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江苏 无锡 214426)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利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利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技巧,使原本單一的阅读经历演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悦读”过程。本文就将从如何把阅读变“悦读”的方法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过程;“悦”读方法;示范读;自由读;感情读;拓展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小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大大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语文老师按照计划地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发展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记忆文章,从阅读中领会用意,从阅读中学会鉴赏,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不妨采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把阅读变成“悦读”,把阅读过程真正地演变成学生心甘情愿的学习和探索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阅读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教师示范阅读,让学生感受美
当新课改实施以后,有一部分语文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衷是想把读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是由于理解过于偏颇,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做任何辅导和帮助,就是在初读课文阶段,也没有相关的课文范读,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其实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范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定下基本的阅读基调,让孩子在语文老师美好的范读声中,学习朗读课文的技巧和抒发感情,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例如苏教版的很多课文安排中,有记叙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老师可以采用娓娓道来的语气,像讲述故事般,适当调整语速,不可太快,让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和机会。有散文篇目,或清新隽永,或澎湃激昂,语文老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朗读示范。在学习诗词时,要读得意味深长,要把蕴藏在古诗词里的内蕴表达出来。总之,学习不同类型的文本,要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注意停顿、重音,朗读抑扬顿挫,使学生在老师的优美的范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感受浓浓的人文之美。
二、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抒发美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味地代办是不可取的,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示范性地教会学生该怎么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合作探究,在阅读教学上,同样如此。在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学生理应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强行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灌输给学生。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他们深入研读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文本蕴藏的内容。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出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默读,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去读,学生自然会读得有趣、读得欢喜。读完可以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一起去探讨自己没读懂的文本内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朗读感知之后,就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对文本内涵有深刻的理解。
三、开展个性阅读,让学生展示美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内涵的把握,一切都离不开阅读活动,所以我们一直都说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学生对文本自由朗读之后,语文老师可以安排让学生开展个性朗读,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当学生读到那个外国学生嘲讽徐悲鸿时,要读出那种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语气;读到徐悲鸿听到这番话之后,心里的不服和立志推翻外国学生的话时,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要能够展现出来。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出他发愤努力、为国争光的志向。指名让不同的学生来朗读,展示他们对于文本不同的理解。读书时,不要求学生理解文本意见统一,只要他们言之有理,均可以得到认可。让学生在个性朗读的过程中,学会建构,甚至学会创造。
四、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延伸美
要想把文章读得深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地向课外拓展延伸,补充课堂上的知识,所以我平时就要求学生要多读课外书,每天晚上坚持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平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去阅读。那么时间长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肯定会逐步提高。
我们可以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后,给学生拓展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相关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可以在教学《雾凇》一课后,明白了雾凇是我国四大自然奇观的一项,给学生拓展全国四大自然景观奇迹还有哪三个、分别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才可能开拓视野,丰富学识。
五、结语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 力,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语文老师要牢记新课标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做到多种阅读方法结合,把阅读活动真正变成“悦读”行为,使阅读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蓉.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7).
[2]王云凯.国内教育阅读现状[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3]郑红川.阅读的困惑与解惑[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8).
(编辑:龙贤东)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利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地利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技巧,使原本單一的阅读经历演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悦读”过程。本文就将从如何把阅读变“悦读”的方法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过程;“悦”读方法;示范读;自由读;感情读;拓展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小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大大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语文老师按照计划地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发展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记忆文章,从阅读中领会用意,从阅读中学会鉴赏,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不妨采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把阅读变成“悦读”,把阅读过程真正地演变成学生心甘情愿的学习和探索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阅读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教师示范阅读,让学生感受美
当新课改实施以后,有一部分语文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衷是想把读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可是由于理解过于偏颇,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做任何辅导和帮助,就是在初读课文阶段,也没有相关的课文范读,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其实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范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定下基本的阅读基调,让孩子在语文老师美好的范读声中,学习朗读课文的技巧和抒发感情,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例如苏教版的很多课文安排中,有记叙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老师可以采用娓娓道来的语气,像讲述故事般,适当调整语速,不可太快,让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和机会。有散文篇目,或清新隽永,或澎湃激昂,语文老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朗读示范。在学习诗词时,要读得意味深长,要把蕴藏在古诗词里的内蕴表达出来。总之,学习不同类型的文本,要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注意停顿、重音,朗读抑扬顿挫,使学生在老师的优美的范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感受浓浓的人文之美。
二、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抒发美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味地代办是不可取的,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示范性地教会学生该怎么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合作探究,在阅读教学上,同样如此。在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学生理应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强行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灌输给学生。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他们深入研读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文本蕴藏的内容。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出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默读,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去读,学生自然会读得有趣、读得欢喜。读完可以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一起去探讨自己没读懂的文本内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朗读感知之后,就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对文本内涵有深刻的理解。
三、开展个性阅读,让学生展示美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内涵的把握,一切都离不开阅读活动,所以我们一直都说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学生对文本自由朗读之后,语文老师可以安排让学生开展个性朗读,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当学生读到那个外国学生嘲讽徐悲鸿时,要读出那种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语气;读到徐悲鸿听到这番话之后,心里的不服和立志推翻外国学生的话时,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要能够展现出来。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出他发愤努力、为国争光的志向。指名让不同的学生来朗读,展示他们对于文本不同的理解。读书时,不要求学生理解文本意见统一,只要他们言之有理,均可以得到认可。让学生在个性朗读的过程中,学会建构,甚至学会创造。
四、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延伸美
要想把文章读得深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地向课外拓展延伸,补充课堂上的知识,所以我平时就要求学生要多读课外书,每天晚上坚持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平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去阅读。那么时间长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肯定会逐步提高。
我们可以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后,给学生拓展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相关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可以在教学《雾凇》一课后,明白了雾凇是我国四大自然奇观的一项,给学生拓展全国四大自然景观奇迹还有哪三个、分别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等等。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才可能开拓视野,丰富学识。
五、结语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 力,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语文老师要牢记新课标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做到多种阅读方法结合,把阅读活动真正变成“悦读”行为,使阅读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蓉.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7).
[2]王云凯.国内教育阅读现状[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3]郑红川.阅读的困惑与解惑[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