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一片天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法教学因其抽象和枯燥,长期以来被师生漠视,近两年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但语文学习脱离不了语法知识,语文实践更需要语法知识,如何正确认识语法的地位,怎样上好语法课,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法教学 新课标 教学方法
  
  送走了高三,又开始带高一了。在教学中我发现,这届学生比起前几届学生,语法知识很欠缺。分不清主谓宾,更不要说句式特点了。作文中,语句不通顺现象比较普遍;改病句,只会凭感觉;说到文言句式的特点,只会说倒装,至于具体是什么倒装,看不出来。问问同学们,才知道初中语文已经开始不上语法了,也问过几位初中语文老师,为什么不上了,说是初中不强调语法知识了,考试不直接考语法。初中生的教材特点不需要学生掌握这样的语法知识,还有一点是,语法教学太枯燥,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教这些内容,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中语文的学习脱离不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对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重要。
  语文理论上语法似乎地位也很尴尬。《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大纲》以审慎的态度给语文定性,即“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语文工具性功能的体现却远没有人文性多。比如苏教版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练习一中,体会“我将深味这非人间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教参给出的参考答案非常简单——“表现了鲁迅极大的悲痛”,而在以前需要分析的“浓黑”——移用的用法没有再提及,而在人教版中同样题目,教参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浓黑的”本应修饰“非人间”,而移用来修饰表示心理感情的词“悲凉”,由此我们认识到,这悲痛凄凉的情感正是由于这浓黑的“非人间”社会所造成的。苏教版的简略化似乎给我们一种信息:在品味语言的时候更多体会的文字所渗透的思想情感,而语法方面的内容可以少讲。
  语法教育为什么会被漠视?语法教学的枯燥简单是语法教育没落的根本原因,有人称以往的语法教学叫“绞刑法”,是让人窒息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语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处,而且它也并非是枯燥无味的,比如一句歌词唱的“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从小怕不辣”,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字都一样,但是含义却完全不同,短语结构也不同。
  既然语法世界是生动神奇,富有情趣的,如何将这种生动有趣带到语文教学中来呢?
  
  一、在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感受语法艺术魅力
  
  语法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法学家研究概括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条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条文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并使之内化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培养他们敏锐而严密的语法感。内化能力是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利用好手边的教材。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的,荟萃众人智慧的精华,选用的是经典文学作品,从内容到语言都是反复推敲过的,可以做为一种语言范本进行体会。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个长句:“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很难懂,但只要进行语法分析,就一目了然了。其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也就是这次事件能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如《廉颇蔺相如传》中有一个句子:左右欲刃相如。根据语法知识,“刃”处在谓语的位置,因此应该做动词,解释为“杀”,不应该解释为“刀刃”。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村中有个少年,喜欢多事,驯养了一只蟋蟀。从句意看,这样也可以、。但严格地说,这样翻译不准确,“好事”是“少年”的定语,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如果同学们了解了这一语法规律,文言翻译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了。
  
  二、在教学外延伸文本资源
  
  “练字”的故事很多,有“一字之师”、“推敲”的故事,实际上,许多文人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是进行修改的,像王勃那样文不加点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去看看文人修改稿前后文字的差别,再体会语言力量有什么不一样。
  (1)原句: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2)鲁迅《祝福》中这样一句话:
  原句:她一手提着内中有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手拄着比他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他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例(1)的改句因为加了形容词,改出的是一位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教师职业特点,严肃严谨又给人以鲜明真实的感受。例(2)中的修改,让长句变成了短句,定语后置,碗“破而空”生活凄凉可想而知,竹竿下端“开了裂”可见沦为乞丐的岁月之长,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乞丐形象,而原句感染力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通过对名家修改前后的语句效果的比较感受,既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学会修改的技巧、本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语言修改水平。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语法教学应该让学生觉得语言是生动的、智慧的、具有情趣的,从而实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个典型的故事就是一个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聊天的时候,十分羡慕地说:“中国的文字实在太神奇了,你看‘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中国队胜利,‘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胜。”像这样充满矛盾和辨证的词语还有很多。有时候,人们会提出些奇怪的问题,如:
  拿着鸡蛋扔石头,鸡蛋为什么没有破?
  一对健康的夫妇,为什么生出只有一只右眼的婴儿?
  停电之后,为什么还可以看电视?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语言问题,是语言的多义性和话语的歧义性,在这些有趣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下,学生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语言。
  
  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语法教学联系学生言语实践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觉得语法学习是有用的,能解决听说读写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这是语法渗透的最直接方法。我尝试通过以下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进入到语言的实践中,效果不错。
  (1)互批互评小作文;
  (2)给报刊杂志挑挑刺;
  (3)为某个即将开业的超市写海报。
  语法的容颜是朴素的,但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就像是我们人体里的血液一样重要,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学好语法,就是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一定要守住语法这片天。
  ★作者简介:赵梅花,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湖北籍作家群体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他们的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英雄情结与悲悯情怀。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多阅读这类优秀作品,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禆益。  【关键词】文学鄂军 英雄情结 悲悯情怀 文学素养  近些年来,“文学鄂军”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中频频获奖。爱好文学的广大湖北读者和“文学作者”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湖北文学
【摘 要】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为例,论述了针对不同的文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即做好引导铺垫,打破学生与文本的隔膜;有真意的阅读往往比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贵;从品读语言与结构特色深入情感内核。  【关键词】现代散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    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它既不像文言文教学,可以由“言”到“文”,也不像古典诗词教学,可以由“意象”到“意境
[摘要]文学作品的音韵之美、用字之妙、语义之丰、情感之切等都需要通过细读才能感受到;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和交流也只有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材编选了许多长文,而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有限,如何让学生走入文本,充分的接触、品味、揣摩、咀嚼语言,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进而感受其艺术魅力?“小处着手,解剖文本”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解读文本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显著模糊性的学科,不仅编写工作不容易,而且教学工作也不容易。什么样的语文教科书最让人满意,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最受欢迎与认可,很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因此,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问题需要广大学者专家、教研员和教师能够时常发现,正确看待,深入探究。  【关键词】语文 教材 错误 问题 商榷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毋庸置疑,高中语
【摘要】江南的确是好,因此到过江南的人都愿意把江南写进诗中,反复品味。但是赏美景尚需有好的心境,韦庄不是普通的游子身份,他去江南不是轻松地游玩,他被现实的痛楚折磨着,他魂牵梦绕的是有着疮痍的故乡和故乡的路上受着乱离之苦的人群。因他魂系故乡,故江南之梦再长,也只能是浅浅的梦魇,江南之梦再美,也只能是梦断江南。由此,我们发现《菩萨蛮》清丽的词句深处,藏着那么多的抑郁与无奈。  【关键词】韦庄《菩萨蛮》
【摘 要】本文以小女孩的形象为切入点,对张承志的《汉家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鉴赏。行文分析论述了小女孩的生存环境,进而抓住眼睛和红棉袄两个角度赏析其人物形象,深入挖掘红棉袄意象的深层内蕴,由此揭示汉家寨人的坚守精神。  【关键词】张承志 《汉家寨》 精神坚守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特立独行的一个精神旅者。他奔跑着在中国的北方,在蒙古草原、天山腹地、黄土高原,在那巨大的地图上,在一块块大陆上奔跑着
在学习《渔父》一文时,我尝试分别从作品中的渔父、屈原以及作者司马迁等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文本中蕴涵的三种不同人生选择,并试图以此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教育,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文中屈原的态度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对丑恶污浊的世界采取了一种决然自绝的态度。  渔父则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
【摘?摇要】新课程标准在凸现语文的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真正做到“文”“言”并重,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工具性 人文性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怕,老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去一味强调古汉语语法,后来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离开文本,离开具体的文言词
【摘 要】要达到高效课堂,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课标几年过去,学生或淹没在课堂知识的倾泻中,或在所谓的探究活动中迷失了思想。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理念的缺失更多的是教学策略不当和教学方法单一。“少教”是高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重要理念,“精导”是重要方法。由此来教会学生“用脑”,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思维经验,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探究性思维 高效课堂 训练误区 思维的“
【摘 要】在当下的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思路狭窄、题材单一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选材的局限、选择文体的局限,走进想象与联想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思维 训练    纵观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会发现一般的话题作文均有提示语。它往往从多方面揭示话题的内涵或外延,以便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选材的局限,选择文体的局限,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