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默写、应付考试的水平上,更不能以剖析诗词中某个名句的修辞、表现手法,完成古诗词的教学,而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欣赏主要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诗歌的解读中应重视想象力
1、古诗词中的世界已不同于现代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入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
2、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需要联想和想象。平时我们要启发和引领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中的情感和内容,深层次地理解诗意,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形象。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就诗歌中的某个关键词语或优美画面进行拓展思维再造想象,通过学生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
3、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使无声的铅字变成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此外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做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生成独特阅读体验,这样才能读出古诗词的奇处、妙处。
二.只有重视想象力才能更好地欣赏诗歌
只有重视想象力,才能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诗歌的欣赏水平。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古诗词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只有通过想象力才能够领略这种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可以唤起学生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关于这种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学也曾经有所论及。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来看,则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而且读者在发掘文本中之潜能时,还可以带有一种“背离原意的创造性”,所以学生的阅读,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学生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而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实在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
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古诗词中充盈着想象,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诗词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
1、通过美读激发想象。古诗词最大的特点是言简义丰,音律跌宕有致。因此读好古诗词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任务,同时,也是引领读者走进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另外,美读古诗词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学生用明丽、清新、舒缓的语调来读《积雨辋川庄作》,头脑中出现的是清新明丽、与世无争的山水田园图;读《山居秋暝》,脑中出现的是山雨初霁、皓月当空、山泉清冽的晚秋图。以兴奋、铿然的语调读《观猎》,头脑中出现的是英勇飒爽、迅疾如风的将军形象……朗读,尤其是美读,它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2、通过对比诱发想象。古代诗词的语言具有凝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的特点。有时力求一字传神,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古人写诗是很讲究炼字的,如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定,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经典阐发,都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些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描画。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去领会这些字眼的传神呢?需要通过换字来比较,去想象诗中之境,学生依据自己同诗词作品中艺术形象相联系的生活经验,补充、丰富和发展了作品直接描绘的部分。正如清代诗论家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
3、通过描写放飞想象。从古代诗词的特点来看,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学生在学习诗文中不仅体会到诗文之美,而且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引下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诗中的意境,这样一来便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如教授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何让学生体会诗人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的情怀呢?通过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是古诗词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总之,想象力是一种创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古诗词的意境之美需要通过想象去发现,通过以上的方法教学古诗词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古诗词教学为契机,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情操。同时,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古诗词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着重培养想象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饶才林,教师,现居湖北孝感。
一.在诗歌的解读中应重视想象力
1、古诗词中的世界已不同于现代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入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
2、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需要联想和想象。平时我们要启发和引领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中的情感和内容,深层次地理解诗意,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形象。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就诗歌中的某个关键词语或优美画面进行拓展思维再造想象,通过学生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
3、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使无声的铅字变成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此外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做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生成独特阅读体验,这样才能读出古诗词的奇处、妙处。
二.只有重视想象力才能更好地欣赏诗歌
只有重视想象力,才能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诗歌的欣赏水平。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古诗词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只有通过想象力才能够领略这种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可以唤起学生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关于这种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学也曾经有所论及。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来看,则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而且读者在发掘文本中之潜能时,还可以带有一种“背离原意的创造性”,所以学生的阅读,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学生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而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实在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
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古诗词中充盈着想象,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诗词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
1、通过美读激发想象。古诗词最大的特点是言简义丰,音律跌宕有致。因此读好古诗词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任务,同时,也是引领读者走进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另外,美读古诗词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学生用明丽、清新、舒缓的语调来读《积雨辋川庄作》,头脑中出现的是清新明丽、与世无争的山水田园图;读《山居秋暝》,脑中出现的是山雨初霁、皓月当空、山泉清冽的晚秋图。以兴奋、铿然的语调读《观猎》,头脑中出现的是英勇飒爽、迅疾如风的将军形象……朗读,尤其是美读,它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2、通过对比诱发想象。古代诗词的语言具有凝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的特点。有时力求一字传神,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古人写诗是很讲究炼字的,如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定,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经典阐发,都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些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描画。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去领会这些字眼的传神呢?需要通过换字来比较,去想象诗中之境,学生依据自己同诗词作品中艺术形象相联系的生活经验,补充、丰富和发展了作品直接描绘的部分。正如清代诗论家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
3、通过描写放飞想象。从古代诗词的特点来看,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学生在学习诗文中不仅体会到诗文之美,而且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引下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诗中的意境,这样一来便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如教授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何让学生体会诗人宁静的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的情怀呢?通过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是古诗词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总之,想象力是一种创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古诗词的意境之美需要通过想象去发现,通过以上的方法教学古诗词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古诗词教学为契机,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情操。同时,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古诗词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着重培养想象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饶才林,教师,现居湖北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