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你长成大树了吗?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一的入学教育课上,辅导员问我们:“你们觉得一辈子影响命运的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有人说高考,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带着我们来到了可能改变命运的地方;有人说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也许意味着未来十几年的人生走向;有人说结婚生子,对于女生而言,那是开启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
  辅导员笑着摇摇头:“人这一辈子影响命运的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儿,其实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投胎。”同学们哄堂大笑,不明所以。辅导员笑着问道;“投胎不重要吗?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你们的人生第一课。投胎很重要,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深刻,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家庭的划痕,别抱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原生家庭在你身上留下的你不满意的地方。”
  我生活在普普通通的教师家庭,在朋友眼中,我的父母开明,知识渊博。老师嘛,想法应该很开明,家庭氛围应该不错。
  可是恰恰相反,我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别人家的孩子”是生活里挥之不去的阴影;父亲脾气暴躁,常常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就会爆发怒骂;母亲作为家庭主妇,常常在生活琐碎的柴米油盐中歇斯底里,责怪我为什么如此不懂事;我也很少能做决定,直到上大学的人生轨迹都按部就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曾经的我迷茫又叛逆,不好好学习,看武侠小说、去网吧、跟着男同学瞎混……青春期的我试图以这种方式和我的原生家庭对抗。我自卑又懦弱,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信。
  我的父母头疼又不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按照上一辈的教育方式活出精彩人生的他们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却遭到了如此强烈的反抗。
  我也不理解,我向往无话不说的氛围,喜欢尊重孩子想法的父母,我向往开明的家庭氛围,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样子。
  小小的脑袋里曾经无数次想过:家庭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就像一颗颗萌芽的种子,生长在原生家庭的大树下,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被不同的原生家庭以各自的方式保护着,我们慢慢吸收原生家庭给予的养分,逐渐成长。只是有人养分充足,快速成长;而有的人养分贫瘠,成长很慢。
  曾经的我厌恶我的原生家庭,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吝啬一句夸赞;不明白为什么小小年纪的我要承担“懂事”的重任;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喜欢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戳我的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上大学,我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我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好像印证了大一时辅导员说过的话,努力打破原生家庭在我身上留下的不满意,变成更好的人。
  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来自亲情的爱,但也有少部分人接受到一种“幸运的教育”。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总会很大,朋友们聊到他们家庭的时候,也会听到类似于“真后悔生下你”“要不是因为你,我至于活成这样吗”“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你可真没用,和你爸一样”等话。这样的话总给孩子潜意识戴上一把“我是一个罪人”的枷锁,逐渐隐忍沉默,自戕自伤,或者过度承担负罪感。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很多人几十年后依旧无法真正理解朱自清深沉的情结。一定要承认所有被给予的爱,可关于承担这份爱,也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去相处进行。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用尽全力将你拉开,把你射向你所望见的箭靶。”
  不可否认,大多父母也许都竭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好的爱,但可能由于观念的差异,可能他们也没有感受过被爱,我们没有得到渴望的原生家庭的养分。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小小的飞船,总有一天要离开地球这个小小的怀抱,有的飞船在飞出宇宙时遇到的所有压力、挫折、失败,都会责怪,那都是因为我地球那个小工厂出厂时曾经留下一根深深的划痕。可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时刻抚摸加深划痕,而是勇敢地拥抱灿烂的宇宙,不是吗?
  无论我们出身于怎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拥有向更好的未来前进的权利。在接纳原生家庭的缺陷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打破原生家庭的枷锁中创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你足够的爱,那就自己给自己更多的爱。
  如果原生家庭让你变得自卑,那就一点点学着变得自信。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无法选择父母,却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选择成为更好的人,选择更好的人生。
  如果沒有得到你期待的爱,别抱怨,去努力,去改变,成为更高的大树吧。
  嘿,朋友,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你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了吗?
  编辑/围子
其他文献
四川一中学发布禁止发型,头像画风奇特让人忍俊不禁。  这份禁止发型的说明包括“偏头痛型”、“垂帘听政型”、“精神崩溃型”等13种禁止发型,大家看完后不仅佩服绘画之人,更佩服取名之人!  迷惑1:我寻思这些发型这么丑,不禁止也没人用吧?  迷惑2:确实该管。要不然等他们长大了,回想当时的发型会尴尬到死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迷惑3:这都是有相当的发量才能支撑起的发型啊!我不配!震惊!某学校竟出现
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上长出一棵向日葵。  其实,它早就拔地而起,不过却没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直到某一天它长出了一个花蕾,表明了自己向日葵的身份。  夏朵朵的座位临窗,她最先发现了向日葵的秘密。  她经常在大课间灌满一瓶水,一个人绕路从教学楼后面走到那棵向日葵面前,给它浇水。  我们都不喜欢夏朵朵,她总是和我们格格不入,不过老师们都喜欢她,因为她是尖子生。  夏朵朵好像也不在乎我们是否喜欢
每次一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一些朋友在打卡。  英语学习的,分享每日单词打卡页面;制订计划的,把必做事项洋洋洒洒罗列出来;专注健身的,会把跑步里程以及完成次数都写上。  这些看起来都很好,也不乏坚持者,但更多的是发着发着,突然某一天就再无下文。  朋友云云和我曾经都有“每逢假期定计划”的热血劲。在假期到来前,踌躇满志地把每天的时间都分割好。等到假期真的到来时,又发现除了在床上玩儿手机,似乎没有更心怡
天空湛蓝,草木葱绿。郭宇穿着一身黑进了教室。讲解卷子的老师扫视了他一眼,说:“明天给我换回校服。”他不吭声地把自己塞进拥挤的痤位里,仿佛那话不是说给迟到的他听的。他也不听讲,打开自己买的“五三”埋头做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都置若罔闻。1  他生在小地方,心里却装着个巨大的梦——走出去,看看世界。其实这个梦很空泛,但却是支撑他学习的动力。他不爱打游戏,也不去操场上打篮球,日常只有学习和思考两件人生庞大的
升初三的第一个月,我忽然喜欢上了数学。在初一、初二两年里,我的数学几乎没有超过100 分,可初三之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完了三本数学综合练习册。在那个月里,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停下笔来,只要看到数学题我就想拿起笔把它做出来,于是算题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刚读完题目,我的脑海里就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一路开挂到中考。  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让我发生了改变,我把让我发生这种改
[1]  记不清是哪一年,学校在升旗仪式结束时,通报批评了个总爱逃学去网吧的男生,和橙子同名同姓。  班里有人笑起来,我站在队伍的前列回头看,橙子白嫩的脸猛地通红,染上一丝夹杂着无奈、害羞又好笑的表情。  不够活泼爽朗大气,也不阴霾烦闷,那时候橙子是个像夏天的雪糕般的女孩。[2]  我和橙子的关系有点复杂,如果物化,应该是漂在河上的一叶舟,顺着水流自然而上下,也蜿蜒歪扭。  和她同桌是在我很容易被
做英语阅读理解时一般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1. 文章里有生词,影响了理解文意;2. 曲解了作者的意思;3. 掉进了选项中出题人挖的坑;4. 阅读理解速度较慢,考试时时间紧张,答不完。  第一个问题是很常见的,哪怕词汇量再多,牢记高考大纲里的单词,在阅读理解里也会遇到生词。但得低分者和得高分者的差距就在于,前者对生词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一个词卡了壳,导致一句话读不懂,而且这句话可能就是文章的关键,很
整理自己的书桌,为隔壁家的小孩儿找几本资料,竟从角落里找到了高三时做的数学笔记。一个厚厚的黑色笔记本,上面写满了笔记,红的、蓝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直线、曲线。我甚至已经记不起椭圆的标准公式是什么,只记得考试时总有一道这样的压轴题,而我也总会卡在这道题。  我的高三很平凡,没有遇到《匆匆那年》里那种让我心动的男孩,也没有收到过书本里夹的表白信,甚至没有人告诉我甜言蜜语要讲给“左耳”听。厚厚的书本
看完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和《琥珀》,一直在念叨,怎么有人能把剧本写得这么好。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琥珀》。  《恋爱的犀牛》台词惊艳,结局让人忍不住唏嘘,像看见了鲜血淋漓的刀口一样难受。  可那样的爱情,更像是鸡同鸭讲的自我挣扎和对爱情观的拷问。  对我来讲,多少会觉得不可理喻。  用尽全力证明“我爱你” “证明我多爱你,你就會爱我”的思维方式,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下来的传统糟粕,徒增人的可怜和
我火速冲进家门来到卧室,漂移到电脑前,打开电脑,点击不断闪烁着的QQ头像——笙歌又变成“加特林”了。飞速地扫过他的最后一条信息:老铁,敢情你不会又被你妈叫去打球了吧?我飞快地给他回了个哭脸:唉,兄弟我今儿个又是一言难尽的一天!  说起羽毛球,那可是大家公认的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帮手,可对我而言,却是漫长假期里“被胁迫”之下的无奈之举。  同样是晨光微露的清早,有谁不喜欢躺在被窝儿里等待着照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