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期介绍的是黄河流域的大遗址。黄河流域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探索国家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大遗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是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续发展的最佳例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对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我国《“十一五”期間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大遗址”的定义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大遗址与遗址的区别是大遗址突出强调其“大”的属性:一是占地面积较大,类型众多,埋藏丰富;二是其综合性比较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水平,见证了历史的辉煌和生态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汇聚了华夏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境内的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进程。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其中河南省有16处。这些大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新郑郑韩故城、新密古城寨城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群、郑州商城遗址、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巩义宋陵、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内黄三杨庄遗址、长城跨省项目、大运河跨省项目等。
一、郑州大遗址文化片区
郑州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栖息繁衍;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绵延发展,源远流长;至夏商周时期,郑州地区出现了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居华夏之中的郑州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1.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民组周围。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17万多平方米。城墙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有40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宽34-90米不等。城址内中部及东北部有廊庑形式的大型宫殿基址。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其宫殿式建筑的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古城寨城址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原始宫殿,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乃至于文明史的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分为内外城,平面形状大致呈外圆内方,是商朝前期都城遗址,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基本呈南北纵长方形,面积近7平方千米。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的较高地带,面积约30万平方米。铸造青铜器、烧制陶器、制作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均位于内城与外城之间。外城东起凤凰台,南部穿过今货站街、新郑路、陇海路,向西折向福寿街、解放路、太康路、北二七路,北部从金水路穿过花园路到纬五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东部与古湖泊、沼泽地相接,大致呈圆形。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有大量陶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石器等遗物。青铜器包括容器、生产工具、兵器等。容器主要有圆鼎、方鼎、鬲、斝、爵、觚、尊、罍、簋、甗、盉、盘等,其中青铜方鼎的出土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共出土大型方鼎8件。其中张寨南街1号方鼎通高1米,重约86.4千克,造型浑厚,气势磅礴,实为商代前期青铜工艺之杰作,应属王室重器。出土玉器包括簪、璜、玑、戈、铲、璋、柄形器、玉饰等,光泽晶莹,是商代艺术的珍品。此外,这里还出土了较多的原始瓷尊和罍、象牙觚和梳,以及罕见的夔龙纹金叶片等遗物。
3.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及其周围一带,因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道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是一座距今270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大型诸侯国都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铜礼器坑
4.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黄冶三彩窑址二者合并,统称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北魏时就烧造白釉瓷器、青釉瓷器等。唐代白釉瓷器烧造炽盛,器型有碗、罐、盆、瓶、盒、盘、执壶、茶托等,同时兼烧造黑釉、酱釉等瓷器。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器残片器形有圈足碗、葵口碗、套盒、枕等;三彩器则有钵、灯、豆、盘、洗、瓶、罐、炉、枕及少量动物俑等。
白河瓷窑首次发现最早烧制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的窑炉及其产品,为探讨早期白瓷的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唐青花瓷器的出土从考古地层学上解决了唐青花瓷器的产地归属和年代等问题;白河窑唐代三彩器物的出土,为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器找到了产地。
5.宋陵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北宋皇陵的营建,始于宋太祖赵匡胤改葬其父赵弘殷的永安陵。自乾德二年(964),直到北宋灭亡,此地共计埋葬有7个皇帝和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即“七帝八陵”)。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
北宋皇陵诸陵园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皆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陵园坐落在比较平缓的黄土岗地北坡,地貌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态势。从鹊台、乳台至上宫宫城逐渐斜降,中心建筑——陵台设置在陵区的低凹处。这种坐北面南而又南高北低的陵园布局,一反逐渐增高的传统形制,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北宋皇陵石刻保存完整,艺术风格继承唐代,承前启后,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本期介绍的是黄河流域的大遗址。黄河流域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探索国家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大遗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是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续发展的最佳例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对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我国《“十一五”期間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大遗址”的定义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大遗址与遗址的区别是大遗址突出强调其“大”的属性:一是占地面积较大,类型众多,埋藏丰富;二是其综合性比较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水平,见证了历史的辉煌和生态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汇聚了华夏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境内的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进程。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其中河南省有16处。这些大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新郑郑韩故城、新密古城寨城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群、郑州商城遗址、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巩义宋陵、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内黄三杨庄遗址、长城跨省项目、大运河跨省项目等。
一、郑州大遗址文化片区
郑州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栖息繁衍;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绵延发展,源远流长;至夏商周时期,郑州地区出现了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居华夏之中的郑州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1.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民组周围。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17万多平方米。城墙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有40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宽34-90米不等。城址内中部及东北部有廊庑形式的大型宫殿基址。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其宫殿式建筑的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古城寨城址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原始宫殿,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乃至于文明史的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分为内外城,平面形状大致呈外圆内方,是商朝前期都城遗址,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基本呈南北纵长方形,面积近7平方千米。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的较高地带,面积约30万平方米。铸造青铜器、烧制陶器、制作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均位于内城与外城之间。外城东起凤凰台,南部穿过今货站街、新郑路、陇海路,向西折向福寿街、解放路、太康路、北二七路,北部从金水路穿过花园路到纬五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东部与古湖泊、沼泽地相接,大致呈圆形。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有大量陶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石器等遗物。青铜器包括容器、生产工具、兵器等。容器主要有圆鼎、方鼎、鬲、斝、爵、觚、尊、罍、簋、甗、盉、盘等,其中青铜方鼎的出土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共出土大型方鼎8件。其中张寨南街1号方鼎通高1米,重约86.4千克,造型浑厚,气势磅礴,实为商代前期青铜工艺之杰作,应属王室重器。出土玉器包括簪、璜、玑、戈、铲、璋、柄形器、玉饰等,光泽晶莹,是商代艺术的珍品。此外,这里还出土了较多的原始瓷尊和罍、象牙觚和梳,以及罕见的夔龙纹金叶片等遗物。
3.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及其周围一带,因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道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是一座距今270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大型诸侯国都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铜礼器坑
4.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黄冶三彩窑址二者合并,统称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北魏时就烧造白釉瓷器、青釉瓷器等。唐代白釉瓷器烧造炽盛,器型有碗、罐、盆、瓶、盒、盘、执壶、茶托等,同时兼烧造黑釉、酱釉等瓷器。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器残片器形有圈足碗、葵口碗、套盒、枕等;三彩器则有钵、灯、豆、盘、洗、瓶、罐、炉、枕及少量动物俑等。
白河瓷窑首次发现最早烧制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的窑炉及其产品,为探讨早期白瓷的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唐青花瓷器的出土从考古地层学上解决了唐青花瓷器的产地归属和年代等问题;白河窑唐代三彩器物的出土,为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器找到了产地。
5.宋陵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北宋皇陵的营建,始于宋太祖赵匡胤改葬其父赵弘殷的永安陵。自乾德二年(964),直到北宋灭亡,此地共计埋葬有7个皇帝和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即“七帝八陵”)。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
北宋皇陵诸陵园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皆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陵园坐落在比较平缓的黄土岗地北坡,地貌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态势。从鹊台、乳台至上宫宫城逐渐斜降,中心建筑——陵台设置在陵区的低凹处。这种坐北面南而又南高北低的陵园布局,一反逐渐增高的传统形制,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北宋皇陵石刻保存完整,艺术风格继承唐代,承前启后,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