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照研究血管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和血管腔内微波热凝固(endovenons microwave coagulation,EMC),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65例(男30例,女35例)患者共70条肢体,平均年龄47.52岁,按照性别、年龄、CEAP分级等配对,每组35条肢体,由同一医生分别用腔内激光和微波热凝固治疗.术后
【机 构】
: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血管组,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血管组,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血管组,710061,西安交通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照研究血管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和血管腔内微波热凝固(endovenons microwave coagulation,EMC),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65例(男30例,女35例)患者共70条肢体,平均年龄47.52岁,按照性别、年龄、CEAP分级等配对,每组35条肢体,由同一医生分别用腔内激光和微波热凝固治疗.术后分别于72 h、4周、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患肢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通过多普勒检查评价疗效,对比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EMC组[(59±15)min]明显少于EVLT组[(7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 h,皮肤瘀斑EVLT组(54.29%)较EMC组(17.1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烧伤EVLT组(20.00%)少于EMC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0/28例术前色素沉着患者明显变浅,25/25例水肿的患肢明显减轻,4例患肢溃疡的患者全部愈合.随访至术后6个月两组下肢麻木、硬结和曲张静脉残留、复发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C和EVLT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两种治疗方法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患者男,53岁.因"阑尾切除术后,持续高热1 d"于2008年2月2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腹痛,当地县人民医院以"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但患者持续高热,伴有感染性休克,于术后第1天转入我院ICU病房。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肝癌方法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获得兴起,特别是免疫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显示了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经腹经后纵隔进行贲门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的患者进行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近端胃食管切除9例,根治性全胃食管切除17例.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完成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9±39)min,近端胃切除(153±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全胃切除(200±80)ml,近端胃切除(168±76)ml;平均清扫淋巴
目的 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对6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标本进行研究,并对62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对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
国外有学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胃造瘘双腔管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1-3].笔者就此方法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作一探讨。
米卡芬净(FK463,商品名米开民)是一种新型注射用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β-(1,3)-D-葡萄糖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而发挥抗菌作用[1],对包括唑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患者男,62岁.因"反复上腹疼痛6个月,加重5 d"于2008年7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予以抗炎、止痛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诊断不清.5 d前左上腹出现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频繁恶心、呕吐.既往史:胆囊结石3年,未予治疗.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饮白酒40余年,250 ml/d.查体:体温38℃,脉搏109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0/65 mm Hg
复杂腹腔内感染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却经常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大量证据表明,经验治疗或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缺失或力度不够是导致治疗失败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可能会造成二重感染和药物中毒等一系列问题.为给成人复杂腹腔内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建议,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外科感染学会、美国微生物学会和感染疾病药师学会于2003年共同制定了复杂腹腔内感染抗生素治疗指南
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或膈下脓肿,或并发中毒性休克.该病起病急,临床上属于少见的急腹症疾病之一.因对本病的文献报道甚少,故将1998年1月至2008年4月诊治的13例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男,47岁.发现腹部渐进性增大2年,无任何不适,未在意.近1个月感餐后饱胀、恶心,就诊时以腹部巨大肿块收入院.查体:全腹膨隆,可扪及腹部巨大肿块,左右边界尚清,上下界未扪及,活动度差,质中偏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叩诊实音,肝脾未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