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活灵活现的数学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质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思维支撑. 因此,不断将知识内容,特别是基础知识以变形创新的方式加以呈现,已经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首选之法. 笔者通过对相关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特点,以不同内容为界,总结出了若干知识变形途径,旨在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提升實效.
  [关键词]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变形;推广;途径
  灵活性是高中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既是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知识接受的难点体现. 对于这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处理好、运用好,将会成为教学实效提升的重要契机. 体现高中数学的灵活性,切入点有很多,其中思路最为清晰的一个方式就是从基础知识入手,对之进行变形与推广,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灵活元素之所在,从而将数学学习推向新的高度.
  [?] 立足函数知识,开展变形推广
  函数并不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特例,而是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都有所渗透与贯穿. 函数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内容,更是一种分析方法与思维方式. 因此,对于函数知识进行灵活变形,在促进高中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中便显得尤为关键.
  例如,在对函数图像的内容进行学习时,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问题解答:请通过配方的方式,找到函数f(x)=-3x2-6x 1的对称轴方程与顶点坐标,并确定其单调区间与能够取得的最值.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图像这个基础知识掌握到位,笔者以这个内容为基点,对提问进行了变形:在二次函数f(x)=ax2 bx c中,f(x1)=f(x2)(其中x1≠x2),则f
  的值是多少?为了将知识要点体现得更加明确,笔者又将问题继续变形成为:在函数f(x)=x2 px q中,对于任意的x都有f(1 x)=f(1-x),则f(0), f(-1)与f(1)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最后,笔者还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其所表示的是函数f(x)=ax2 bx c的图像. 那么,能否尽可能多地将关于a,b,c的正确结论找出来?这些问题虽然彼此不同,却都是很明确地指向了函数图像这个基础知识要点. 通过问题的不断变形,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理解把握也更加深入了,真正体会到了图形的有效运用对于函数问题分析解答的重要意义.
  函数领域的知识内容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函数形式,可以拓展出不同的变形路径. 函数知识的这一特点也为基础知识的变形推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 如果对每种形式的函数都能够进行这一灵活探究,必然可以将学生的函数思想不断地夯实、提升.
  [?] 立足向量知识,开展变形推广
  向量知识是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才逐步开始接触的. 表面看来,向量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似乎并不困难,但如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灵活变形,便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挖掘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例如,在对平面向量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它的线性运算一直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部分. 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个知识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变形问题. 问题1: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则应当如何用a,b来表示向量?问题2:如图3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a,=b,=c,=d,则应当如何用a,b,c,d来表示向量和?问题3:如图4所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c,=d,则在a b c d=0,a-b c-d=0,a b-c-d=0,a-b-c d=0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哪一个?问题4:若a,b是两个非零向量,那么“
  ”是“(a b)与(a-b)”垂直的什么条件?问题5:在四边形ABCD中,=a 2b,=-4a-b,=-5a-3b,且a与b不共线,则该四边形的形状如何?从大体结构上来看,上述每个问题之间都是存在着相似之处的,但看似细小的变形却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答要求. 随着问题变形的不断推进,向量运算的各个知识角度都得到了考查.
  [A][B][C][D][A][B][C][D][E][A][B][C][D][图2][图3][图4][O]
  不难发现,向量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需要关注细节的. 虽然只是对题目当中一些微小之处予以改变,其所对应的分析方向和解答方法却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对向量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以题目变形的方式强调知识细节,对于有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来讲助益颇多.
  [?] 立足三角知识,开展变形推广
  谈到三角知识,学生所想到的大多是单一的计算公式. 其实,在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之余,三角知识的应用路径也是极其广泛的. 即使知识内容再基础,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这也为基础知识的变形推广提供了入口.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三角的知识内涵,笔者请学生依次完成下列实际问题的解答. 问题1:如图5所示,小船甲航行至点A时被告知要前往点B,其位于点A正东20海里处. 甲立刻出发,并通知了位于点C的小船乙一同前往,乙位于甲的南偏西30°10海里处. 那么,小船乙需要将航行方向确定为北偏东多少度(精确到1°)?问题2:如图6所示,某人站在河岸一侧,想要测量位于河对岸的铁塔AB的高度. 他先选择了与铁塔底端B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C,D两点,并测量出∠BCD=α,∠BDC=β,CD=s,且铁塔顶端A在点C处的仰角是θ,则能否确定出铁塔AB的高度?问题3:如图7所示,小船甲沿正北方向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小船乙同样在固定方向上进行匀速航行. 当甲航行至A1时,乙到达B1,且位于甲的北偏西105°,相距20海里. 20分钟后,甲航行至A2,乙到达B2,且位于甲的北偏西120°,相距10海里. 则小船乙的航行速度是多少?在这样的实际问题解答过程中,学生反复运用了正余弦定理等基本方法,于无形之中夯实了基础.   [A][B][C][北][A][B][D][C][20][图5][图6][10][北][A2][A1][B2][B1][甲][乙][120°][105°][图7]
  师生们总会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也必然是单调枯燥的. 通过上述示例当中的实践,发现并不如此. 在开始接触基础知识时,便可以加入实际应用的元素,借助生活问题的解答,强化知识理解,夯实基础构建. 将三角知识进行这样的灵活变形,不仅拓宽了知识理解路径,还从一开始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学习兴趣.
  [?] 立足数列知识,开展变形推广
  数列是被学生所公认的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 当数列问题以灵活、复杂的面貌呈现出来后,学生便总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分析思考. 归根结底,这还是知识基础不够牢固的原因所导致的. 如果教师能够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便将知识加以变式,必然能够为接下来的有效学习提供不小帮助.
  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求解通项公式也是数列问题当中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根据公式进行具体计算之外,通过前几项来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为此,笔者以这个内容为准设计了一些变形问题. 问题1:如图8所示,请观察图中的图形排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点数,将空格当中的图形与点数填写完整,并写出点数的通项公式. 问题2:如图9所示,这些图形当中体现出了这样一系列规律:在图①当中,经过等边三角形的变化,形成了该多边形;在图②当中,经过正方形的变化,形成了该多边形;…,后面的图形也是以此类推. 那么,若正n边形所变化形成的多边形边数为an,则a6的值是多少? … 的值又是多少?问题3:观察图10所示的图形,按照其中的规律,当10条直线相交时,最多能够产生多少个交点?交点个数的通项公式是什么?一连串知识变形下来,学生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思维感悟得更加深刻了.
  [(1)][(4)][(7)][( )][( )][(1)][(2)][(3)][(4)][(5)][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图8][圖9][图10]
  不难发现,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所经常强调的“灵活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思考分析的习惯. 一旦这种习惯形成了,无论是面对灵活问题,还是灵活解答问题,都将不再是障碍. 于基础知识呈现阶段便勤于将知识进行变形,其所发挥出的思维铺垫作用,在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当中体现得会十分明显.
  在持续的变形推广过程当中,高中数学的灵活性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将基础知识作为变形推广的起点,能够把灵活性学习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每一个知识领域当中去,且可以让这个特点从知识接触之初便得以体现出来,使之能够伴随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当变形推广基础知识的活动成为一种常态之后,便可以在学生的头脑当中树立起一种灵活多变的思维意识,于无形之中升华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三角换元是一种常用的换元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巧用三角换元,化特殊为一般,化复杂为简单,化难题为简单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换元;定义;三角恒等关系;公式  在解题时为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非标准问题标准化,常需将一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变量去替换,这就是换元法. 三角换元是一种常用的换元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
座右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就读学校班级:河北省阜城县第四中学九年级(12)班  指导教师:张超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ay calm and reasonable when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blame or criticize us. It is benefi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要高于数学知识、数学一般的思维方法,使人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学素养;微专题教
[摘 要] 2017年全国卷Ⅲ理科18题考查了学生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文章给出了試题(Ⅰ)(Ⅱ)?摇?摇?摇问的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答.  [关键词] 高考数学;二面角;多解
A new study out of Minnesota found that 70 percent of the state’s electricity could come from wind and solar energy by 2050—and it would cost about the same as natural gas.  State officials plan to us
[摘 要] 基于TI图形计算器的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文章在阐述高中数学教学引入TI图形计算器的价值的基础上,以“圆锥曲线中直线存在性问题”为例,探讨了基于TI图形计算器的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TI图形计算器;探究性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获得就是典型的建构学习
有些學生具有某些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好学生。这些学生自然更受教师喜爱。这样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They Ask Questions. 他们会提问。  Most teachers want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when they do not understand a concept that is being taught. It is truly th
[摘 要]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文章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带领学生将“圆的垂径定理”在圆锥曲线中进行推广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深入的学习探究中构建知识联系,抽象问题本质,发展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关键
[摘 要] 有效教学视角下思考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发现有效教学当有“有效地教学生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峰体验. 研究表明,精研教学内容,并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催生学生的高峰体验;而抓住课堂上的生成,则可以将学生的高峰体验推向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高峰体验;学习心理  学习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我们讨论有效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从改进教师自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指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心理方面的稳定属性.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稳定性与长远性是新时期、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核心素养的践行过程中,高中数学有其特有的学科特色和学科魅力,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学科价值,凸显学生主体,两者相互交融、进阶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路径;能力  对于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