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球类教学中的“关系” 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300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类体育课中有教师、学生、球3个要素,存在4个主要关系(图1)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学生关系左右教学质量,教师—球关系衡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学生—球关系体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兴趣培养与练习质量提升,学生—学生关系决定团队协作效果,他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本次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小学五年级《篮球:移动 传接球》教材1个单元5个片断、2节常规课和1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现场展示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妥善、和谐地处理好球类教学特征的关系,实现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球类课堂中教与学的核心关系,关系着教学质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将球类运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练习。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和体验掌握球类运动技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让教师教得顺畅,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得认真,技术掌握快。反之会出现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一课中,执教教师是借班上课,与学生初次接触,师生关系处于陌生状态。如何快速打破与学生的陌生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成了有效实施教学的首要任务。执教教师首先设计,看谁先不让球掉到地上的游戏,并与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通过对教师优美垫球动作的欣赏,发出由衷的赞叹“哇!老师的排球垫得好漂亮!”。教师的技术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能较快拉近相互间的关系。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垫球动作的基础上以连续垫球次数为目标,3次、5次、10次、20次,引导学生在追求连续垫球次数练习中强化技术动作。执教教师则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通过大声的喊数激励、竖大拇指表扬和手把手纠正指导等方式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中。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师生互动学习氛围,师生关系顺利完成陌生—相知—融洽的转变。仅一堂课教学就达到学生从不会到平均能连续垫球5次以上,部分学生能垫球20多次的良好效果。
  二、厘清教师与球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与球的关系是执教教师熟悉球类教材和掌握技术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执教教师是球类技术的传授者和组织者,能示范动作,准确讲解所教技术要领且能按球类项目特征设计教学步骤,抓住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生疏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教师与球关系的密切程度(对教材的理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篮球:运球 传球练习方法1》一课就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对运球和传球技术的深刻理解。篮球教学中运球与传球是紧密相连的技术动作,运球水平决定传球的质量,传球的准确性影响运球顺畅。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运球和传球技术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原地运球 传球练习—运球换位 传球练习—交叉换位 传球练习—交叉换位等多种不同难度的运、传球练习方法。练习中强调運球平稳、传球准确,特别是运球交叉换位 传球动作,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传球技术衔接,又培养学生跑位和配合的意识,充分体现了教师对篮球运、传球技术的运用理解。教师对教材技术动作重难点和关联技术的把握对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密切学生与球之间的关系,培养兴趣提升练习质量
  当学生对球类运动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学习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质量。兴趣也建立在学生长时间与球亲密接触和练习质量有效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练习时间,提高练习质量能使学生与球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教学质量更高层次的提升。反之则是练得再多也是身顺而心违,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篮球:“移动 传球”》单元课例展示中,根据学生喜欢篮球运动的学情,将移动 传球教学单元技术设计为:左右滑步 传接球、折返跑 传接球、侧身跑 传接球1、侧身跑 传接球2、变向突破 传接球等5节有层次的教学课实施。练习方法采用原地、滑步、侧身、折返跑、变向突破等传接球组合,增加技术的难度和新鲜感。教学中设计“你追我赶”“传接球比稳”等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课堂中组织“2人1组左右滑步运传球比多”“投篮计分大赛”“原地持球变向突破 运球 传接球 投篮”等多种集体对抗性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其对篮球的持久兴趣。
  单元片断展示课中教师精讲多练,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体验。每堂课练习密度大(练习密度平均达70%以上)运动负荷高(学生平均心率150次/min以上)。长时间、大运动量练习促进了学生在不同的移动状态下传接球技术掌握和质量的提升。伴随着移动中传接球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中将枯燥、单一的技术练习转变为多样化、趣味化、竞技化等学生喜欢的模式,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练习质量,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提升,让学生与球的关系密不可分。
  四、和谐学生间的关系,合理组织协作与对抗
  球类项目特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是学生间的团队关系。篮、排球都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要赢得比赛胜利必须依靠团队的配合。要提高练习的对抗性更需要对手积极防守,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技术的效果。球类教学中和谐处理好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对抗的团队协作氛围,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篮球:后退跑 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将团队协作设计为教学重点:分别以2人1组和4人1组进行后退跑 传接球、有防守 传接球、传接球 投篮等2人或多人共同配合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防守对抗的练习方法符合篮球的特点。在4人1组后退跑 传接球练习 防守队员练习中要求学生传球准确、后退及时,同时提升防守队员技术运用的应变能力。学生在有防守队员的练习中出现了较多的传球失误和移动路线重叠,导致学生后退跑中相撞的情况。执教教师及时停止练习,让同组学生相互讨论传球时机、移动路线和如何避开防守等配合问题。经过讨论各组总结出使用喊口令“传、退”协调相互配合,用划定固定的后退路线避免相撞,用假动作骗过防守队员等多个提高练习成功率方法。学生们经过不断讨论、磨合、适应练习,相互配合的顺畅性和默契度越来越高,跑—运—传技术运用越来越熟练,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密切。和谐调整好球类课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促进相互交流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理顺球类教学中教师、球、学生三者关系的主要责任人。教师通过研究教材把球类运动的技战术正确、有效传授给学生,并指导他们在练习和比赛中合理运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对球类运动的兴趣,领悟掌握技术的要领和同学间的协作配合,共同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准确把握球类体育课堂教学中的4个关系,并妥善调整到和谐、统一状态,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包头市铁路第二中学是包头市东河区政府主管的一所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900人,是包头市示范学校。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尝试组队、参与新兴的体育项目——校园足球啦啦操的展示与比赛(图1)。  一、活动背景  2017年7月,学校接到9月初将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内蒙古中小学生第二届足球啦啦操锦标赛”的通知。对于一所零起点的学校来说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从不同的角度看运动能力时,都可归纳和总结其特点,但角度不同,特点呈现的侧重也不同。如果从一体化的角度看,运动能力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梳理,且不同的个体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和探讨一体化视域下的运动能力特点及其个体差异,不仅能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更能指导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向纵深推进。  一、一体化视域下的运动能力特点与分析  在一体化视域下对运动能力特点深入分析时
为提升四川省各市(州)、区(县)体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区域内体育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发展,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四川省2020年度‘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于2021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成都外国语学校举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立兵,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谭步军,成都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龚智发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铁人三项”是极具挑战性、刺激性的一项运动,要求运动员先后连续进行1.5公里的游泳,40公里的自行车比赛,10公里的长跑,是非常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运动项目。我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已经整整41年了,做过一线的体育教师,担任过基层学校的行政工作,承担过上海市闵行区的小学体育教研任务。如今年逾花甲、临近退休,回望自己的“体育之路”,感觉自己总是行路匆匆,仿佛在与时间赛跑,途中充满着辉煌
体育课程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体育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其在整体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将给广大体育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及时转变观念,而且要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与专项水平要随之提升,否则,就难以抓住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新机遇,难以适应体育课程一体化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中,明确了教研部门的作用,规范教研工作职能,要求“各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强调,教育科研院所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实验;注意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奖励并推广基础教育
一、案例背景  临近中考体育,一分钟跳绳是必考项目之一,笔者所在地区中考体育一分钟跳绳的满分标准是185个,由于学生跳绳基础较好,加之经过初中三年的练习,很多学生早已经达到了满分标准。根据以往中考体育经验总结,学生考前由于对跳绳的懈怠心理而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跳绳项目与立定跳远、实心球项目考试方式不同,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如果学生考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极易失误,从而导致成绩不够好。 
笔者有幸参观访问了美国波特兰、洛杉矶的4所小学,走进美国小学校园与当地师生互动交流,通过课堂观摩和专家介绍,了解了美国小学体育教学情况,现将收获与体会与同仁们分享。  一、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不同  1.体育课程标准适应区域学生特点  美国将教育分给各州分权管理,各州享有制订教育标准和具体实施的权力。各州在制订标准时,都会邀请地方教育基金会、州群体组织、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团等方面的代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教研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题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1]。为了建设科研型体育教研组,我校决定以微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体育教师能够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整体规划,谋划教研组发展  要建设好教研组,首先要对教研组的发展做整体的规划,教研组规划需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枯燥乏味的原地运球较难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笔者通过自创标志贴,设定各种组合图形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挑战各种脚步的运球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能力。  一、“平行式”  训练目的:增强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协调运球能力。  动作方法:双脚左右开立,站于下端2个红点处,在运球的同时,双脚以脚前掌着地向上端2个红点快速行进间运球,当到达上端的点后,运球的同时迅速以后退跑的方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