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应如何通过对词、句、段、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呢?基于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所以应该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可按以下的程式进行:篇-段-句-词-句-段-篇。具体地说,先通读全文,达到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了解的程度;再从头至尾了解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达到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及找出重点段落的程度;然后结合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进行细读,达到理解这些段落为何是本文的重点及找出这些段落中的重点句子的程度;接下来细读找出的句子,达到深入了解句子的意思及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程度;再结合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及用它们的好处,进一步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深入理解重点段落在全文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准确领会文章的中心。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基础上回过头来简要分析次要段落,理解它们在文章中虽不是重点但却不可或缺,从而完整地认识文章的独立性、整体美,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法。
  以上只是对教学课文中的程式的总体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以及对听说能力的训练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最难驾驭又最具艺术魅力之所在:既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是一门多维性的充满想象力的学科,许多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詹天佑》一课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样表述中心固然是对的,但说它表现了詹天佑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聪明才智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让他们畅述自己的理由,不要一听学生的回答和教参上不—样就强行阻止。他们的认识有误可逐步引导,他们的说法和教参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对就应加以肯定。死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百害而无一益,我对考试命题死抠教参的做法感到深深忧虑。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阅读乐趣。阅读是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窗口,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我教一年级语文“认识5”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套教材尝试用“串词”的方法教识字,该课内容是:
  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
  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
  这些词语内容相关、排列整齐、合辙押韵,既是韵语识字,也是韵文阅读。
  2.丰富阅读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理,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活动中才能学会阅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场所。如读读编编,当故事大王;读读画画,当小画家;读读讲讲,当小老师;读读演演,当小演员;读读做做,当小科学家;读读赛赛,当小能手等。把阅读与多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重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
  4.学会多种读法。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细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我在教学中从低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学习默读,中年级学习略读,高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疑问。当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但已有不少成功的课例说明只要教法、学法得当,新课标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
  5.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创造性阅读有不同层面,能超越作者、超越文本,是创造性阅读的最高层面。在阅读过程中“我”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既理解了作者,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从而实现了“有创意的阅读”。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教材的编排,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有着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成性体育教学的作用,进而论述了初中体育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生成性教学    随着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生成性教学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课程模式和课堂教学形态。所谓“生成”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和推行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
现代社会教育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一名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课改教研活动,大胆尝试教学,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从点滴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是我四年来对语文课教学的工作总结和见解。  一、预习教学要详细  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之得到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关键词】引发兴趣 学习兴趣 诱发兴趣    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求知的向导,是成功的先兆。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