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计——班主任管理的制胜法宝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阵线的人,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引领者,更应该是精神的指引者。只有真正攻下学生心灵的城池,班级管理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然而,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措并举。
  一、接纳是攻心的敲门砖
  第一,留下“深不可测”的第一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与学生首次见面的语言、姿态、仪表等,尽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深不可测”指不能让学生第一眼就看透,要让学生摸不清教师的底牌是什么,让他们的“捣乱因子”不敢轻举妄动。“深不可测”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班主任初期工作的快速顺利开展。
  第二,张弛有度的师生沟通。张弛有度的师生对话,指的是对话既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又要有身正为范的指引。一味追求所谓平等对话的教师往往会走偏,看似是学生的好哥们儿、好姐们儿,学生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却很难实施各种班级制度,班级管理乱成一团。但一味以师长自尊,居高临下地进行管理,也很难让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们接受,他们可能会更加逆反。因此,掌握和学生相处的“度”很关键。这个“度”的要求是既让学生觉得教师理解他们、懂他们,又让他们知道教师是有底线的,在教师的管理底线内,他们可以自由发挥。
  第三,成为学生的自己人。运用“自己人效应”管理班级。所谓“自己人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其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作为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自己人,才能使班级管理更顺畅。当然,成为学生的自己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爱心和敏锐的感知力。
  二、敏锐的感知力助力攻心
  拥有敏锐感知力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喜好、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才能及时感知学生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一个看起来一直很乖的学生小莎,上课听讲好像很认真,书面作业完成得也很好,但最近在每周三次的英语单词听写测验中总有一两次不合格。如果不了解这个学生,肯定以为她的学习态度没有问题,可能方法不对,记不住单词。但是,如果教师知道这个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方法都没有问题的话,就会感知到一定是她的学习状态受到了影响,一定是某些因素影响了她学习的专注度。这时,和她推心置腹地谈话,就会明白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
  三、助生成长实现“攻城略地”
  助力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班主任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关键因素。助生成长,不仅仅表现为帮助提高学习成绩、鼓励参与活动、协调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等显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等隐性要素。
  当学生发现自己在教师的引领下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后,他们怎会不爱这位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呢?不成为这位教师的追随者呢?因此,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助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公平公正方能得心持久
  只有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公平公正,才能持久得生心。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呢?首先,班主任的心态和工作理念要摆正,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其次,要有民主意识,班级的任何政策要公开透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再次,要有道歉的勇气,班主任难免也会犯错,犯错后要勇敢向学生道歉,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真诚和公正。
  班主任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从心灵接纳开始,利用敏锐的情绪感知力,秉持公平公正的理念,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過程中,掌握班级管理的制胜法宝——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自己人,进而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当今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深度思考和理性判断,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也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关注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点和教育者的共识。  虽然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受到普遍的关注,但是教学评价往往被忽视,而且大多把它视作测量高阶思维水平的工具。对于教学评价如何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甚少。笔者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影响世界的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
期刊
我校在传承经典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践行“一个理念,打造两支队伍,开发三种课程,开展四类活动,取得五项成果”的思路,扎扎实实用“匠心”传承经典,以“文化”浸润童心。  一、坚持“一个理念”  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引进校园、领进课堂、走进学生,并秉持着“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中培养精神和价值观。  二、建立“两支队伍”  加强师资配备,聘请专业
期刊
一、“礼文化”传承全覆盖  1.开设“礼文化课堂”  每个学科都承担着教育职责,科任教师有责任把“礼文化”种子播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课堂上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说话有礼貌等基本的课堂礼仪是各学科礼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学校还应该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礼文化”教育。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渗透不同的礼文化;数学学科可以给学
期刊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选择身边某个目标当做自己的榜样,这个目标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
期刊
初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易感到压力重重,自信不足。本文结合学校的“四雅”办学理念和正面管教的教学手段,探索培养初中生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发展个性特长,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  “四雅”办学理念中的“雅趣”指的是高雅、文明的兴趣和爱好。上了初中,面对成绩的落差,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业上不太自信。为了转移这种不自信,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但一直以来,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回顾我的作文教学之路,经历了观摩学习、借鉴模仿、创造创新三个阶段,似乎窥到作文教学的堂奥,找到了实践经验与教学规律。  第一次观摩作文公开课  记得2005年夏天,笔者在成都参加“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有幸观摩了成都市玉林小学李晓英老师执教的作文教学研究课,印象深刻。李老师带来了几只小乌
期刊
资源取向教育观强调以积极、尊重的态度关注学生内在资源,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本文以资源取向教育观及相关技术为理论指导,通过指导家长关注自我成长、学会情绪管理、聚焦孩子优势及正确进行表扬,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并实现自我成长。  一、问题描述  去年寒假结束前,小张妈妈来到心理室寻求帮助。原来是她发现小张周末一回家就以做网络作业为由,经常玩手机到三更半夜,有时凌晨四点都不睡觉,甚至还有“早
期刊
《琴和箫》是一册窄三十二开的薄薄的小书,从旧书店里淘回。多年前,我也是在那里淘到孙犁的《白洋淀之曲》《秀露集》《芸斋小说》等,都是分量颇重的小书。这种淘书乐,可遇不可求。每晚灯下亲炙这些心仪的小书,其间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琴和箫》书小分量重,是孙犁研究专家、作家冉淮舟在1981年为孙犁编的一本白洋淀作品专集,辑录了孙犁描写白洋淀生活的全部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凡二十一篇(首),包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人面临着生活、工作、学习各种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小学生在成长期,思想还不成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以前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小学生在温室中成长,遇到一点挫折就表现得消极。有关社会调查数据表明,全国中小学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了让小学生在成长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保证心理教育
期刊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班主任需要负责一个班的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全面工作,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还是各科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爱心、耐心、用心。笔者通过工作实践,从了解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求学特殊性着手,对实施中职班级德育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中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共同探讨更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