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凤舞“夜之韵”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撒泪语夜如舟,茫茫夜色惹人愁,如饮三盏老窖酒,月下我来秉烛游。”人称“现代唐伯虎”的夜梦在舞台上潇洒踱步,四句打油诗脱口而出。
  “好!”几个“铁杆”哥们拼命地鼓掌。
  夜梦向来与小竹不和。两人一直在各项活动中暗中较着劲。在这次学校举行的大型语文活动中,夜梦和小竹将各代表一个班级参加“夜之韵”语文主题活动。两支队伍也各自不动声色地加紧准备,决心在这次活动中一较高低,一决胜负。
  剑已出鞘。
  “各位诗友,这次活动我们不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了。我们今天来一个即兴吟诗。在下深知各位都是才华横溢之辈。但有个规矩是要遵循的,就是所吟诗中不允许出现‘月’‘夜’‘星’三个字眼,但都要符合这次‘夜之韵’晚会的主题!”吟完一首诗,手握社长大权的夜梦首先发话了。
  小竹吓得忙捂住了嘴,颤抖地嘀咕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臭小子,我看你横行到几时!”
  夜梦“近水楼台先得月”,清了清嗓子,手放在背后,颇有几分诗人的模样,随口吟道:“黑暗中,摇曳的竹影是我们的影子,听得琴声幽幽,看着月光幽幽,几丝忧愁向心头……”
  同学们纷纷叫好。小竹急了,也顾不上什么“淑女风度”,不等邀请,就大步流星地走上舞台。人未到,声先到:“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故地重游,玉盘圆时更寂寞,三更清醒的渔火也不堪愁……”
  掌声四起,几个暗地里喜欢小竹的女孩更是喜上眉梢,一个劲地叫好。说时迟,那时快。素有“黛玉第二”的夜灵跳上舞台,拍着巴掌朗声道:“你俩是才子佳人,半斤八两。巧妙地借用‘玉盘’替代月亮,我不妨来献献丑。”她顿了顿,一个潇洒的扮相,一个漂亮的眼神,先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住,“西风起,雪花飘……”一句纯正而悠扬的京剧声仿佛从遥远的天国飘来。
  掌声四起,连音乐老师都情不自禁地喝起彩来。
  月亮悄悄探出头来,难道连月亮都被吸引住了?
  【点评】
  开头先声夺人,切题快捷,也巧妙地引出了活动主题。文章情节曲折而紧凑,行文中灵活地穿插了一则插叙和双方队员的活动。重点描写了“夜之韵”晚会上的三个精彩片段,既有对美丽夜景的描绘,也有对热心观众的具体描写和场面描写,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三个主要人物语言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作者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
  
  【素材链接】
  精美想象作文片段欣赏
  片段一:举目远眺,远远的天空悬挂着一轮金色的明月,静静地挂在那里,真像是一颗鼓动的心脏,正微微地颤动。
  在这幽静的夜中,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却又“剪不断,理还乱”。而此时的月亮正独自微笑着,感染着我,同化着我。闭了眼,只觉得自己的躯体连同灵魂缓缓上浮……
  啊!多皎洁的月儿啊!像睡美人的脸,嘴边还挂着醉人的微笑!闭上眼,只觉得自己的灵魂被缓缓地捧出躯体,被浸入神话的月亮池里,柔柔地洗净了,又被轻轻地捧回来。
  睁开眼。啊!只觉得满身的愉快和轻松,快乐得想放声歌唱。
  再看那明月周围,迷茫星空中泛着点点红光,似乎正害羞地笑着。我心中澎湃着激情,感慨至极,不觉吟出“星垂平野落,月涌大江流”的壮美诗句,而放声朗诵出来,却变成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伙伴们都微闭着双眼,聆听着一首首悠扬的小夜曲,仿佛也沉醉于这美好的月色中。
  我想此刻,一定有无数的有情趣的人和我们一同在感受这夜之韵的无穷魅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谁吟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诗。
  点评:用诗一般抒情性的语言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沉醉其中而悄然无觉。文章场面描写精彩,曲折而细腻地展示了“我”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感受,写出了月色的魅力。侧面描写、灵活穿插,也有力地烘托了夜色的感染力。
  片段二:俊不好意思地缓缓站起来:“小时候,我对夜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总觉得夜像一个蒙着面纱的杀手——神秘莫测啊!”
  俊憨态可掬地搔了搔头。刹那间,全校同学笑声如潮!
  正在这时,一个胖子颤巍巍地说:“我可喜欢乡间夜色了!”老师同学们茫然,急切想听下文。可胖子要吊大家的胃口,故意不紧不慢地说:“因为有月亮的夜晚,我可以看见我的嫦娥姐姐,我可喜欢她啦!”
  (说完,胖子还在台上做娇羞状。所有的同学晕倒,不少女生做呕吐状!)
  胖子在笑声中退场。
  点评:你看,既有点——重点人物的刻画,也有面——对观众的描写;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场景氛围的描写。
其他文献
摘 要:研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的变化与调整,明确考试涉及考点以及各考点的考试范围和形式,以便广大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及时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关键词:2016年考试说明(语文);深度解读;变化  2015年高考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2016年的高考旗帜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    “赖小川,你跑什么跑啊!都说你是我徒弟了,你还嘴硬!”趁着上体育课,戴小蕾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气喘吁吁地追问我。我看着“脸红脖子粗”的戴小蕾,气愤地回应道:“我只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戴小蕾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头也不回地跑了。  我不知道“侠女”戴小蕾为什么会选中我做她的“大徒弟”,还信誓旦旦地说什么“一起学习就是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要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要积极把握课文内容主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解套。  关键词:语文教学;症结; 解套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个经典论断:“人只是一根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不过,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不少人脆弱得连自主思
答:炸药爆炸,并不是炸药里蕴藏着特大的能量。一公斤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并不比一公斤木材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多,炸药爆炸时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威力,是因为炸药释放能量的速度特别快。  燃烧一公斤的木材,无论炉火有多旺盛,木材总是一点点地燃烧;如果把同样重量的炸药投入炉膛,炸药仅在十万分之一秒内,就把它含有的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在这样的能量冲击下,火炉连同房屋就会一起被炸毁。  炸药爆炸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
201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是一份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具有文化内涵的优秀试卷,它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鲜活的生活味,丰富的人文味。  一、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视角的延伸。  近年来语文命题取材逐渐淡出课本,以至于一线教师逐渐忽视课本,淡用课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今年北京卷力图扭转此种趋势,逐渐回归课本,主要体现在:一是材料的出处回归课本。语音题,默写部分,及名著阅读部分选取《曹刿论战》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摘要:小说所蕴含的主题往往是多重的,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以《孔乙己》为例,其主题可以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思想的禁锢,也可以说是批判了孔乙己自身缺乏反抗精神,还可以说是鲁迅先生向缺乏生存觉醒意识的人们的呐喊。  关键词:多元解读;同情;批判;呼唤  一、引言  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小说自身具有多义性、开放性
一    刚转学到市五中,还没进教室,班主任就提醒我,不要和一个叫“挣钱”的同学接触。我有些纳闷,也有些不快,作为老师,她不应该对一个学生抱有成见的。初来乍到,我不了解情况,只能尴尬地朝老师笑笑,沉默不语。  在心里,我却对这个叫“挣钱”的同学充满好奇。好俗气的名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老师如此介意我和他接触?到了教室,新同桌杨光很详细地给我介绍了班上同学的情况。最后,他强调说,除了“挣钱”
党的十八大以来,“助农增收”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热词。2016年,荣昌区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突破口,通过打造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池,在全区开辟了15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验田”,开山探路。  一年后的今天,15个试点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是否“壮”了?乡亲们的荷包又是否“鼓”了?  笔者选取了三个试点村(社区),以窥斑见豹。  三大保障平台舞动“富民链”  2015年11月的一天,双流
朝阳蹿到树梢上,晨风习习,她似乎闻到了甜味。    一    以前在老家,李启明最喜欢早晨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在太阳初升时就出去干农活,有时候他也一同去。在农田或菜园里干活时,空气清新极了,鸟儿的啁啾声不绝于耳。自从两年前他随父母来到这个城市,这样让人心生欢喜的早晨就消失了。  每天晚上,他都要早早地把作业做好,早点休息,以便第二天起个大早。每个清晨,他还在美梦中,闹钟就会扯着破嗓子把他叫
我学做编辑工作起源于廊坊师专。上学时,曾任团支部宣传委员,所以牵头和几位同学一起编印小报。从设计报纸内容、组稿、审稿、画版、刻钢板,到油印出版,班里很多同学都参与了工作。毕业时,当时廊坊师专组织部部长赵勋同志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问是否同意留校?工作安排是学报编辑,我欣然应允。留校后不久,领导又找我谈话,说地委宣传部要抽调干部,我又服从分配,在地委宣传部工作了两年。1978年我请求调回廊坊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