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遗址概说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期介绍的是黄河流域的大遗址。黄河流域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探索国家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大遗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是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续发展的最佳例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对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我国《“十一五”期間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大遗址”的定义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大遗址与遗址的区别是大遗址突出强调其“大”的属性:一是占地面积较大,类型众多,埋藏丰富;二是其综合性比较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水平,见证了历史的辉煌和生态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汇聚了华夏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境内的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进程。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其中河南省有16处。这些大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新郑郑韩故城、新密古城寨城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群、郑州商城遗址、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巩义宋陵、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内黄三杨庄遗址、长城跨省项目、大运河跨省项目等。
  一、郑州大遗址文化片区
  郑州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栖息繁衍;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绵延发展,源远流长;至夏商周时期,郑州地区出现了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居华夏之中的郑州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1.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民组周围。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17万多平方米。城墙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有40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宽34-90米不等。城址内中部及东北部有廊庑形式的大型宫殿基址。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其宫殿式建筑的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古城寨城址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原始宫殿,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乃至于文明史的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分为内外城,平面形状大致呈外圆内方,是商朝前期都城遗址,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基本呈南北纵长方形,面积近7平方千米。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的较高地带,面积约30万平方米。铸造青铜器、烧制陶器、制作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均位于内城与外城之间。外城东起凤凰台,南部穿过今货站街、新郑路、陇海路,向西折向福寿街、解放路、太康路、北二七路,北部从金水路穿过花园路到纬五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东部与古湖泊、沼泽地相接,大致呈圆形。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有大量陶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石器等遗物。青铜器包括容器、生产工具、兵器等。容器主要有圆鼎、方鼎、鬲、斝、爵、觚、尊、罍、簋、甗、盉、盘等,其中青铜方鼎的出土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共出土大型方鼎8件。其中张寨南街1号方鼎通高1米,重约86.4千克,造型浑厚,气势磅礴,实为商代前期青铜工艺之杰作,应属王室重器。出土玉器包括簪、璜、玑、戈、铲、璋、柄形器、玉饰等,光泽晶莹,是商代艺术的珍品。此外,这里还出土了较多的原始瓷尊和罍、象牙觚和梳,以及罕见的夔龙纹金叶片等遗物。
  3.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及其周围一带,因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道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是一座距今270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大型诸侯国都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铜礼器坑
  4.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黄冶三彩窑址二者合并,统称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北魏时就烧造白釉瓷器、青釉瓷器等。唐代白釉瓷器烧造炽盛,器型有碗、罐、盆、瓶、盒、盘、执壶、茶托等,同时兼烧造黑釉、酱釉等瓷器。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器残片器形有圈足碗、葵口碗、套盒、枕等;三彩器则有钵、灯、豆、盘、洗、瓶、罐、炉、枕及少量动物俑等。
  白河瓷窑首次发现最早烧制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的窑炉及其产品,为探讨早期白瓷的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唐青花瓷器的出土从考古地层学上解决了唐青花瓷器的产地归属和年代等问题;白河窑唐代三彩器物的出土,为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器找到了产地。
  5.宋陵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北宋皇陵的营建,始于宋太祖赵匡胤改葬其父赵弘殷的永安陵。自乾德二年(964),直到北宋灭亡,此地共计埋葬有7个皇帝和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即“七帝八陵”)。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
  北宋皇陵诸陵园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皆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陵园坐落在比较平缓的黄土岗地北坡,地貌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态势。从鹊台、乳台至上宫宫城逐渐斜降,中心建筑——陵台设置在陵区的低凹处。这种坐北面南而又南高北低的陵园布局,一反逐渐增高的传统形制,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北宋皇陵石刻保存完整,艺术风格继承唐代,承前启后,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其他文献
摘 要: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巨大变革,对行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厘清轨道交通行业“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能力内涵,提出“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及保障机制。  关键字:产教融合;轨道交通;“双师型”教师;培育路径;保障机制  近年,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低碳环保、安全稳定、运力强大的运输方式,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大。2019年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摘 要:文章简述了当前国内外馆校合作模式下阅读推广的现状,总结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开展馆校合作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文献资源互通机制、制定有效合作机制、创建数字化阅读交流平台等阅读推广对策,提升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2-02  关键词:馆校合作;阅读推广;公共文化;合作模式  1 国内外
摘 要:钢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核心内容与职业道德、职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紧密相关。本研究分析了本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实践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验证,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建设;实践;融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大学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大学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河南省人民政府基于《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建设制造强省。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自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现,是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制造2025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新工科理念下的适应新工业革命下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只有将新技术革命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瞄准土木建筑类行业,依靠政策引导、行业需求、产教融合的逻辑思路,其实践途径在于以BIM技术为引领,建设智慧建造学科;以产业学院为起点,加快智慧建造升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智慧建造融合;以双证书为契机,提升人才扩展面。  关键词: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本研究以"三全育人"为目标,通过构建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使教师达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同时,分析了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与理论教学结合、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结合、野外课程思政、创新考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