腾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可见,物理学科教师应树立把科学探究作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创建合理的科学探究平台,以期达到更有效地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上
期刊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方面:老师讲解内容太多,过分强调生词、语法的重要性,从而破坏了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活动狭窄,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训练单调,缺乏了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2)学生方面: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阅读效率低,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却频繁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
期刊
空闲之余与同事交流时,很多同事都这样认为:“语文课比较有情趣,数学课枯燥乏味。”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上,主要以传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重讲轻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对数学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与生活素材相结合,精心设计与组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把数学教学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是学生需求的、感兴趣的、喜欢参与的活动,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变得
期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以说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广泛的方式,也是可具体、细致的方式。这是广大教育者熟知的话语,但是当我们将之放在教学中,该如何授之学生以鱼并且授之学生以渔,而当前在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教学时,还要符合当代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应当是引起教育者们重视的问题。  一、何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可解一生之需。”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习题课《串联电路的动态变化》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思维启迪、提炼方法、举一反三等微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效率 触类旁通 学习能力  时间是有限的,题海却是无垠的。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于是莘莘学子们“被”要求挤出时间跳入题海大战。学生们反反复复地做,教师们周而复始地讲,一道题目做过讲过无数遍,仍有学生
期刊
初中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全情参与,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是体育锻炼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现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并不那么积极,有几点原因:一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没有关注到个体差异以及班级学情,比如在讲授与篮球、足球相关知识的时候,女生的学习兴趣明显要低于男生,对球类的关注度也是很低;二是体育课堂缺乏有趣性和新鲜感,学生对于老师讲学生学的学习模式已经麻木了,很多
期刊
一日,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数学课呢还是语文课?有的学生说数学课,有的学生说语文课。我又问为什么。他们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可是六年级的学生,竟然说不清楚为什么喜欢。其实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他们只习惯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最不擅长的就是回答“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善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更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很聪明,解题能力非常强,但却不能说请分析过程。好的数学课,好的数学老师,是应该非常注意这一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地采用“类比”教學方法,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类比法 物理教学  初中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学习和运用新知的过程当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使用类比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既有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构建条理性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联系旧知,巧用类比法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