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着办一所“有温度、高品位”的学校的目标迈进,近期该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方案实施工作,以“文化、常规、课改、特色”抓手,落实推行“1 1”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以课改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推进课改促适应“新高考”改革浪潮,全校师生上下一心、潜心钻研、共同奋斗。
  11月30日下午,该校全体教职工大会在四楼大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彭安生,伦教中学党委专职副书记叶丽芬,伦教中学副校长张先德,德育副校长陈静莉,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黄东玲等校各行政人员以及全校教职工成员全体出席会议,会议由张先德副校长主持。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题,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本次集体学习会议。教学课程中心陈相生主任作全校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彭安生校长作深化课改动员会,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学校下一步教学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动员全体人员积极推进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彭校长表示,现阶段,我们学生对学习需求的层次不同,还有我们学校为适应高考改革,需要实行的教学目标也与以往不同。我们实行课改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使学校总体的发展方向趋向利好形势。
  在近段时间以来,学校派出多位教师和行政人员外出多地优秀的高校跟岗学习,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团队集体学习这些优秀高校的课改效果和管理能力。我们有学习别人好方法的想法,但在我校真正推行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难度。彭校长感悟,学习他人先进的精神,我们再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优化并且应用实际,是我们义不容辞推进课改的第一步。
  “没有深度研究,没有深度思考,就不可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
  因此,彭校长也提出了一些在学校教育教学课改工作上可能遇到的疑問并给予大家详细的解答。
  明确新高考、新课改工作定位
  首先在对“新高考”招生工作制度下教学工作的定位,彭校长表示,虽然新高考政策将一二本合并,取消一本线,但我校教学工作总体举措不变,开展探究式教学,创新班继续办、重本生照样抓,而且要扩大规模、加大力度,并且要保证本科上线人数,教师要严格规范地按照学校统筹规划的教学进度施教。
  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讲话中,彭校提出全面、深入开展课改的工作要求,为全体教师人员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
  “路漫漫,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去求索,但必须快步去求索,‘不急但要快’。本学年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课改思路和举措,必须形成‘集体备课模式、导学案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建设模式、励志教育模式’。”彭校长坚定地表示。
  拜访名校,创造学习机会
  在2017年近一年时间中,学校安排教师到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重庆、山东、广西、等地参加各类学习、交流、跟岗近300人次,拜名师、访名校,到多地“取经”。
  会上,参加活动的老师代表跟大家作了外出学习心得分享: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激发教育情怀;走进西南大学 聆听专家讲座,升华教学理念;缅怀革命先烈,感悟教学情怀;襄阳考察之旅,借鉴“集智备课”;赴深圳外国语学校学习刷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
  其中,感触很深的是,到浙江学军中学观摩学习期间认识到,该校在新教改后的一大教学模式特点是采用选课走班模式。当学生选课走班后,面临困难的工作不仅仅是课表的编排工作上,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更是不小的挑战。但是这也可以激励我们在适应新高考的背景下,建立一套适合教学运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新高考方向、新高考方案下的教学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心理上有一定准备,鼓励我们对新方案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重庆学习考察的老师代表感言:
  “走进渣滓洞,走进白公馆,我们接受了一次信仰的教育,更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用百倍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
  “希望我们伦中育人者能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充电学习,提高素养。我们还应该学以致用,积极投身教育,为伦中培养出更多的莘莘学子,为教育课改发挥智慧的力量。”
  搭建学习平台,构建高效课堂
  近期,该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1 1生态课堂教学比赛,安排“网络班平台教学展示与交流”的活动。此次活动涵盖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体艺全部11大学科,并且借助本校特色创新教育“网络班”平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使老师们积极打造“1 1”生态课堂新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本校教育教学改革。
  请名师把脉新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刘晓中教授深入学校新课改教学课堂——“1 1”生态课堂,“把脉”课堂教学,为该校课改提供宝贵意见。
  “改革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出路的事。尽管很难,但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必须坚定信心、坚守规矩,互相支持、共度难关,共创美好!”这句话已经成为伦教中学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目标!
其他文献
信息化社会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常常受到各种数学信息的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要想从纷繁复杂的数学信息中提取关键因素,从而迅速作出判断,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数感”。在分析与判断数学信息的过程中,“数感”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从小培养他们的“数感”兴趣,应该是最为科学的途径。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培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采用“速正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正确性,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发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速正法”的理念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完善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结合题目的难度和教学的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关键词】物理教学;速正法;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
初中化学复习备考是一门科学,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更要重科学的复习方法。单纯的题海战术,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这样的行为和活动往往消耗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效果卻是事倍功半。但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其效果却是事半功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其中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复习方法,它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客观事物中,个别包含着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中。同类事
【摘要】“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优秀的学校文化来源于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当前,我们的学校千校一面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的发展迟滞不前,因此迅速转变校长教育理念,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是走出学校发展疲软态势、提升学校文化档次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校长;教育观念;角色;校园文化;建构特色  一、当前地区学校现状的分析  1.学校层面看  在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很多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办
【摘要】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就改进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演示实验;改进;创新  一、当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
[摘要]“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课练”内容;组织;安排;评价;多元化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定义是:针
【摘要】文章论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同时以普宁市兴文中学为例,笔者探讨了中学班主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校园文化;实践探索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
[摘要]教学改革推进数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变和完善,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实施,为初中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新型的教学目标,初中的物理教学不再拘泥于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可行的培养方法,以促进初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不同内容,不同特点,恰当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智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才能更好进行创新。智力是人对事物的综合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心理因素。下面围绕这五方面,谈谈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智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
语文是具美学属性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育因素。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严重缺失。当代著名学者杨东平在《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一文中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