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综合性学习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语文课内容的新颖开放、语文教学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做简单的研究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析
一、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
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组织方式:①以某一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②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如何使综合性学习在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呢?显然,无论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宗旨,还是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来看,我们都应选择前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途径
(一)植根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走进自然,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汲取语文素养
农村学生虽没有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体验,但他们拥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大自然。那里有青葱的山脉,有清澈的河水,有变幻的四季景色,有安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2.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农村学生虽没有城里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类最新的、时尚信息,体验各种精彩纷呈的生活,但他们从小浸染大自然,与鸟兽做伴、与麦浪共舞,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开展“多彩的课余生活”“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环境调查”等一系列以农村生活背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汇报展示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教材为依托,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引申拓展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促成单元主题的有效整合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要以教材为依托,认真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有效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教学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教材中安排了“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爱”这个主题把课文的学习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爱,在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表演、写体会等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2.挖掘文本,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1)课前补充。通过查阅、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可交代背景,可作学文铺垫,也可借此资料设置悬念。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剧中诸葛亮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借来十万支箭的。
(2)课中拓展。有些课文在行文中有留白之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想象创作。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连写了四个时间,这四个时间段中,父亲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周围的人怎么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父亲不放弃搜救儿子的信念,不停在废墟中挖掘的情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3)课后延伸。有的课文虽结束但意未尽,有的情节还可延续,有的情感还在回荡,有的事件还能翻新,像这些课文都可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延伸。如《掌声》,英子的回信只有一部分,如果你是英子,你还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同学们给英子的回信又会说些什么?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汀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3] 赵幼华、郑央苏.让语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谈[J].甘肃教育,2004,(6).
[4] 黄宪,巫惠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2,(11).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析
一、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
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组织方式:①以某一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②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展跨学科活动或教学。如何使综合性学习在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呢?显然,无论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宗旨,还是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来看,我们都应选择前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途径
(一)植根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走进自然,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汲取语文素养
农村学生虽没有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体验,但他们拥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大自然。那里有青葱的山脉,有清澈的河水,有变幻的四季景色,有安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2.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农村学生虽没有城里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类最新的、时尚信息,体验各种精彩纷呈的生活,但他们从小浸染大自然,与鸟兽做伴、与麦浪共舞,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开展“多彩的课余生活”“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环境调查”等一系列以农村生活背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汇报展示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教材为依托,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引申拓展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促成单元主题的有效整合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要以教材为依托,认真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有效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教学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教材中安排了“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爱”这个主题把课文的学习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爱,在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表演、写体会等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2.挖掘文本,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
(1)课前补充。通过查阅、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可交代背景,可作学文铺垫,也可借此资料设置悬念。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剧中诸葛亮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借来十万支箭的。
(2)课中拓展。有些课文在行文中有留白之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想象创作。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连写了四个时间,这四个时间段中,父亲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周围的人怎么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父亲不放弃搜救儿子的信念,不停在废墟中挖掘的情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3)课后延伸。有的课文虽结束但意未尽,有的情节还可延续,有的情感还在回荡,有的事件还能翻新,像这些课文都可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延伸。如《掌声》,英子的回信只有一部分,如果你是英子,你还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同学们给英子的回信又会说些什么?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汀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3] 赵幼华、郑央苏.让语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谈[J].甘肃教育,2004,(6).
[4] 黄宪,巫惠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