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推进数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变和完善,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实施,为初中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新型的教学目标,初中的物理教学不再拘泥于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可行的培养方法,以促进初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的理论物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形式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专业的学习思想和学习品质,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断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教育意义
(一)对于物理学科学习的促进意义
意志品质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体现形式,在初中物理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意志品质培养,有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面对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于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在面对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学习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行意志品质培养,能够使学生遇到难点问题时坦然面对,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和创新解题思路,树立完善的物理知识架构。
(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
初中教学过程是义务教育的结束阶段,初中学生具有特殊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会有部分同学进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也有部分学生会结束学习,走向社会,而不论对于哪种学生来说,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品质教育,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和行为意识,有助于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使学生在面临日后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问题时,都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接受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实现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调动学生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对于有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对于有些生涩的教学内容存在抵触和排斥心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言听计从,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不符合自主意愿的学习内容,就会产生极强的厌学心理,无法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自然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的教学导语设计“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为什么听上去会各不相同呢?”让学生能够互相讨论,激发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教学用具进行课堂小实验,演示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在空气中、水中以及在真空罩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会有强弱之分,以此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的存在,在不同的介质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声音情况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鼓励学生积极解决物理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会有很多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有些学生面对毫无头绪的学习问题会产生畏难情绪,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信,因此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与坚定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如果学习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那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磨练个人意志也就难以实现。在遇到学习难点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拓展解题思路和创新思维理念,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将教学难点攻克下来,逐渐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孜孜进取的自主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一课的学习时,对于这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很多学生会表示不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首先进行几个实践操作来向学生展示功的存在,然后让学生自主演示用不同的速度将书包从地上提到书桌上,看哪种方式会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展示功的实际存在,并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同样的重量,同样的距离,做功情况会出现不同呢?”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实现完整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做功现象,掌握做功的必备因素,并能够掌握做功的计算方式,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树立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能够克服自我心理障碍,勇敢果断的思想品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不敢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不敢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也不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怕回答错误受到同学的嘲笑,这种思维意识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敢于在课堂上提出个人观点,敢于对不会的问题、不同的观点表达个人意愿。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物理知识点有点抽象,但是通过教学实验的演示会非常容易理解教学知识点,对于教学内容也相对容易掌握,可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难免会有学生存在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教师要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实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有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使学生能够得到意志品质上的培养。
三、结论
随着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不断关注,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初中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加强素质教育、进行综合核心素养教育等教學目标要求,被教师逐渐重视起来,教师通过教学环节中的意志品质培养,实现新形势教学目标要求下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提高中,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的理论物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形式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专业的学习思想和学习品质,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断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教育意义
(一)对于物理学科学习的促进意义
意志品质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体现形式,在初中物理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意志品质培养,有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面对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于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在面对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学习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行意志品质培养,能够使学生遇到难点问题时坦然面对,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和创新解题思路,树立完善的物理知识架构。
(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
初中教学过程是义务教育的结束阶段,初中学生具有特殊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会有部分同学进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也有部分学生会结束学习,走向社会,而不论对于哪种学生来说,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品质教育,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和行为意识,有助于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使学生在面临日后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问题时,都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接受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实现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调动学生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对于有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对于有些生涩的教学内容存在抵触和排斥心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言听计从,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不符合自主意愿的学习内容,就会产生极强的厌学心理,无法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自然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的教学导语设计“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为什么听上去会各不相同呢?”让学生能够互相讨论,激发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教学用具进行课堂小实验,演示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在空气中、水中以及在真空罩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会有强弱之分,以此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的存在,在不同的介质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声音情况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鼓励学生积极解决物理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会有很多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有些学生面对毫无头绪的学习问题会产生畏难情绪,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自信,因此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与坚定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如果学习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那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磨练个人意志也就难以实现。在遇到学习难点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拓展解题思路和创新思维理念,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将教学难点攻克下来,逐渐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孜孜进取的自主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一课的学习时,对于这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很多学生会表示不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首先进行几个实践操作来向学生展示功的存在,然后让学生自主演示用不同的速度将书包从地上提到书桌上,看哪种方式会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展示功的实际存在,并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同样的重量,同样的距离,做功情况会出现不同呢?”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实现完整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做功现象,掌握做功的必备因素,并能够掌握做功的计算方式,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树立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能够克服自我心理障碍,勇敢果断的思想品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不敢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不敢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也不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怕回答错误受到同学的嘲笑,这种思维意识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敢于在课堂上提出个人观点,敢于对不会的问题、不同的观点表达个人意愿。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物理知识点有点抽象,但是通过教学实验的演示会非常容易理解教学知识点,对于教学内容也相对容易掌握,可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难免会有学生存在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教师要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实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有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使学生能够得到意志品质上的培养。
三、结论
随着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不断关注,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初中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加强素质教育、进行综合核心素养教育等教學目标要求,被教师逐渐重视起来,教师通过教学环节中的意志品质培养,实现新形势教学目标要求下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提高中,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