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乡土 雕琢人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贫困山区,校园环境创设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关注,受到不少领导、校长、老师的重视,引起了办学者的反思,一些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地方运用“乡土美术”资源打造校园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究其特点,其不再是校园环境建设的盲目跟风,而是有本地的“乡土美术”元素的主调;其不再是简单的“乡土美术”的装饰,而是有自己学校的校本特色的创造;其不再是一些校本的“乡土美术”创造的堆积,而是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升华。
  一、依托本地乡土美术素材,培育具有本地元素主调的原汁原味的校园环境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规划,如何做到花费不多或者不花钱,又能取得好的效果,还具有本地特色呢?这需要办学者用一双发现的慧眼、审美的眼光,充分利用本土的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和一些看似其貌不扬的乡土美术素材,例如:鲜花、野草、树木、藤本、竹子等,装饰与打造校园环境,使学校充满本土的芬芳而独具特色。例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镇第一小学校园内有一棵上百年的黄桷树,以及一块“道德犹龙”的石碑,学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创设的时候,利用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本土素材,使得校园环境创设本土味特浓,并独具特色。这些都是利用现成的乡土美术素材与资源,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直接运用于校园环境创设中。这种运用,使得学校的环境创设具有原生态美而独具韵味。
  二、培育本土的具有乡土美术创作成分的作品,创建融本土特色与校本特色于一体的校园环境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现成的乡土美术资源,直接美化校园,也可以利用农村遍地都有的乡土美术资源,例如:粮食、种子、树叶、花草、树根等,创作出间接的艺术品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中心校,是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最远的最偏僻的深山农村学校,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树根资源,以师生课外活动所创作的根雕艺术作品《仲尼》《我要飞》《中华魂》等为主元素,创作出众多的根艺作品,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打造,师生置身于自己创作的根雕艺术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土艺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中心校,利用蓑衣、斗笠等做的装饰画,利用瓜果等做的装饰品;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中学利用粮食、种子等做的粘贴画,用鲜花、野草等做的粘贴画,用于学校文化墙等的装饰,使学校充满艺术氛围的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样的环境创设,既有本土气息,也颇具校本特色。
  三、植根乡土美术沃土,打造乡土文化
  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打造,还必须在校园环境创设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学校办学历史,学校地理位置,教师人员结构、学生生源组成、学校办学思想,学生培养目标等,创造出具有本土韵味的特色校园文化。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森林希望小学在校园环境创设时,结合学校所处城乡结合部,苗木资源丰富,同时,还借助学校高低错落的地势,注重学校绿化美化,其绿化规划方面在本县是独具特色的,学校在进行绿化的同时,根据学校多年来的教师结构、学生来源、办学思想等,将学校办学理念概括和提升为“绿色教育奠基绿色人生”,着力打造“绿色教育”;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中心校在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创作出的粘贴画、砂画、纸巾画的艺术品装饰校园的同时,努力探索科研兴校的路子,着力提升教师素质,提炼出“土沃苗壮”的办学特色。
  总之,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只有在“土”字上做文章,在“农”字上下工夫,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有米下锅”,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保持自我”,才能在校园环境创设时“特色鲜明”。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校园环境创设要依托山村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根据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学校特有的乡土文化,打造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园环境。“农村包围城市”是一种策略,那么,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校园环境创设用“原汁原味的乡土美术资源装饰学校”“将乡土美术素材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武装学校”“把植根于乡土美术沃土之中的乡土文化融入学校”,何不是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环境创设之策略呢?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让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迈上了快车道,教师应当借助于互联网吸收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智能化管理,搭建与家长以及学生沟通的桥梁,深化学生思想教育等,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互联网手段 作用分析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是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让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应当成为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内容。笔者多年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在
【摘 要】识字教学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汉字与生俱来的“象形表意”、“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质,可以让学生在识写的过程中厚实语言积累、提升思维品质、涵育审美旨趣、领略文化魅力。朝向“素养发展”,可以让识字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更科学、高效,且富有文化的张力与厚度。  【关键词】识字教学 语言 思维 审美 文化  统编教材的投用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行,让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又是当今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如何悦读绘本,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能图文结合,于猜想、探究中发展思维;拓展绘本,升华主题情感,最终丰富学生思维等方面谈谈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绘本 思维 能力 提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一、案例概述  (一)教材分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一次班级演出中,老师安排“我”扮演大老虎,“我”因不会做豁虎跳的动作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课文以“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对演出前后“我”不断变化的心情描写使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生动有趣,语言风趣幽默、平实质朴。  (二)课标
文本解读  初读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会读到它的短小精致,读到它的意象叠生,仅用三百余字,便生动地描绘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读此文,只觉得景美,词美,情更美。  细读之后,能读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和印记,读到宫中女官独有的敏感和纤细。会看到,在资讯并不发达的唐朝,大唐文明如何通过日本“遣唐使”的传诵,创造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展示华夏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 策略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教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版,纵观各个时期的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数学文化的内容在教科书中呈现的比例有增无减。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或是一带而过,大多数教师埋没了数学文化本该有的光芒,如果一线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了解数学史点燃“正能量”  我们现用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每册都有近10%的数学史知识介绍,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数学史知识向学
[摘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名人课程资源,将海门地域名人课程资源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启研学之旅,让语文学习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学习的长宽高得以拓展。  [关键词]地域名人 语文学习 研学之旅  名人,是一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馈赠。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华、非凡的成就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历史的浪潮中,位于长江人海口的海门,也
“读写联动”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话题,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必须注重倾吐学生的积蓄。所以“读”要为“写”服务,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积蓄倾吐出来,就必须在读写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我细心挖掘教材的潜力,精心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课堂更高效、更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学生往往也和班主任的感情最为亲密,总会把班主任比喻成“妈妈”。由于学校工作调整,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中途接班的情况,这对于新任班主任而言,的确是一个考验。由于学生对原班主任的依恋,导致其对新班主任的挑剔和极高要求,所以学生一开始总会以一种审视,甚至抵触的心理来看待新班主任。因此,中途接班的工作难度甚至超过了组建新的班级。  因工作需要,我2011年新接了一个毕业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