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个初中美术老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在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构建小组合作氛围以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怎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问题,希望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的需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针对传统美术教育方式的一次创新,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团队协作和共同学习的效果,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教学和学习手段,值得我们老师去深入体会并且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中。
一、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由于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所以只有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的,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可是怎么叫学生们都去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达到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目的呢?这就对我们美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必须使学生先从内部精神层面改变,然后才能在行为上有所改变。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要求我们老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有哪些强项哪些弱项,自己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有什么是需要向同学学习的。尤其是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他人,能够正确对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相同的美术功底和水平,而是针对每一个个体有不同的美术观念或者欣赏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周围的同学,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且很自然的向着对方的优点发展,认可和接受别人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达成的基础。
二、构建小组合作氛围
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课堂上只有老师扮演教的角色而同学们只扮演学的角色,而我们想要建立的模式是一种同学之间小组合作相互教相互学的形式,为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没有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呢?笔者分析多半是因为上课期间的课堂氛围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氛围一般都是比较压抑比较低沉的,而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氛围则是比较活泼的,学生们在欢快的环境下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小组合作的氛围要怎样构建呢?首先,美术老师应传输师生平等的观念,老师是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教育者,对于我们的美术教学,老师可以用很多种新颖的题材和方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缓解传统课堂的呆板;其次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热情,生动化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显著课堂特征,老师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同学的参与和配合热情,就会给学生创造竞争和学习的氛围,这样就会避免美术课堂是仅仅美术有些功底的同学的课堂了。最后要改变外界因素使之适应学习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教授的美术知识的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中,或者不局限在教室固定的座位上,环境的改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小组合作学习欢快轻松的氛围构建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我们想要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的美术教学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美术观念,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将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才是主要的。
笔者在上文讨论的措施是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的保证,可要切实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还离不开我们美术老师的努力。首先,美术老师要选择合适的课题,既需要同学们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又能够尊重同学们之间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大家的创新创造意识,比如我们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诸如贴花合作创作或者团队画作比赛等等;其次美术老师还要注意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的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发挥美术功底好的同学的优势资源;最后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出重点,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小组来解决的,那样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只有重点的知识或者问题才在小组合作之间共同学习,这样既能一直保持学生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奇性和新鲜感,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美术课堂重点难点的掌握。这些措施在美术课堂中完全加以应用的话无疑能够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我们的美术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氛围的构建并且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教学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对于学生美术功底的提高和学生的美术思维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会让我们的美术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46—47.
[2]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9—12.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的需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针对传统美术教育方式的一次创新,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团队协作和共同学习的效果,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教学和学习手段,值得我们老师去深入体会并且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中。
一、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由于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所以只有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的,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可是怎么叫学生们都去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达到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目的呢?这就对我们美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必须使学生先从内部精神层面改变,然后才能在行为上有所改变。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要求我们老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有哪些强项哪些弱项,自己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有什么是需要向同学学习的。尤其是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他人,能够正确对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相同的美术功底和水平,而是针对每一个个体有不同的美术观念或者欣赏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周围的同学,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且很自然的向着对方的优点发展,认可和接受别人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达成的基础。
二、构建小组合作氛围
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课堂上只有老师扮演教的角色而同学们只扮演学的角色,而我们想要建立的模式是一种同学之间小组合作相互教相互学的形式,为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没有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呢?笔者分析多半是因为上课期间的课堂氛围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氛围一般都是比较压抑比较低沉的,而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氛围则是比较活泼的,学生们在欢快的环境下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小组合作的氛围要怎样构建呢?首先,美术老师应传输师生平等的观念,老师是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教育者,对于我们的美术教学,老师可以用很多种新颖的题材和方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缓解传统课堂的呆板;其次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热情,生动化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显著课堂特征,老师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同学的参与和配合热情,就会给学生创造竞争和学习的氛围,这样就会避免美术课堂是仅仅美术有些功底的同学的课堂了。最后要改变外界因素使之适应学习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教授的美术知识的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中,或者不局限在教室固定的座位上,环境的改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小组合作学习欢快轻松的氛围构建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我们想要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的美术教学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美术观念,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将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才是主要的。
笔者在上文讨论的措施是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的保证,可要切实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还离不开我们美术老师的努力。首先,美术老师要选择合适的课题,既需要同学们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又能够尊重同学们之间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大家的创新创造意识,比如我们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诸如贴花合作创作或者团队画作比赛等等;其次美术老师还要注意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的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发挥美术功底好的同学的优势资源;最后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出重点,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小组来解决的,那样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只有重点的知识或者问题才在小组合作之间共同学习,这样既能一直保持学生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奇性和新鲜感,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美术课堂重点难点的掌握。这些措施在美术课堂中完全加以应用的话无疑能够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我们的美术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氛围的构建并且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教学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对于学生美术功底的提高和学生的美术思维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会让我们的美术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46—47.
[2]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