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文化的长河里徜徉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瓷器,博物馆里的官窑名瓷,生活中的日常用瓷,甚或图册照片上的瓷器,几片旧瓷的残片,都是眼睛常常流连的对象。也曾亲手学做过瓷器,随着转盘将黏土扶摇而上,成罐,为瓶,那是难忘的经验。想着不起眼的黏土经过窑火的洗礼竟成了温润匀和、明净细腻的瓷器,不见泥土,唯有光泽、色彩、图案,这大概是火与土之间最骄人的结晶了。
  地下的泥土就变成了人间的瓷话,从此,叙说不完。
  从最初的陶,到原始的瓷,再到始于宋绵延至明清的鼎盛,瓷器几乎伴随着中华古国的文明消长,留下了文明的足迹和灿烂的光华。
  那些在博物馆的灯光下散发光泽的瓷器,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叙说着一部物质文化的泱泱历史,同时连接起了一条民族审美的大河。
  先来看青瓷弦纹三足樽。天青色,如玉的莹润,厚泽滋润,釉色表面通体布满鱼鳞状开片,凸起圈圈弦纹,润泽的釉色仿佛划过道道弧线,使气度端严的三足樽灵动起来,可终是淡淡地微笑着,让人爱而敬。这是北宋“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之汝窑的出品。
  汝窑的釉色有着一种素净中的宝气,一种由纯净而散发的处子之气。除了“天青”,釉色尚有“月白”“天蓝”“粉青”等,如果以天空来比喻,那么万里晴空若“天青”,雨过天晴云破处那一抹淡淡的蓝似“天蓝”,而如洗夏夜的一弯新月就是“月白”了,“粉青”则有一种蓝中烁绿的光泽,给人青绿粉润的感觉。如粉青莲花式碗,粉青釉色上隐约细致的纹片,仿佛莲花的茎脉,似乎也是含香飘送的。
  再来欣赏粉青贯耳穿带弦纹壶。略厚的胎体,敦实的造型,釉色较汝窑的粉青凝重些,如翡翠玉的温润。南宋官窑的瓷器与北宋的优雅素净一脉相承,只是更追求丰满浑厚的感觉,于清秀婀娜里捎出了流丽而端庄的风度。加之“紫口铁足”的映衬,感觉瓷器犹如一位深沉蕴蓄、柔丽如玉的佳人。漱玉词人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隐在了背后,只将绿肥红瘦推到了前台,风雨离散间还有如玉瓷器相伴,似也生出些人生的温暖。
  宋瓷是清雅的,就像宋朝的麦积山石窟,里面的雕像也是清瘦的。范宽、马远等宋人的山水,無论峰峦叠嶂,还是山水一角,终是素淡悠远的,即使是宋徽宗的花鸟,富丽的设色还是有着清秀细劲的底子。“合乎天造,厌于人意”在崇尚“理学”的宋朝是当然的艺术追求,“天工与清新”成为庙堂和民间共同的审美境界。静穆、晶润、如玉的宁静,尤其南宋的瓷,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动荡中,似乎是宋人生活中一抹幽丽清宁的色彩。遥想“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或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易安居士,陪伴他们南渡的是否也有一二件宁静清雅的粉青瓷器,温暖一下那一颗伤痛的心?
  大概因了马上打天下的豪情吧,元代的瓷器洋溢着雄浑,浮梁瓷局的建立使瓷器业在元代兴旺发达,卵白釉、蓝釉、釉里红、青花等釉色缤纷吐艳,瓷面装饰也是繁复多样,从底足部开始,如意云头纹、莲瓣纹、龙纹、花卉纹、蕉叶纹,层层渲染,有一个青花盖罐,纹样层次足足有十二层。不过,花样虽多,却无壅塞杂乱之态,反而有壮美之韵,仿佛那种草原上的歌声,高亢而辽远,深入大地天空的感觉。
  就说元代的青花凤头扁壶吧。这是一件修复成型的元瓷,造型浑厚、饱满,牡丹和凤凰的纹样和器型浑然天成,壶嘴在凤翼的过渡之后正好是昂首的凤头,仿佛凤凰与牡丹共舞,也似凤凰从花丛中飞腾而起。但沸腾的窑火将它们缠绵在了一起,青花一统了色泽,靛蓝拖出苍翠,跃动的生命凝固于那一片沉着的蓝。感觉元青花有一种奔腾感,如那件青花双龙纹扁壶,长方壶身下方两条三爪龙飞舞于海浪之上,壶身上方则是缠枝菊与缠枝莲,而壶肩部堆贴着四条小龙,伺机而动的样子,是做提梁用的。如此,小大双龙上下交辉,安静的青瓷仿佛被搅起了浪花,那种翻腾好像是要从壶身里面跑出来似的。感觉描画这样的青花瓷的元代匠人,是一个手里有风的人,仿佛太极手间的气,菊莲缠枝的细巧好似风吹般摇曳作响,更何况作为图腾崇拜的龙。
  明代的青花瓷器那浑融华滋的味道也让人喜欢,可是更喜欢成化年间的斗彩和永乐年间的甜白釉。
  斗彩,是一种装饰工艺,以青花为轮廓线或作局部图案,再填以其他色彩,通常所见有黄、绿、红、紫等。因为是两次入窑烧成,釉下的青花和釉上色彩竞相媲美,好像是要比斗一番。斗彩比青花的单一色彩自然丰富,可是那些色彩并不是要盖过青花的,它们淡淡地浮现着,柔柔地滋润着,是甘愿做配角的样子,可也是个光晕幽雅的角色,让你的眼睛离不开。真的是名副其实地斗彩呢:那些色彩,光一种黄,也要分鹅黄、杏黄、姜黄、蜜蜡黄;一种绿,也要有水绿、叶子绿、山子绿。即使花不争春,也是要把春来报的。只是它们以一种幽兰的姿态融入了瓷器的润泽。
  甜白釉的秀丽是可以和熟鸡蛋去壳之后的那种白洁和光润相比的,这种白看上去真的像白糖一样,想起小时候碰上的是经济短缺时代,母亲的朋友从新疆带来的白方糖块是我们向往的东西,其实也就是甜,但晶莹的糖块儿好像有了想象的,显得不同寻常似的,甜白釉让你心里涌上一种温柔的怀想,仿佛冬日午后吃到的一小块儿份额中的糖块,是可以甜到梦中去的。甜白釉暗花龙纹壶,白釉里泛出细小的开片,通体都是圆的线条,壶盖像一顶小帽子,壶肩犹如美人的削肩,壶肚仿佛古典油画中丰润的女人,怡然坦然的样子。我想该把它放在一张紫檀的平头案上,甜白和乌紫,是有点素瓷静递的禅意的。
  要说清朝的瓷器,似乎可以用繁花似锦来形容。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单色彩、仿古瓷,好像是要把整个大清都花团锦簇地装饰起来的。可是,清朝却是无可奈何地盛极而衰了,好像一床表面锦缎流光的被子,里面的夹里早已千疮百孔了。或许也是因了这样的缘故,乾隆时期的瓷器就没有了早年清瓷的那种磅礴大气,如康熙时期“青花鱼龙高足碗”上的那条激荡的龙,以及“青花釉里红人物图瓶”上的马上射雕的气魄,似乎连雍正时期的“墨彩长颈瓶”的那种清俊温雅也比较少见了,多的是细腻、繁复、精细,流光溢彩地要满出来般。
  所以,喜欢的是康熙、雍正时期的瓷器。比如那种豇豆红瓷,红里泛着绿,如点点野苔,而那红,是红豇豆的红,是海棠灼灼的红,是彤彤孩儿面的红,也该是贵妃醉酒的那种微酡吧。喜欢看那个“豇豆红太白尊”,平底,圆腹,肩极短,口小,微撇,腹部隐隐可见阴刻的回纹,大腹小口,满腔心事无从说起似的,让人怜爱。豇豆红的釉色用在这里简直是绝配,微微的醉的意思,要倾诉的神情,又好似随时倾听的姿态,即使只是沉默,那一抹绿如春水红若朝霞的釉色,也似乎藏着一份默契。这样的红在新瓷上是难得一见的,要么鲜亮,要么火气,未经世事的兴致勃勃,好是好,但总是不能浸进心里去,若青春爱情,火爆而短暂。到有了伤痛的时候,大概就是撑得住豇豆红的时候了。
  看过了很多釉色纹样斑斓非常的古典瓷器,回头来看早期的瓷器,在陶器向瓷器工艺过渡的时期,有些称为原始瓷的,简洁古朴的造型,如湖水如铜锈般的青色,无刻花无任何其他装饰,也许是绚烂归于平淡的意味吧,是山色空水亦清的意境。
  瓷器是一直行走在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的,在技术手段、工艺材料和绘画手法内容的融合中,演绎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抑或情短意长,在那封闭的窑里面,我们无法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有如此的温润如玉,如勾走了人的魂魄。大概制瓷烧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爱欲的纠缠,把一颗人心的色彩多变与那些釉色揉搓在一起。于是,单单地观赏,单单地使用,是觉得亏待了它的,还要温柔地触摸。在这里,文字就像一双手了。
  (责编/郭建民)
其他文献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道承孔孟,学启程朱”。他在永州任职期间作《拙赋》,其中写道:“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意思是说,巧者光说空话,玩弄心计,故劳心而不祥;拙者则默默做事,以德服人,故心安且有福。如果天下皆“拙”,将能实现官清吏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显然,这个“拙”
所谓“激将法”,是指用刺激性的语言或反面的话语,鼓动人去做他原来不愿做、不敢做、做不了或没有充分把握做好的事情。在一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许多具有卓越智慧的领导者由于巧用了“激将法”,不仅有效地达成了领导意图的实现,而且也促成了部属事业的成功,所以,在中国的历史词典中才出现了“请将不如激将”的说法。但“激将”不是滥施淫威,不是讥讽刺激,不是强人所难,更不是以势压人,它是领导者的一种意有所向、言有所指
在全省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主题报告会上,省委书记张庆黎从“政治、工作、作风、团结、方法、廉洁”等六个方面对县委书记提出了殷切期望。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委书记作为地方一级党委的“当家人”,责任重、压力大、影响广、考验多。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围绕张庆黎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认真学习,吃透精神,贯彻始终,以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发展,担负起兴盛一方经济、促进一方和谐、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  一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临床呈增多趋势,胆道结石是主要原因。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好又快地治愈这一凶险的临床急腹症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自2004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以上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对102例诊断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cm结石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4
21世纪以来,行政问责一词在我国由学理上的研究逐步走进实践中推行。在行政问责制实施的初期,媒体的关注视角主要集中在责任事故中承担责任的官员职务是否被停职、免职、辞职上。随着问责实践的深入推进,原本属于组织体系内部事务的被问责官员的安置问题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通过各类媒体的追踪报道,被问责官员安置的信息部分地被置于阳光下,进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集中关注官员被问责的程度向集中关注安置去向的转变,体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其实质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梳理和总结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起到推动作用。   从“两手抓”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   十年“文革”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改革开放之后,首先要恢复经济,这是必然的。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