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莲绽芳华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不仅全身是宝,而且低调正直、清净淡泊,自古被人们称颂。世人尽知莲花美,最美莲花在驿前。盛夏时节,“中国莲乡”广昌县的驿前古镇,处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迷人景象,它们与充满悠悠古意的精美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情画。伍广昌就生长在这个蕴含深厚莲文化的古镇,而他熠熠闪耀的人格光辉,又映照着莲乡这片丰饶美丽的沃土。
  伍广昌初心如莲,34年守望乡土,扎根乡村教育,为学生铺就成长的阳光之路;他清贫守道,关爱留守孩子,无私帮助许多困难学生;他醉心莲乡古镇底蕴,为保护和推广家乡文化尽心竭力。他将满腔热情献给农村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感动着无数学子、家长、同事和游客。2020年,他荣获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
  “当老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的信任”
  1983年,伍广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宁都师范,1986年毕业分配到广昌县驿前小学教学,后再被派到驿前当时最偏远的横路村完小任教。当时他每天步行十多里去学校。艰苦的环境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修炼了他的心性。1988年,他又调到驿前中学任教。因思想政治坚定,能力与业绩突出,1992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坚守30年以上,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34年来,伍广昌默默坚守乡村讲台,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他的教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争先创优先进个人;2016年获江西省优秀乡村教师称号,201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后来,伍广昌做了副校长、党支部书记,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教学一线,甚至被人称为“扑火队长”——经常去后进班、问题学生多的班“救火”,接手当班主任。常有人不解,为什么这个年纪了还那么拼?面对疑问,他总是呵呵一笑,说:“当老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的信任。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择和一生的追求。”
  2020年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线上教学成了主要的授课方式。此前对网络和线上教学比较陌生的他,硬是用一股钻劲迅速熟悉了线上教学,掌握了网络教学技能。每次线上教学,听他课的学生都反映跟现场教学效果一样好。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正常上网课,他还骑着车到横路村一户户上门检查每个学生的设备播放情况。
  34年来,莲乡古镇两代人上过他富有情趣的课,听过他激情满满催人奋进的课间操训话。从办校园广播、升旗仪式到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曾担任教务主任的他事事亲力亲为;学校没有保安,他就成了保安队长,还曾在校外为学生找回了几部被盗自行车。
  “伍广昌老师对教育有着赤诚的情怀,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任劳任怨。他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实至名归,他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是所有教师的榜样。”驿前中学校长邓小辉这样评价。
  为学生撑起心灵的蓝天
  “我是留守学生,遇到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伍广昌老师特别关心我们这些留守学生,经常主动找我们谈心,帮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呵护并陪伴我们,我们都很感激和敬重他。”驿前中学学生吴嘉琳说。
  伍广昌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无私帮助过许多学生。驿前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家长管束。伍广昌对此非常担忧,他又将帮助照顾留守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多年来,他时刻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帮他们排忧解难,陪他们过生日、过节、度周末。他还义务帮部分留守学生管钱、物,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他通过QQ、微信与留守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架起学生与家长的连心桥。
  有一次,伍广昌班上一个留守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斗气出走。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寻找,连晚饭都没心思吃,一直到凌晨1点才找到这个学生。找到这个学生时,他没有责怪她,而是和蔼地问她有没有吃饭、冷不冷,然后把她送回家。这个学生流下了感动和后悔的泪水,并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
  伍广昌一直以来绝大部分时间住在学校,一周有6天在校,他俨然成了学生的“第二个爸爸”:每天早上催住校学生按时起床,晚上催他们按时就寝,监督防止他们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带生病学生上医院或请医生来学校给学生看病等,他俨然成了校园守望星空的人。
  34年来,伍广昌的足迹遍布驿前镇多个自然村,走访过上千个家庭,踏遍莲乡山山水水,哪里有河流小溪,哪里有水库山塘,他了然于心并在假期经常巡查,防止学生私自玩水溺水。
  “今年伍广昌老师班上有位学生去读职业高中,因为家里贫穷,拿不出学费。为了不让这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自己掏出钱给他垫付了学费。但是我们都知道伍老师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驿前中学赖老师说。
  说起来可能让人难以相信,伍广昌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家人还在县城租房子住。伍广昌妻子在县城打工,谈起没房子这事不免抹泪,但她还是选择理解和支持丈夫:“他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兢兢业业一辈子。我理解他,所以尽量给他更多的支持。”
  尽管自己如此清贫,但他却牵挂着贫困学生。他多方积极联系,帮助成立了“张海平(科学家)校友奖学金”和“廖氏兄弟(实业家)自强优秀学生奖励基金”,为驿前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做莲乡文化传承的使者
  伍广昌除了倾情乡村教育,业余时间还致力于本土古镇文化的推介,为文化的薪火传承尽心竭力。
  他立足家乡驿前古镇,将广昌的莲文化(绿色)、苏区革命斗争文化(红色)、古镇历史底蕴(古色)结合起来,积极参与本土旅游文化的开发挖掘。
  十多年来,伍广昌牺牲假期,一直从事驿前古镇文化讲解志愿者工作。在莲花盛开的夏季,他无数次天没亮就起来接待中央及省市县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客商,向他们深入讲解莲乡古镇历史文化,把莲乡淳朴的风情和厚重底蕴传递给外界。在中央台、省市县电视台,都能看到伍广昌充满激情的讲解。他还参加了全省红色基因文化井冈山高级研修班,从而讲好广昌红色文化。
  红色、绿色、古色交融的广昌,給了伍广昌成长的营养,他恰如莲乡古镇的一枝莲,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回报,不随波逐流,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在纷扰中坚定着自己的方向,于浮沉中恪守着自己的初心。
其他文献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只要用心教育都可以成就辉煌的未来。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为何有的没能展翅翱翔?是谁折断了他们的翅膀?  冰心说过:“情在左手,爱在右手,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与引导。只有用心教育,用爱浇灌,才能成就他们的未来。  我从教十八年,对学生一直以朴素、挚爱之心,期待学生如树苗般沐雨露成长。  刚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乡下一所完小任教。校长说年轻人
期刊
时隔20年,记者再次来到赣州市南康区旭山脚下的第五小学,被学校文化装扮得美轮美奂的五幢教学大楼依序矗立,校园文化墙上、班牌上、宣传栏里出现频次最高、最耀眼的是一个“美”字。南高北低、宽敞明亮的校园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条主干道南连活力四射的“最美大舞台”,北接郁郁葱葱、蔬果飘香的蔬菜园,一动一静,交相辉映,一改昔日岭背小学校园狭窄的旧貌。  “过去岭背小学的校舍都拆了,经历几次改扩建,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海尔希望小学道德讲堂。道德重在传承,道德贵在实践。我们的道德讲堂,通过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积小善为大善,集小德为大德,用道德力量擎起我们成长的希望……”  2020年11月25日下午,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大礼堂里,
期刊
“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有困难找党员”,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和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进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将党建工作融入学生宿舍文化,井冈山大学组织党员师生进宿舍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党的知识共学习,让宿舍党建龙头舞起来   情潜入人心,育人细无声。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宿舍这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组织党员、入党积
期刊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育人实施体系,成效显著。   领导重视 启动迅速   从顶层设计上要方向。率先在全省高校開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和教学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召开思政工作会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党委会议,先后专题研究改革试点工作,
期刊
经过“十年磨一剑”,兴国县均村中学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教育不等式”:学校地处“一脚踏四县”的偏僻乡村,教学质量却连年保持在全县前列,一些县城的学生都慕名“倒流”到该校就读,而且打造了英语、数学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师流动幅度大,2019年一次性进了39名新教师,这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长温东福说:“均村中学能够成为一所社会满意的学校,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紧紧抓住教师这
期刊
刚在赣州市第三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赣州上犹县营前中学的曾杰老师迫切想回到学校,和同事分享喜讯。  入职仅有6年,曾杰是典型的90后,而在他所就职的乡村学校,教职工数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来自外地的教职工占35%。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县,同时还是库区移民大县,全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属于库区。  脱贫攻坚成
期刊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奋斗,努力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近日,在南昌市洪都小学,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这所坐落在新中国第一座航空城、拥有68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里。  “文明校园的创建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更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我校每位师生都是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和守护者。”校长刘红英介绍说。  洪都小学作为江西省首批义务教育示
期刊
悠悠泉江河,琅琅读书声。遂川古称龙泉,这片土地“庠序相望,弦诵相闻”,自古就是文献名邦,英才辈出。书院,是遂川历史上璀璨千年的明珠,自宋至清,遂川先后建有书院40所,其中宋代6所、明代2所、清代32所,从而形成了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遂川古代文化。遂川县一直秉承重视教育这一优良传统,2018年,遂川县教体局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启动“大阅读”活动,随即一场读书活动迅速席卷全县各个学校,阅读成了遂川的一种社会
期刊
在录制《抗疫故事会》的现场,南昌大学二附院援鄂专家徐建军再度哽咽。这位被称为“定海神针”的国家医疗队队长,说不能回忆和队员们拼命的事情,一想起便会控制不住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昌大学勇扛抗“疫”大旗,在守好校园这道防线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的号召,一方面从各附属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参与一线抗“疫”,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统筹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