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只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历史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厚的积累,对文学、艺术、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兴趣,才能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秘密,才会拓宽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所耗费的精力最大。然而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阅读教学的情况是最让学生发愁,老师担忧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训练以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基本上理解课堂的内容,但不是拼命去学习那些死知识。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阔眼界,积累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能力。而那些其他学科成绩很好,语文却不行的同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注重课堂上的所谓“精练”,却忽略了适当的课外阅读,读死书,不善读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兴趣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前预习。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以备课上交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调动他们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课堂情景演练。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师应改变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中的知识,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把阅读跟生活紧密相连。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跟角度去理解、领会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注重创新设计。
  “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并参照近些年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以下要重视和注意的内容。
  1.虚拟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并探讨。虚拟提问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才能使语文课上得有内容、有意义。
  2.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泛读的学习方法。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我们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电视作品、影响资料、流行歌曲的歌词等都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语言。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方面汲取语言方面的精华。当然在汲取精华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批判语言糟粕,避免不良语言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单独地把字、词与句子、段落甚至课文割裂开来考虑。因为这些字、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背景下才具有特定的含义。至于划分段落和层次,也是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以上是本文对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探讨,只有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美好的愿景。
其他文献
在目前新课改的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一节课都有“思考与讨论”,仅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就有13处之多,有的在一节课中就有两个思考与讨论,这部分设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素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和拓展对基础知识理解与应用。对于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巧妙地结合上课所教的知识,针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发挥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中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过去认为水禽对NDV具有较
“课堂学习研究”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共同备课、课前课后会议交流分享及观课、评课等协同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通过行动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是关键的,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效果。在教师、学生、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中,论及“恰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情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教材
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在理论上指出两者是紧密相连的(Rod Ellis,1994;谭顶良,1995;李东耘,2005),但是,徐锦芳、唐芳(2004)对两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者没有相关关系。因此,此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我通过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探索了二者间的相关关系及风格对观念的影响程度,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
从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吸水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bialaphos resistance gene(Bar基因)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除草剂效果,用转基因育种的方法将Bar基因导入到作物中培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句子被认为是最大的语言单位。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语篇分析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从而把对语言的研究提高到篇章层面。这种变化引起了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对语篇衔接进行对比研究,无疑对翻译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  胡壮麟对语篇的定义是:“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在语篇分析领域,对衔接
布氏杆菌病是五种世界范围内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疾病之一,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胞内寄生菌,分为7个种:Brucella melitensis(羊种),Brucella suis(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之一。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2011年1—6月份累计入境旅游6627.1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1—6月份,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25.5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在2011年7月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会上,国家旅游局提出要继续加大对入境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