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方法培养感知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知体验教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方法:一、创设情景:1.用语言描述;2.图片展示;二、设计好读法:1.预习时自读;2.课堂指导读;3.复习还要读;三、新旧联系。
  【关键词】感知体验;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是双向的,教是一方面,学是一方面。光是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教是做到了,但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能全部接受吗?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感觉到,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到学习中去,没有自己的切身体验,老师传授的知识往往会大部分返还给老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体验”尤为重要。体验教学是现代育人哲学的深刻思考,也是当代世界母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更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教学设计中,应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那么,在文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感知体验的设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感知起来就更加容易,也就会有更深地体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情境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在脑中想象一下,会不会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轻拂,绿满天下,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想象一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看他是怎么写春的。这样生动形象的开头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自然地使学生的情感融入了课文。
  2.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直入情境
  教师如果有绘画能力,可以结合情境自己画图,也可以从网上或书报中搜集相关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
  如果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黄河颂》:一开始上课,就用多媒体显示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蜿蜒曲折的黄河近景、远景图片,从视觉上直接把学生带入到黄河中去,让学生对黄河有了形象直观地体验之后,再读课文,理解就深刻了。
  二、设计好读法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读是感知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法,设计好读法。
  1.课前预习的自读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自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默读、放声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课堂上的指导读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读法要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指导个别朗读好的同学给大家范读,让学生感知体验。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默读、齐读、单独读、让学生反复读。特别是散文更要做好朗读指导。如教《紫藤萝瀑布》,除整体感知课文外,对于文中好的句段,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要读出意境和情感,在读中品味词句的含义,在读中感悟句子蕴含的哲理。对于小说则要读出形象。如教《孔乙己》,对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反复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内容,在读中快乐地学习。
  3.复习时还要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些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反复读才能有自己的感悟、体验。这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整篇读,要选重点段让学生默读、齐读、或反复读,读后让学生说对于这段的理解或感悟。如果这时只是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记住答案,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复习效果肯定事倍功半。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这一规律,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感悟。
  三、新旧联系
  学习新知,不忘旧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联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体验,而且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初三学习时更适用。如学习鲁迅的《故乡》,可以联系初一时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小说《社戏》,学生就会对鲁迅笔下的少年有了更深的印象。学习文言文时,把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学过的相关的知识联系。如学习《陈涉世家》中“等死,死国可乎?”中“等”字的释义时,联系《马说》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等”的含义,不仅达到了复习的效果,而且学生对这个词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语文教师决不可把教学过程视为简单的方法传授,而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方法,去取代传统教学中封闭的、静止的、孤立的方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旧模式,尽最大限度地排除教师的“满堂灌”和“代替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找到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工业通风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人健康的一种技术措施。工业通风的基本任务是在生产场所创造适宜的空气环境,诸如维持健康所必需的气象条件和空气清洁度等。采用工业通风的直接
本文运用目前国际上比较盛行的度量指标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度进行度量,把价格度量指标与数量度量指标结合起来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度进行度量,得出结果是在2002—2009年我国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十分抽象的学科。中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数学的抽象性与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切身体验到只有让学生真正由过去的“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化解以上矛盾,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让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教师应该去追求,并为之努力的。  数学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
美国针对中国输美轮胎的“特保案”是近年最大的一宗中关贸易争端,也是美方最为强硬的一次行动。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应当重新反思特保条款。对特保条款的历史性反思会使
近日,再次拜读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当读到“黄研矿小学二年级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蓝鲸,并撰写出‘研究报告’”时,联想到自己曾两三次执教人教版五年级《鲸》一文,教学形式与效果不可比拟,想来不觉汗颜。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日益彰显。真实的语文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人本化的语文教育  人,作为一个富有生命的个体,诗意地生活在美妙的现实世界中。正如海德
【摘要】用英文视频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极大的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文视频的辅助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英文视频辅助教学;教学效率;创新;求知欲望;高尚情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英文视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摘要】思维的宽度,决定了视野的宽度。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越发散,越有理性,其关注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越强。本文将对多维度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文章主要包括思维的多样性、思维的特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拓展    从最终结果上看,数学问题的答案总是唯一的,而且具有确定性和固定性,不容质疑。这从某个方面上看,也可以说是数学的“机械性”。但是,我们知道追求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