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环境教育、活动教育、中学生心理,以及家校联系等途径,科学地引导各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有效地落实中学生的理想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 理想教育 有效途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来自于它,学生的日常行为也置根于它。所以,为了避免空洞的理想说教,笔者结合多年带高中班的经验和感受,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切实把握新时期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特点,按照理想教育的基本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极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理想教育,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一、环境是理想教育的土壤
1.建立积极和谐的班集体环境。班集体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培育他们理想的主阵地。在高一第一学期组建班委成员时,传统做法是由班长、各个委员、组长构成班委来管理班级,而其他同学好像不是班级体的主人,这样就很容易让有些学生觉得班集体或学习都是班主任或班委们的事情,他们就不会主动关心班集体,也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做事。怎么改进呢?我让每个学生都负责班里一件具体的事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这样也逐步培养了每个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坏习惯,激发了他们服务于班集体,从而以后服务于社会的理想和信念。
2.充分挖掘学生家庭环境中的教育“契机”。家校联系,团结协作,是共铸学生理想的有效途径。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地和各位家长联系,了解每个学生在他们各自家里的表现,协调并处理好家长和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发挥好教师的纽带作用。在这方面,我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学会感恩,让他们懂礼貌,做一个有孝心的中学生。为此,我开展了亲身体验活动。给孩子们每人一个气球,让他们把鼓鼓的气球固定在衣服里的肚子上,一周后取下来,让他们体验自己母亲的母爱的艰辛和伟大。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于将来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是实现理想教育的载体
1.课本剧大赛活动。本学期,我利用学校组织的课本剧大赛活动,动员组织我班一些好动且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编剧本,背台词,润角色,租服装,利用课间操和班会课给同学们表演,不断完善,最终,我班的课本剧获得了全校课本剧大赛活动的第一名。随后,我和这些学生谈心的时候,肯定并且表扬了他们自身具备的优点,挖掘他们内心的积极动力,唤醒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他们都乐意接受并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
2.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事先预设每周的理想教育主题,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我提前让学生准备本周主题班会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将它们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学生身边或校园周围的一些画面和事件,或社会上热点新闻的个案评析,一边展开讨论,从而辨别美与丑,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积极的理想。这样新颖的班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陶冶心灵和情操的平台,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理想。多年后他们的脑海中还会涌现出学生时代美好记忆的画面。
3.“请进来”活动。请往届各方面优秀的学长进班做报告;请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进班做法制讲座等活动,也是开展理想教育的有效方式,都具有激励和预防的效果。
三、心理沟通是实现理想教育的桥梁
1.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交往和学生的家庭,做好学生的减压工作。日常工作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以及他们的交往;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经常与学生谈心沟通,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拉近了与學生的心理距离,成了他们的朋友,也就是学生说的“自己人”。
2“先跑后带”的沟通技巧。先找“同感”——然后跟进——再做指导。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有其不同的动机,先找出其正面的动机,而不是盯着他负面的动机,从而达到“同感”效应,这是能实现沟通的前提。其次,我把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我可以不接受一个学生的行为,但可以接受他背后的动机。这样的沟通才有效。最后,我再给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这种“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沟通方式,我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四、爱是浇灌理想的润滑剂
孔子云:有教无类!说的是施教者对每个教育对象都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即使是后进生或问题生也有他们的理想。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当他们被关爱时,他们的表现也会很优秀。所以,作为班主任我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一切。我知道哪怕是我的一句简单的问寒问暖,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例如,校运会、冬季越野赛、学校红歌大赛,班级管理等方面,我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综上所述,在对中学生加强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切实把握时代特征,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理想教育,尽量做到让学生认识到不是你在改变他,而是他自己感悟到的,体会到的,通过学习和交流而得到的。
参考文献:
[1]周钰.“自己人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师资(下旬刊).2011.
【关键词】中学生 理想教育 有效途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来自于它,学生的日常行为也置根于它。所以,为了避免空洞的理想说教,笔者结合多年带高中班的经验和感受,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切实把握新时期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特点,按照理想教育的基本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极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理想教育,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一、环境是理想教育的土壤
1.建立积极和谐的班集体环境。班集体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培育他们理想的主阵地。在高一第一学期组建班委成员时,传统做法是由班长、各个委员、组长构成班委来管理班级,而其他同学好像不是班级体的主人,这样就很容易让有些学生觉得班集体或学习都是班主任或班委们的事情,他们就不会主动关心班集体,也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做事。怎么改进呢?我让每个学生都负责班里一件具体的事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这样也逐步培养了每个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坏习惯,激发了他们服务于班集体,从而以后服务于社会的理想和信念。
2.充分挖掘学生家庭环境中的教育“契机”。家校联系,团结协作,是共铸学生理想的有效途径。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地和各位家长联系,了解每个学生在他们各自家里的表现,协调并处理好家长和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发挥好教师的纽带作用。在这方面,我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学会感恩,让他们懂礼貌,做一个有孝心的中学生。为此,我开展了亲身体验活动。给孩子们每人一个气球,让他们把鼓鼓的气球固定在衣服里的肚子上,一周后取下来,让他们体验自己母亲的母爱的艰辛和伟大。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于将来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是实现理想教育的载体
1.课本剧大赛活动。本学期,我利用学校组织的课本剧大赛活动,动员组织我班一些好动且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编剧本,背台词,润角色,租服装,利用课间操和班会课给同学们表演,不断完善,最终,我班的课本剧获得了全校课本剧大赛活动的第一名。随后,我和这些学生谈心的时候,肯定并且表扬了他们自身具备的优点,挖掘他们内心的积极动力,唤醒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他们都乐意接受并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
2.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事先预设每周的理想教育主题,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我提前让学生准备本周主题班会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将它们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学生身边或校园周围的一些画面和事件,或社会上热点新闻的个案评析,一边展开讨论,从而辨别美与丑,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积极的理想。这样新颖的班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陶冶心灵和情操的平台,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理想。多年后他们的脑海中还会涌现出学生时代美好记忆的画面。
3.“请进来”活动。请往届各方面优秀的学长进班做报告;请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进班做法制讲座等活动,也是开展理想教育的有效方式,都具有激励和预防的效果。
三、心理沟通是实现理想教育的桥梁
1.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交往和学生的家庭,做好学生的减压工作。日常工作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以及他们的交往;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经常与学生谈心沟通,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拉近了与學生的心理距离,成了他们的朋友,也就是学生说的“自己人”。
2“先跑后带”的沟通技巧。先找“同感”——然后跟进——再做指导。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有其不同的动机,先找出其正面的动机,而不是盯着他负面的动机,从而达到“同感”效应,这是能实现沟通的前提。其次,我把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我可以不接受一个学生的行为,但可以接受他背后的动机。这样的沟通才有效。最后,我再给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这种“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沟通方式,我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四、爱是浇灌理想的润滑剂
孔子云:有教无类!说的是施教者对每个教育对象都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即使是后进生或问题生也有他们的理想。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当他们被关爱时,他们的表现也会很优秀。所以,作为班主任我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一切。我知道哪怕是我的一句简单的问寒问暖,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例如,校运会、冬季越野赛、学校红歌大赛,班级管理等方面,我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综上所述,在对中学生加强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切实把握时代特征,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理想教育,尽量做到让学生认识到不是你在改变他,而是他自己感悟到的,体会到的,通过学习和交流而得到的。
参考文献:
[1]周钰.“自己人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师资(下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