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西方文化渗透的教学实践初探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中,阅读是我们进行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通过基本的语言知识来获取信息,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阅读教学中西方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语学科本身就包含有浓重的西方语言文化色彩,将中西方文化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中国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语法知识和句法结构等基本语言知识,能对文章做出精准的翻译,但还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这是因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不能清晰透彻的理解,所以有时甚至会造成阅读障碍和意思上的曲解。实践证明,了解西方文化越透彻,学生越能更好的理解文章,阅读质量就越高。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适当融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英语语言学习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2. 学生现状分析
  2.1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西方文化已经不是难事
  网络是把双刃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使得他们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西方文化,而多数是是用来打游戏和社交。阅读简单的英文原著以及阅读英文报纸杂志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间几乎没有。学生接触到的最多的英语阅读材料就是英语课文上的文章,而英语课本上的文章又很少涉及西方文化。
  2.2教学方法滞后也是影响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到应试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情不自禁地将重点放在语言学习和做题技巧上,教师更愿意帮助学生去理解难词、长句、以及语法现象,没有充分地涉及西方文化的注释和解读,所以导致初中生对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了解少之又少。
  3. 我在阅读教学中西方文化渗透的教学实践
  3.1依托教材,对课本中的西方文化进行具体解读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中涉及到take a shower一词,教师在此处可以进行文化提示:中西方某些生活习惯存在文化差异。中国人大多在晚上洗浴,睡前洗个澡会让疲惫了一天的中国人感到很舒适,能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西方人则大多有早晨冲澡的习惯,他们认为早晨冲澡可以让自己一整天都是神清气爽的状态,是一整天工作的开始。甚至许多人還早、晚都洗澡。中国人还有泡脚的习惯,这点西方文化中是很罕见的。借此机会还可以向学生解读中西方上班族的作息时间差异。
  3.2创设情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体验机会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中,涉及到了中西方人们见面时的礼仪差别,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对时间的概念,礼仪文化和风俗习惯。这节课涉及到的国家有美国、韩国、日本、墨西哥,巴西,瑞典等,那么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提前将同学们同学们分成六人一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的人,课前去搜集自己的组所代表国家的社交礼仪,包括打招呼、就餐、和一些其他的文化习俗。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做了桌签,甚至搜集到了非常细节的文化线索,包括守时、席间礼节、谈话距离等文化特征。上课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自己所在国家的礼仪进行介绍,有的小组甚至自编自导了小对话。然后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交礼仪这个话题拜访其他小组,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并互相询问文化差异上细节整堂课生动有趣,有的小组之间还在打招呼时故意闹个文化差异上的笑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切实体验到了文化差异。
  3.3挖掘课外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语言学习的视角
  教师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上除了合理挖掘教材,还可以充分挖掘课外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原声音乐、视频节选、电影片段等包含西方文化的资源。关于这部分我的教学实践是每周专门设立一节英语阅读课,让孩子们阅读和自己水平相符的课外阅读材料(我为我班的初中生推荐了书虫系列的课外阅读教材),第二节阅读课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读所想。同时,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注重诸如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这类阅读类题型中出现的西方文化。例如,在遇到一篇关于压岁钱的阅读材料时,我讲解了中西方孩子压岁钱得来途径的差异:中国孩子的压岁钱是长辈给的,而西方孩子的压岁钱需要通过自己分担家务从父母哪里赚取,让同学们在做题的同时了解到这点滴的西方文化。
  3.4共同探讨,正视文化差异,避免盲目推崇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文化教育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师,面对这些心智和价值观正在塑造阶段的初中生,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文化差异不是绝对的优劣问题,更没有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之分,帮助学生正视文化差异,避免青少年一学习别国文化就不加区分地盲目推崇,甚至是盲目模仿和搬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作者单位:甘肃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通过他的研究发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他的理论中指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八种智能构成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设置问题以及课堂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交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一直是我们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学生只有乐于学习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口语,英文歌曲的出现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选择形式。对此,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内容丰富,节奏优美,旋律和谐的英文歌曲,跟日常英语基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对于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逐渐将重心由词汇、语句等基础的掌握转向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同时也鞭策我们优化理念,立足课堂,从提问艺术着手,一方面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优化。  分析英语课堂提问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像提问量少,环节设计不足,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提问不具备技巧性,长期忽略学生感受,使其产生
1. 引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小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言语互动方式进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间的言语对话虽然更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但仍有许多对话是教师为达成知识目标而设,太拘泥于教材文本内容。这不仅违反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充分参与语言实践,在互动中体验、感悟、理解和内化语言的教學理念,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笔者的课堂观察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针对当前英语课堂形式对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教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英语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达到自然运用的过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负责的态度和能力。本文以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排和实践教学经验为依据,分析了
词汇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教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陈旧单一,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记忆,导致很多学生一听到记单词就头疼,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应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学生普遍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词汇网络,可以极大地提升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词汇学习氛围  情境普遍具有生动的情节,是很多学生所喜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