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对联蕴藏大学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是拈取原有的诗文并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具有新意的对联,杭州西湖花神庙的一副对联就是典型的集句联。本文着重欣赏这副对联。
  【关键词】集句联 艺术感染力 陶冶情操 杭州西湖花神庙 颂春之歌
  集句联就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中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时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不同时代作者的诗文。
  杭州西湖花神庙的一副对联就是典型的集句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懈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这副对联用了8个典故,有:
  1.宋朝王诜《忆故人》:“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2.明朝汤显祖《牡丹亭·曲名《皂罗袍》:“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3.《宋书·陶潜传》:“我醉欲眠,卿可去。”
  4.蒋捷《解佩令》:“楝花风,尔且慢到。”
  5.梁栋《念奴娇》:“碧海倾春,黄金买夜。”
  6.黄机《临江仙》:“寒食清明都过了,客中无计留春。”
  7.潘文虎《为被虏妇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家在浙江东畔住。”
  8.辛弃疾《霜天曉角》:“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爲佳耳。”
  上联大意:春分是春天的顶峰,海棠花开,燕子飞来,良辰美景怎安排?醉眠芳草怡情怀。棟花风,请你慢慢吹来。
  下联大意:寒食一过,花开不再,春宵一刻金难买!杜鹃说归去来,黄莺说分分秒秒君须爱。
  上下联虽是集句,但浑然天成,特别是杜鹃和黄莺的对话,竟是妙绝,令人击掌赞叹。全联集春天特有的意象海棠、燕子、楝花、杜鹃、黄莺来写花神,嵌入春天特有的节令寒食、清明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把春天山花烂漫草长莺飞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又含着作者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此联最大的特色就是吸收了传统的诗词曲等典故,运用了叙述、描写、呼告、对话的手法,营造热烈而又略带伤感之春景,令人心驰神往,是一曲优美的颂春之歌。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苏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窦娥和蘩漪都有抗争精神,窦娥的抗争是为了捍卫封建礼教的贞节观,蘩漪的抗争是为了自己。虽然她们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结果都只能以悲剧的方式结束。  【关键词】悲剧女性形象 窦娥 蘩漪     人都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种种限制和自我行为的约束,人权就难以理想化地实现。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作
【摘 要】语文教学历来众说纷纭,语文教学大讨论、大争鸣不止一次,但是千篇一律的声音太多,缺少像郭初阳这样的另类声音。不过郭初阳带给语文界震撼的同时,也需要警醒走向另一种偏向。本文以郭初阳教授《珍珠鸟》为例,谈在文本解读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即在运用一些文学理论研究文本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文学的审美趣味,对文学进行爱和美的观照。  【关键词】语文教学 解构 美的观照     中学语文这块园地可
【摘 要】地方民歌的表现手法与《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很多是相近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从学生熟悉的地方民歌导入,能让学生较容易地去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既能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又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得到有效的拓展,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了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诗经》 表现手法 民歌 比较阅读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
18世纪时,法国作家卢梭写了一部惊世骇俗的自传《忏悔录》,在全世界的人们面前真诚的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卢梭这样的一段话曾让不少人激动不已、感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的面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
【教学设想】  《烛之武退秦师》是传统名篇,笔者上学时学过,工作后也教过多遍,在教研活动时也听过多次。当然,这篇独具魅力的文言文被不同的教师操持讲授过,不乏有创新之处,但更多地是被简单地疏通一下文意就大功告成了。笔者心有不甘,思虑其创新之处。文言文能不能像白话文(现代文)那样来教授?来深挖?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时,大胆尝试利用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结果非常成功。笔者
【摘 要】《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荣禧堂”集中体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其中的一匾一画一联这些细节最能反映贾家的富贵荣华和煊赫权势。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解读,能深刻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贾府 荣禧堂 匾 画 联 荣华  《林黛玉进贾府》用大量笔墨,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贾府“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典型环境。这里既有宏伟壮观的楼宇建筑,也有巧妙别致的院落布局,还有
【摘 要】鲁迅的小说《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本文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透视祥林嫂苦命的根源;剥下伪道学者华衮,让残害弱苦者认罪;并进而探讨了弱者精神状态和生存途径。  【关键词】鲁迅 《祝福》 鲁四老爷 道学     在那个风雨如磐,国运衰微的年代,肆虐了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思想在诞生了无数个祥林嫂的历史环节处,越发恣意和狂莽,其露现出的骄悍和暴戾叫人凛栗。它是足可以用不露任何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趋势看,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新宠。2011年,全国18套试卷,1个话题作文,7个命题作文,10个新材料作文;2012年,全国17套试卷,已没有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1个,新材料作文16个,只有江苏省依然是材料 命题的形式。2013年,江苏卷也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新材料作文增加了考生审读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
【摘要】本文结合部分浙派语文名师的教学经验,从“问题引领,注重教育感情管理”“相信学生,重视空白的预设与生成”“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浙派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它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自主探究。但是笔者当下的课堂
【摘 要】古典诗歌教学中,尤其是有关的艺术手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就其中几个概念及其关系作一初步梳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典诗歌 概念 关系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长廊里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古典诗歌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古典诗歌教学的确是个难题,尤其是有关的艺术手法,本文试图就其中几个概念及其关系作一初步梳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