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非教学性备课”实施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愈发引人瞩目,因为它关乎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非教学性备课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本文试从二者的内涵、特点出发,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非教学性备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储备丰富的讲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和建构者。它至少应该包含三个要素,即深厚的学科知识素养、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广博的人文情怀素养。
  “学高为师”,通常是世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广泛涉猎周边学科,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充满活力、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学为世范”则素来是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教师高尚的道德素养不但包含着常人所期许的基本情操,还应具备崇高的师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言行,做好表率。广义的人文情怀,是指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该表现为对职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只有人文性才能让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幸福,在关爱他人的同时得到他人的关爱。
  二、何谓“非教学性备课”
  “非教学性备课”是著名语文教育者孙立权老师提出的概念。它有别于传统的备课方式,即“目中无人”地备课,也就是“抛开一切教学因素(如教师、学生、课标、教法等),而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阅读课文,研究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用孙老师的话讲,这是“准备‘一桶水’的过程”。
  非教学性备课是一条培养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备课方式的窠臼中解放出来,不必再戴着考纲、教学目标等镣铐在文本中艰难地前行;它使语文教师放下教育者的身份,用普通阅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审视书本;它使語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从文章中获得个性化解读。因此,“非教学性备课”对于新时期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三、“非教学性备课”的实施策略
  “做研究型的教师”是当下教育界一直倡导的,教育科研并不是教育理论家的专利,而“非教学性备课”正是教师自主展开教育研究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条策略可以实施:
  (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着烂熟于心的教学内容,进行着驾轻就熟的教学程序,始终把持着话语权,取代学生的自主思维。这种惯性教学思维和“走过场”式的教学过程看似秩序井然,实则扼杀了教师与学生创造的天性,破坏了教学民主,最终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呆板。
  而“非教学性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文本面前,教师回归到普通阅读者、研究者的身份,以独特的个人感悟去理解内容,将自己获得的阅读体会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学生分享,以期收获师生在思维、心灵上的共鸣。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更有助于双方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个性化的解读也将促进创新思维的生成,进而达到丰富文本意蕴、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尤其在高考改革的当下,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特级教师吴非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多读书能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在书中浸润的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也就是古人所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老师就要注重提升文人气质,多读一点书。
  多读书能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便于灵活高效地组织我们的教学。读书是教师成熟的捷径。一个思想枯竭、语言贫瘠的语文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对学科喜爱的热情。只有语文教师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个人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读书能让我们增强人文情怀,使我们摆脱庸俗与平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也难免功利化了。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如何摆脱庸俗与平庸,还是要依靠书籍的力量涤荡灵魂,找寻人文的本真。
  (三)敢于创新的自主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同样精神的教师。要做创新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弄懂吃透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多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问题,深层探究,敢于打破教参或他人设下的教学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另一方面,“处处留心皆学问”,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在生活之中开发和利用新的语文课程资源,借助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中狭隘的框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体味语文的魅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古语云:“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裁,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教师的专业素养关乎学生的未来和教育的明天,非教学性备课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推行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孙立权.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20则[J].语文教学通讯,2017(6).
  [2]王迎春.新世纪语文教师素养论[D].扬州:扬州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欣,男,石嘴山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中教二级,任教高二年级。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微写作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交流方式,快速进入到了现实写作中,它自身独有的特点更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高考语文中也增加了微写作的试题,因此非常值得高中生学习。虽然高中生对微写作接触较多且有较高的兴趣,但是他们对其具体的写作策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本文对微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策略浅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微写作,一
弗雷德里科·瓦兰达斯脱掉西装,穿上不太合身的防护服,离开会议室,前往里斯本军事医院的急诊室。他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走上前线的医生,要照顾发烧、咳嗽的病人。在那些病人当中,经常有人好奇地打听他的身份。瓦兰达斯说:“他们盯着我的眼睛说:‘嘿,你不是葡萄牙体育的主席吗?能不能和我拍张照?’”  瓦兰达斯确实是葡萄牙体育足球俱乐部的主席,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十几年前,他曾经是一位预备役军医。前不久,瓦兰达斯在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厘清教材选文的类型,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对于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王荣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进行探讨,从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四种选文类型入手,突出强调不同类型选文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这四种类型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
【摘要】小说阅读的教学侧重于三要素的解读,而人物形象的赏析是重中之重。有时,作者为了表现主角的形象,会用许多配角来烘托,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从而来表现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本文采用以“旁观者”的角度切入来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小说阅读教学;旁观者;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探索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实践以旁观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江苏 无锡 214426)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利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利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技巧,使原本單一的阅读经历演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悦读”过程。本文就将从如何把阅读变“悦读”的方法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过程;“悦”读方法;示范
【摘要】伴随高中教学理论的日益发展,高中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要性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语文新课标提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理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情境导学模式、训练迁移模式以及指导学法模式,为高中语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思路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的教
【摘要】新课改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内容、形式和过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会皱眉,感觉难以下笔,无话可说。对此,本文简要剖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一
【摘要】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思维运行下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高中衔接阶段的预科教育中就要重视对高考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高考语文特点等进行解读和指导,让学生知道高中阶段如何学语文,如何自主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纲,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是线,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是对教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改革,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教师从“施教者”和“执行者”变成了“研究者”和“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能力重新完善和构建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课程资源优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能够洞察、识
【摘要】在职教改革的大环境下,中职语文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如何重新给语文教学定位,如何解决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从生活尤其是专业实践中学会写作,并爱上语文课,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亟需回答的课题。本文从 “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出发,以“生活化写作”实践教学为例,从“大语文”的视野聚焦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以期引起大家的关切,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