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江苏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的学习,并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我提高。
二、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知道,高中化学课堂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化学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是评价有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主体能动性的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有所提高。学生只有对化学和化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保持化学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失去兴趣不仅会影响化学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动机。 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授硅酸盐时,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等。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亲近学生,接近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样,教师心情舒畅,学生情绪高涨,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顺畅,效果当然也会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创设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以提高化学课堂效率和学生化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化学的渠道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化学的渠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关注。高中化学课程设立“化学探究”“化学合作”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能力。
5.注重自主、合作、创新的新型课程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新型的化学课堂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间的合作与创新。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做法可能就是无效的,就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进步。
6.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体现自主学习成果
自主学习的认识体现了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肯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因此我们要注意评价方式,以激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产生成功的自豪感。而对学生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的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
在化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自主训练量,和谐地变换训练形式,启动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只有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和学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创造性,让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才能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