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之得到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关键词】引发兴趣 学习兴趣 诱发兴趣
  
  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求知的向导,是成功的先兆。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方法很多,下面我浅谈几种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设疑激趣
  疑是思维的起点,趣是学习的动力,有疑才可能展思,有趣才会爱学,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生疑、质疑,才能发挥智能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在疑中生趣,在趣中探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事先设疑:我校要举行一次篮球赛,第一阶段,将8个班的代表队(每班一个代表队)分成2个小组,每组4队,分别进行单循环赛 ;第二阶段,将2个小组中产生的前2名共4队再进行单循环赛,请问整个赛程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议论纷纷,不停地画示意图,不停地计算,气氛高涨。此时,教师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排列组合。”从而,让学生对“排列组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之得到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引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实例或其他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有理数》一节的引入时,我举了这样的一个实例:一人从学校向北山公园出发,沿公路向西走了300米,接着掉转方向向东走了300米,问这人现在在什么位置?对这个简单的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并问及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这人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这个实例像小辣椒,诱发学生的胃口。我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切入新课。
  三、加强数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最初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学生离不开形象和动作,所以教学要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从而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具、教材中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能演示的演示。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四、应用电教,诱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电教媒体,可以将枯燥的函数式变成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图像直观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借助电脑,可制作出动态的正弦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等,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乐趣,引起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增进智力活动。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如:利用课外活动搞数学知识竞赛,举办数学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解等;经常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解题方法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智能,使学生在乐学之中学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整个课堂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其他文献
日本夏目漱石曾说:“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授予学问,而是在于:一方面要鼓励高尚的、正直的勇士式的情操;同时还要清除下流的、浮躁的、粗野的恶劣风气。”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了“师道”的首位。如今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我们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家园,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教材的编排,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有着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成性体育教学的作用,进而论述了初中体育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生成性教学    随着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生成性教学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课程模式和课堂教学形态。所谓“生成”是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和推行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
现代社会教育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一名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课改教研活动,大胆尝试教学,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从点滴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是我四年来对语文课教学的工作总结和见解。  一、预习教学要详细  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