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嘗试,发现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大学英语;学习任务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形式,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创设语言实践机会和丰富的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能力。目前,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辛苦授课,而学生的英语学习却停滞不前。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
  1.合理分组。笔者在所教的广播电视编导和表演专业的学生班级里进行了分组。学生首先自由组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每班的人数,分成7-8个小组,每组6-7人。然后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既要奠定互助合作的基础,又要保证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通常是成绩较好又负责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对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任务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要使学生对任务感兴趣,又要从中有所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情况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课文相关话题讨论。在学习某一单元课文内容时,可就该课文的主题引出相关的话题讨论,给小组一定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参与讨论,进行指导,在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予以提示和帮助。讨论之后,让每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发言,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发言的同学进行点评。比如,在学习Campus Romance 这篇文章时,可对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campus love? Why? 学生一向对爱情的话题感觉新奇和向往,这可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2)课文相关文化知识的汇报展示。学习每单元课文时,安排小组在课后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给予指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学生需要做PPT,配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每小组选出一名或几名成员在课堂上作汇报展示。比如在讲解From Shakespeare to Cultural Exchanges这篇文章时,因为文中涉及到莎士比亚,因此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小组分别简要介绍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如《哈姆雷特》、《李尔王》,《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稍好,完成的可能性较大。各小组需分工合作,找到戏剧的相关资料,比如人物、情节、著名台词、对戏剧的评论等。而表演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给小组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表演英语戏剧,将英语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该戏剧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改编过的版本,台词和情节较简单,在学生的英语能力范围之内。教师事先解释台词中的重难点,教学生朗读台词,做到语音语调规范。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一个角色,熟悉角色的性格和台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3)对课文的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重难点,主动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给小组布置了课文段落的分析讲解任务。选择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课文,分成几部分,分配给各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后对该部分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做成word文档或PPT,推选一名成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进行点评并予以补充。有的小组做得很好,给出了例句解释,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同时还向其他小组提问,进行了相互讨论。
  3.对小组表现的评价。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得出每小组的分数,而小组获得的分数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有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同时也激励小组间相互竞争,促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组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基本上能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督促。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老师更有效地管理学生。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完成任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总体上是有一定进步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和普及的。
  参考文献:
  [1]张艳,张俊.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5:117-121.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英语试题在命题上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一核”为导向,彰显出英语学科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考查载体上,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强调在语境中激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考查内容上,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强调在综合语言知识运用中培育关键能力;在考查要求上,突出基
进入2011年,中国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GDP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一“喜讯”,国人欣喜的不多,冷静与反思的声音倒是不少。如此反应,颇有些耐人寻味。  这里,除了有对经济发展路上诸多困难的清醒认识外,还有对国人文明素养欠缺的担忧。我们自称“礼仪之邦”,但看看我们公园里随手乱扔的垃圾、公共汽车上端坐“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年轻人淡漠的眼神,对比正在经历人类观测史上震级最高地
【摘要】以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标是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思维品质培养的概念加以界定,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将小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具体分析,给出了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之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革新路径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写作;小学  【作者简介】王茜(1978-),女,甘肃天水人,甘肃省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级教师
【摘要】学习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拟从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和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几个方面来叙述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有深刻的认知,会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分类 性别差异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映的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所有的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的差异是个性化的表现。一个人的学习风格从两个方面体现
【摘要】“认真听讲”是每位老师和学生的口头禅。但是同样一节课,学生听课质量会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也高低不一。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都要知道什么是低效的课堂听讲现象,明确听什么和怎么听的方式方法,努力摆脱低效的学习方式,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从高效的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认真听讲;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有一次参加英语课堂听课,老师知识讲解得绘声绘色,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课堂表演精彩,小组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文化、经济、社会等对外程度不断开放,而英语作为对外交流、沟通的桥梁,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因此英语人才培养一直深受各界关注。小学生作为未来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其英语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不应该只侧重于知识点教学,本文将以教学案例的方式来展现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手段,案例选择范围是译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二、案例描述  《Summe
【摘要】英语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应用的语言类型,更是初中阶段必修课程。学生只有学会英语才能和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并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和先进技术,因而英语学科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高效教学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教学
【摘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才能使英语活动体现出鲜明的课程意识,并注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成为撬起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支点。本文以《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为例,简要阐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活动;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可以说是课程设计的DNA。然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又需要课堂教学作为基本保障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需求。英语教师必须结合互联网 的发展优势,创新英语教育模式,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张莹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互联网 时代的不斷推进,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加艰巨的挑战和转变,随着社会对于人
进入高年级,品德教材中增加的许多常识性课文,知识味浓而情感性不足。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德课上成了知识型的常识课,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落实。这样的品德课堂,缺乏艺术性、趣味性,学生当然不喜欢。  正如电影需要曲折的情节和各种表现手法才能吸引观众一样,品德文本同样需要艺术地处理。童话富有幻想色彩,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还极具娱乐性和教育性。假如老师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