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啊,你看到的可能是自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师;心理投射
  “警醒啊,你看到的可能是自己!”这是我国著名的心理专家李子勋教授在深圳罗湖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高端培训讲座上给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个提醒。这句话时刻提醒咨询师不要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个案身上,避免对个案存在的问题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保证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一、什么是心理投射
  培训伊始,李教授就郑重地说:“警醒啊,你看到的可能是自己!”他还进一步解释:“作为一名心理咨询人员或教师,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你看到的是你心里有的,你心里没有的东西是看不到的,特别是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为此,李教授特地请了一位新来的年轻女学员上台。随后,李教授请大家说出对这位女学员的印象或感觉。第一位学员说她是一位干净利落的人;第二位说她是一位内敛抑郁的人;第三位说她是一位宁静大方的人……看着她微低的头、胀红的脸庞、忐忑不安的表情,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紧张、胆怯、有点抑郁的小女孩形象。接着,李教授要刚才发言的几位学员说出她们对自己的评价。第一位说自己是个做事干净利落的人;第二位说自己是一位内向而有点抑郁的人;第三位说自己有一位宁静大方的姐姐,她从小就喜欢这个姐姐,希望像姐姐那样做个宁静大方的女人……而我年轻时不正是那个胆小、易紧张并有点抑郁气质的女孩吗?课后我曾问台上的学员对自己的评价,她说大家说的不是她,她是一个胆子比较大、有点像男孩子性格的外向的人。李教授以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为了让我们学员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李教授还简单明了地概述了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罗生门》。这是基于一个杀人事实,由五个与之相关的人,讲述五个不相同的,却是折射他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故事的电影,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心里有的东西,还让我懂得了生活就是“罗生门”。
  在回学校给班主任上高端培训汇报课时,我像李教授一样如法炮制了这个实验,结果如出一辙。事后有位班主任还特地跟我说,现在每当她要批评犯错学生前,都会想一想原本学生心里的想法和行为是否并非她看到的这样?自己是否有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一改变的结果,是班上学生和她的对抗少了很多,她自己也少生了许
  多气。
  二、“她看到的不是你,她看到的是她自己!”
  2009年,是我来深圳工作的第十年。十年间,生活和工作发生了较多的变故,特别是母亲突然的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有一段时间,我不仅频发心律失常,原本温和内敛的我也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爱唠叨,还出现了睡眠障碍。我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需要调整,就主动去康宁医院找心理专家翁茵茵咨询,她告诉我,除了母亲去世时的悲伤情绪没有得到足够的宣泄外,这些年我还过度透支了自己,需要停下来好好休息,她在我的病历中性格一栏写道:“真诚、善良、正直、坚强。”
  有次翁主任不在,我就找了刘仁刚主任咨询,他在我的病历中写道:“理性化程度高,宽容性高,对人大度、同情,可能有低领悟倾向(其养母去世前有征兆也不知道)。”可我并不觉得自己很理性和宽容。
  这时,正逢罗湖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高端培训班开课,聘请的都是国家一流知名心理专家,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在培训中讲道:“创伤治疗就是帮助人恢复可控性……对创伤事件的重演,有利于吸收、消化和克服创伤性体验。”于是,在某位专家讲座中需要有人做个案时,我不顾朋友的反对报了名,目的是想按徐博士的方法治愈我内心深处的创伤,重获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让自己有能力做个传递快乐和幸福
  的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暴露了自己在不足13岁时被原生家庭的孩子告知出生三天就被抛弃的创伤经历,在我讲述的时候,有些学员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可专家听完后,直接在黑板上写下了“地位、权力、金钱”几个字,这不仅让我、也让台下的学员惊讶和不解。
  在第二天的讲座中,坐在一起的学员突然对我说:“她看到的不是你,她看到的是她自己!”她还说,“你注意到没有,这几天讲课中,专家只要讲到他们夫妻和朋友的例子时,都离不开身份、地位、金钱、权力这几个词。”仔细想想,我的同事说得还真没错,我不恨生父,不是因为他有地位、权力和金钱,是因为他知道我的养父母对我很好,一辈子从没有打扰过我的生活,在我心里,他几乎是一个和我没有关系的人。而生母在我还是孩子时,擅自让另一个孩子来告诉我身世,并表示告诉我不是想要回我,这使我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感觉被遗弃了两次,成年后从没有见过面的她还突然出现在我工作的单位想要认回我。专家在没有进一步了解更多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写下了这一生几乎和我没有多大关系的六个字。这次做个案被专家投射的经历让我很难忘记,它也常常提醒我,即使是知名专家都难免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个案身上,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没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教师呢!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警醒。
  三、班主任看到的不是学生,而是成人内心世界里有的东西
  2012年12月3日下班前,一位校领导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初一某班有个女生,在小学时就开始谈恋爱,那时男生们为她争风吃醋打架,是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新生军训时她就与其他班的女生吵架,开学才两个多月,听说现在学生QQ群中又传言她与我们学校一个初三男生谈恋爱并怀孕了,消息已经传到了家委会。这事是由年级长汇报到校行政会的,学校决定这事交由你来处理,有什么情况直接向我汇报。”
  第二天我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其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加了如下评价:这是个很爱撒谎、脸皮很厚、很不检点的女孩。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查证得知,该女生小学二年级时父母离异但没分家,当时她曾遭同学欺负,父亲教了她一些不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如武力还击、虚张声势、假装很厉害等,于是,从三年级起该生就没少给班主任添麻烦。军训与别班女生吵架后,她放出狠话,诸如真想甩她耳光、会找外面的男生来收拾她等,说完后自己就没当回事了。一天,她在学校操场看到正在踢球的初三某男生,一见钟情,在好朋友的怂恿之下,她给该男生写了一封情书,趁他上体育课时放在其抽屉里,可男生看完后没有保管好,被同桌拿到班上传阅,虽后被该男生追回烧毁,但其内容已从初三传到初一,被添油加醋,又被吵过架的女生及其朋友在年级内广泛传播,她本班的一名残疾女生更是因心怀妒忌,找来了外校的同学做枪手,将谣言传到多所学校学生的QQ群中,传到了家长委员会。
  很显然,这是一起因矛盾和妒忌而对同学恶意造谣中伤的事件。该事件当中涉及到的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是不恰当的,学校已作妥善处理,孩子们也都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我想说的是,事件主角的家庭存在问题,她是一个夹缝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说话方式不恰当,迫切需要关注;同时她又是一个聪明、漂亮、单纯、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而不是大人眼里看到的不检点的女孩,大人们眼里看到的并不是她,也不是自己,而是成人内心世界里有的东西。
  我们内心世界有什么东西,并不一定代表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而是生命过程中我们曾经历过、见识过、感知过、学习过,甚至是DNA密码遗传给我们的东西。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将自己内心世界不接纳、不认同的东西,或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投射到身边的同事、朋友等人身上,以回避自己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警醒啊,我们看到的可能是自己!”
  后记:该事件中的女生,因为本人的辅导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关注和帮助,她的家庭结构有了调整,父亲也改变了教育方式;该生学习成绩从入校时年级排名585名进步到了250名以内,还从一个爱惹事、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行为正常、懂事、宽容和让大家喜欢的可爱女孩。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深圳,518004)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儿童;强迫行为;矫正  宁洁是一位文静的女孩,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了灵气,可爱的小嘴朗读课文时更是让人折服,大家都喜欢她。可是这样一位文静的小公主却总会在衣服口袋里装一些小石子,当学生们告诉我这个情况时,我没有动声色,只是留了个心眼,因为宁洁是一位敏感的女孩,我想弄清原委再和她交流。  接下来的观察让我大吃一惊,宁洁每天下课后,就会从口袋里抓出一颗小石子,然后在校园里用脚踢着玩,有时候小石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儿童认知发展;实验研究  一、引言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可能会使学生因达不到目标而失去信心;而对学生的要求太低,则又可能会使学生觉得太容易,而不去尽力。那么教师的要求应以多高较为合适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或可能发展区)理论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所谓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
〔关键词〕话题作文;高考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尤其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经常采用的是话题作文这种方式。因为这种作文类型开放性较强,命题较自由,并且题面上一般不会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和体裁上的限制(对诗歌限制),由此,这类作文选材广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便于拓展考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因此从1999年开始十多年来常考不衰。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考话题作文中有关议论文写作的
〔关键词〕离异家庭;自卑;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丽(化名),女,12岁,独生女,父母离异。江西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她是班主任转介过来的,王丽经历特殊,在班上很孤僻,没有朋友,学习成绩很差。5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爸爸。有段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她很好,但不许妈妈来看她。那时她并不知道父母已经离婚了,一年后无意从邻居口中得知。6~10岁之间,为上学先后寄居在几个亲
〔关键词〕意志力;学习;半途而废  一、案例描述  (一)“半途而废”的小童  认识小童的妈妈F女士已经很久了,她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整天笑呵呵的。这几天她的脸上却是愁云密布。  原来,暑假刚开始时,小童的朋友小迪准备报书法班,F女士觉得练习书法对孩子很有好处,于是征询了小童的意见,希望小童也能学习书法,小童很高兴地答应了。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小童坚决不同意再学书法了,任凭F女士如何劝说均无济于事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  作为心理教师,我曾经常被其他班主任问及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我也总是乐于滔滔不绝地给他们讲很多心理知识,以及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应用这些知识。但后来发现,班主任们更倾向于向那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询问,因为他们那里有直截了当的方法,可以拿来就用。后来,我因为偶然的因素做了一个学期的班主任,体会到了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酸甜苦辣。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疫情当前)真的要有一点过紧日子和苦日子的思想准备。我相信熬完苦日子,我们才有机会携手共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市决咨委委员、独立媒体人 袁岳  政府过紧日子,但该办的事情还要办好。要在大力压减一
[关键词]心理课;问题设计;原则;建议  心理课是学校所有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课堂中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与乐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能够积极地反馈,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与情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心理课的典型特征。心理课的问题设计得好,学生能深切体悟到主题的意义,从而获得成长。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就会让整堂心理课流于形式,在学生的玩玩闹闹中结束,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心
〔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小徐,欺骗老师、家长,与同学关系紧张,逃课,与校外人员有不恰当接触。咨询师通过了解与分析,认为造成小徐现阶段行为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家庭方面:亲情缺失,教养方式不恰当;第二,学校方面:班主任在教育关键点上不够敏感;第三,个人方面:自身期望与能力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在辅导阶段,咨询师主要抓住来访者的认知偏差,并通过一定的谈话技术让她认识到自己认知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而改变处理问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儿童;学习;心理实验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一种用认知论的观点来解释行为动机的理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即对“I can do”的信念。以自我效能感为核心,班杜拉提出了自我功效论这一动机理论。该理论也是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强调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