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了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完成数学思维的转换是导致学习成绩是否理想的关键因素。笔者提出,加强数学概念的学习是进行这一转换的有效方法,并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加强 数学概念 学习 思维转换
很多学生初中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升高中后却不能顺利地完成数学思维的转换,导致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正确的认识数学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产生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而数学方法的诞生,则需要依赖对概念的深度认识。
那么,应如何加强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关键词、明确概念
例如,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指定的”这个词决定了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这告诉我们判断是否构成集合要看是否有明确的界限。
再如,排列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这里“取出m个”、“一定顺序”、“一个排列”是这个概念的关键词,它们反映了排列中先“选”再“排”的方法,也体现了一个顺序就是一个排列,有多少顺序就有多少个排列,从而,可以引出排列数的定义,同时为学习组合也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几何意义,结合图形体会概念
例如,我们知道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关系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反映到函数关系中就是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而函数值相等,即:f(-x)=f(x)。
再如,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掌握好这点,就能知道向量的坐标体现的就是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只要这两条不变,不管位置怎么变化,向量的坐标都是不会改变的。
结合图形理解概念在圆锥曲线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结合好了图形,就自然产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分析概念的充要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凡是概念都是充要命题。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反过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仍然成立。
四、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其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更重要的是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对于概念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加以应用,从中挖掘更深刻的含义。在运用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巩固;通过练习,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我们从练习时产生的错误中,可以发现对概念认识不准确的地方,可以及时修正,避免问题更大面积地堆积。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二十二中学)
[关键词]加强 数学概念 学习 思维转换
很多学生初中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升高中后却不能顺利地完成数学思维的转换,导致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正确的认识数学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产生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而数学方法的诞生,则需要依赖对概念的深度认识。
那么,应如何加强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关键词、明确概念
例如,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指定的”这个词决定了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这告诉我们判断是否构成集合要看是否有明确的界限。
再如,排列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这里“取出m个”、“一定顺序”、“一个排列”是这个概念的关键词,它们反映了排列中先“选”再“排”的方法,也体现了一个顺序就是一个排列,有多少顺序就有多少个排列,从而,可以引出排列数的定义,同时为学习组合也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几何意义,结合图形体会概念
例如,我们知道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关系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反映到函数关系中就是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而函数值相等,即:f(-x)=f(x)。
再如,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掌握好这点,就能知道向量的坐标体现的就是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只要这两条不变,不管位置怎么变化,向量的坐标都是不会改变的。
结合图形理解概念在圆锥曲线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结合好了图形,就自然产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分析概念的充要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凡是概念都是充要命题。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反过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仍然成立。
四、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其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更重要的是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对于概念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加以应用,从中挖掘更深刻的含义。在运用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巩固;通过练习,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我们从练习时产生的错误中,可以发现对概念认识不准确的地方,可以及时修正,避免问题更大面积地堆积。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