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探索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竞争形势的激烈,当代中学生作为21世纪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主角,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和迫切。我们英语教师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战胜困难、抗拒挫折,为减负增效提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教育是针对学生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而展开的一种素质教育,它包括认知理论的教育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化培养。
  联系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刻苦学习。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要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虽然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愉快,但一但成功对学生是不利的,容易使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从而使学习兴趣降低。特别是有些好胜心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时他们沉浸于自我欣赏,偶尔取得成功,也会错误地认为是自己拥有超群的能力的证据,从而盲目骄傲;一旦受挫,他们又容易变为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因此,有必要使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以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即抗挫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适当的“劣性刺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
  这里的活动,不仅指一些体育或班会活动,更多的是指英语课堂活动,而且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吃苦”,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明确挫折只不过是只“纸老虎”,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再遇到困难时,承受与适应能力将大大增强。
  比如,我们可以分层次为每一类型的学生布置一个略高于他们水平的学习任务,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障碍”,让他们“站着不动”是够不着的,只有“跳一跳”、“想一想”方能达成目标。在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一些后进生进行额外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抗挫热情
  激励法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目标的实现。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可以通过师生激励、集体激励等多种方式去刺激学生,调动他们抗拒挫折的热情,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动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学生自愿组合结对子,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鞭策;教师引导学生展望战胜困难以后的美好前景,从而激励学生为了美好的前景而战胜挫折;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激励学生进一步战胜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要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逆反心理的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要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应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战胜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帮助学生产生持之以恒学好英语的动力和信心,减少和转化学困生,对我们英语教学的全面增效提质大有裨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英语学科教学与挫折教育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阳丹,周晓春.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研究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2]程铷,吴灿龙,金春,詹伦敏.新时期青少年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
其他文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搞好今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为毕业生服好务,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够及时就业,我院对近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摘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
目前,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还在延续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广泛,近些年来西方英语教学法也逐渐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比如任务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以及交际教学法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语法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在英语语法的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教无定法”,将各种语法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学习掌握某一知识和技能,一般都要经过听取别人讲授和自己阅读学习两种途径。阅读指的是人的眼睛和大脑进行一系列复杂活动的过程,它是人们从语言材料中获得信息或吸取知识的一种技能。《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描述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
【摘要】人文素养的培育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改的精神。《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特色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所明确的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的精神。本文通过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分析,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 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全国呈现的人文氛围却比较差。尤其现代中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英语课后作业分为两类,即口头和书面作业,二者彼此关联、互为补充,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外书面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帮助学生熟悉和巩固基础
期刊
从事英语教学有十年了,教学前总以为小学英语很简单,当面临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发现用书本上教英语的那一套完全过时,完全不能让这些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