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享受写作:以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为前提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对学生提出很多要求,设置种种障碍,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是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长期受到压抑,在政治化的思想、模式化的形式的严重束缚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愿望,写作变成了痛苦的折磨,没有一点乐趣。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迫在眉睫。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开放作文内容
让学生掌握作文内容的选择权。我们常见的作文课堂的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就“这节课,我们的作文题目是‘XXXX’。写这篇作文应……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始写了。”接着,学生抓耳挠腮,交上来数行干涩无味的文字。试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何来兴趣?只有教师把作文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作文素材,拟自已喜欢的题目时,学生才会把作文当作自已表达或发泄的需要,进而乐于表达。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
2.自选作文形式
毛泽东讲文学,极力反对八股文,我们的学生作文也要谨防“八股文”。为迎合评卷老师,为取得高分,往往有许多教师喜欢用“思想要高尚”“选题要典型”“表达要有中心”等一些要求来束缚学生的表达,而那些极具童真的作文却被挡在“优秀作文”的门外。这样一种定势思维常常容易使学生养成编谎话、造谎言的不良习惯,动辄就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舍已为人”,千篇一律。其实,学生的生活中哪里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文章是用来抒写心曲的,而学生要表达的内容有的俏皮,有的羞涩,有的神秘,要选用适合自已的方式表达。
3.自拟作文题目
统一规定文题同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在此方面也应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空间。如写一位老师,若规定以“我的老师”为题,可能多数学生会写现在的老师,内容和思路都很狭窄;若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那么诸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题丰富了,内容自然也不会枯燥,形式也不会单一,感情也真挚感人。
二、享受写作: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
作文教学应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写作的乐趣从何而来?来源于对生命的自我表现和个性发展。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培养其创新能力,享受到写作的快乐,我们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丰富学生生活
叶圣陶说:“写作材料来源于整个生活,生活向上发展,写作材料会滔滔汩汩流注出来,而且是澄清的。”教师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写作时就会“真情涌现”,把作文当作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如: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们自由地大量阅读;在班里办手抄报,将语文课向课外延伸;举办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2.引领学生观察生活
在学校,让学生观察同桌、同组、同班同学,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在家里,观察家庭成员、亲戚邻居;乘车旅游,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让学生们把这些写成日记,这样写出的人物可谓是仪态万千、各领风骚了。江山如画,家乡如诗,祖国处处风景迷人。学生们有心赞美江山、走入家乡景色,却只会“千人一口,千篇一景”地描绘一番。针对这种情况,要老师及时启发,就会避免写作的这种误区。你家的院子与别家的院子一样吗?你村一角的景色与别村一角的景色一样吗?一年四季的田野一样吗?每天的天空都一样吗?每天的天气一样吗?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他们笔下的景点也尽展风流。
3.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在生活中,我们引导学生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挫折时,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只把吵架当作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的某件事。
三、享受写作:以开展选择性评价为动力
传统的作文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优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开展了选择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标准自选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老师先罗列出几种不同的作文要求,然后让学生自选,选好之后,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及时给予鼓励;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重新选择评价标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2.评价方式自定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兴趣,可以用盖红花,画红旗,描五星,盖“优秀”章等形式来评价学生作文。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充许重新评价,并按最佳成绩记录;提倡自我评价和自我欣赏;可以采用互评、小组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感觉。
总之,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语文老师,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享受写作中茁壮成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对学生提出很多要求,设置种种障碍,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是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长期受到压抑,在政治化的思想、模式化的形式的严重束缚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愿望,写作变成了痛苦的折磨,没有一点乐趣。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迫在眉睫。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开放作文内容
让学生掌握作文内容的选择权。我们常见的作文课堂的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就“这节课,我们的作文题目是‘XXXX’。写这篇作文应……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始写了。”接着,学生抓耳挠腮,交上来数行干涩无味的文字。试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何来兴趣?只有教师把作文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作文素材,拟自已喜欢的题目时,学生才会把作文当作自已表达或发泄的需要,进而乐于表达。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
2.自选作文形式
毛泽东讲文学,极力反对八股文,我们的学生作文也要谨防“八股文”。为迎合评卷老师,为取得高分,往往有许多教师喜欢用“思想要高尚”“选题要典型”“表达要有中心”等一些要求来束缚学生的表达,而那些极具童真的作文却被挡在“优秀作文”的门外。这样一种定势思维常常容易使学生养成编谎话、造谎言的不良习惯,动辄就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舍已为人”,千篇一律。其实,学生的生活中哪里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文章是用来抒写心曲的,而学生要表达的内容有的俏皮,有的羞涩,有的神秘,要选用适合自已的方式表达。
3.自拟作文题目
统一规定文题同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在此方面也应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空间。如写一位老师,若规定以“我的老师”为题,可能多数学生会写现在的老师,内容和思路都很狭窄;若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那么诸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题丰富了,内容自然也不会枯燥,形式也不会单一,感情也真挚感人。
二、享受写作: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
作文教学应以“展现个性、创造性”为主导。写作的乐趣从何而来?来源于对生命的自我表现和个性发展。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培养其创新能力,享受到写作的快乐,我们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丰富学生生活
叶圣陶说:“写作材料来源于整个生活,生活向上发展,写作材料会滔滔汩汩流注出来,而且是澄清的。”教师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写作时就会“真情涌现”,把作文当作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如: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们自由地大量阅读;在班里办手抄报,将语文课向课外延伸;举办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2.引领学生观察生活
在学校,让学生观察同桌、同组、同班同学,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在家里,观察家庭成员、亲戚邻居;乘车旅游,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让学生们把这些写成日记,这样写出的人物可谓是仪态万千、各领风骚了。江山如画,家乡如诗,祖国处处风景迷人。学生们有心赞美江山、走入家乡景色,却只会“千人一口,千篇一景”地描绘一番。针对这种情况,要老师及时启发,就会避免写作的这种误区。你家的院子与别家的院子一样吗?你村一角的景色与别村一角的景色一样吗?一年四季的田野一样吗?每天的天空都一样吗?每天的天气一样吗?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他们笔下的景点也尽展风流。
3.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在生活中,我们引导学生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挫折时,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只把吵架当作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的某件事。
三、享受写作:以开展选择性评价为动力
传统的作文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优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开展了选择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标准自选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老师先罗列出几种不同的作文要求,然后让学生自选,选好之后,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及时给予鼓励;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重新选择评价标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2.评价方式自定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兴趣,可以用盖红花,画红旗,描五星,盖“优秀”章等形式来评价学生作文。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充许重新评价,并按最佳成绩记录;提倡自我评价和自我欣赏;可以采用互评、小组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感觉。
总之,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语文老师,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享受写作中茁壮成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