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语言的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个值得深研的问题。【关键词】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当前,全国掀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央国务院在教育工作会议中叶明确提出了“减负不减质的号召”,特别强调教学要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的发挥,要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现就新时期中学阶段英语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一、亲近学生,培养兴趣学生若亲其师,则必信其道。教师应多与他们交流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对他们所提的问题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该学科。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Brunner B.F.)说:“学习是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发掘英语语言的闪光点和价值性。比如,可常讲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的风土人情或英文小故事等方法。二、灵活运用,分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扮好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之角色。另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主动征求学生的需要。此外,对于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了解个别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难度的练习或提问题。另外,还要考虑教学双边活动的全面性,充分调动各层次,各类别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财有利于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而主动、轻松地去学习。三、技能培养,教会会学在新形势下,学生课余支配时间大大增加,如何使学生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在知识的海洋中探求知识奥妙的技能尤为重要。时间证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够自觉地去学好它。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既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鼓励为主,大胆实践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听力入手,为此,,教师要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多让学生听录音盒程度教适宜的听力材料,在听的基础上开展说这样的顺序训练,符合人类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说的愿望。另外,在语言实践训练活动中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每天课前几分钟的值日报告,可讲天气、自己的经历或复述课文等,而在对话中,可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并按角色要求在规定的情景中活动。这样为每位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使他们学有所得,并达到运用英语、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行交际的口语能力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总之,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于内向型学生,要设法消除他的胆怯心理,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对于差生,碰到一有答对,应给与及时的肯定获表扬;二对于勇于发言却出现错误的外向型学生,不要动不动就给与指正、批评,要在回答完后给与耐心的指导,甚至让他们自行纠正,当场学习和掌握。四、语言学习,贵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教法上要创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创新是为学生的创新服务的。我认为,教师某种创新的教法必将带来学生某种创新的学法。当然,我们这里讲的语言学习的创新,不是指语言知识本身的创新,因为,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不能追究太多的,如:He’s at home.中的at home,不能说成in home或on home.“Pour down cats and dogs.”不是“下猫下狗”,而是“下倾盆大雨”之意。我们这里讲的创新,是指教师教法上的创新和学生学习语言方法上的创新。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五、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显得十分关键。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要求,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有意识的活动,是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愉快而轻松地状态下,循着老师知道的方向,进行积极的、自觉的、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创造的途径很多,归纳起来有:1.表演如情景,对每篇课文的讲解点到重点后,可请学生若干根据情节即兴表演(因学生有固定身份)可谓生动形象。此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指点出新的语言点和重要句型。这样,新知识在愉快地的表演中杯接受了。2.设疑点入情景。要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抓住时机抛出问题疑点,这是解决重点、难点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当学生在兴奋时或急不可待地要获取某一知识点而束手无策时,老师切不可丧失机会,要借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把新知识传授给他们。3.图片实物入情景。利用电视、录音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创设一个现代化、高技术的教学环境,可以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从而缩短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难度。总之,当前,我们队素质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作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抓住这有利契机和历史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断地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甚至进行教改的尝试,大力进行教学科研。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教师的要求,努力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之路走下去,培养新世纪较高规格的人才。参考文献[1]黄惠媚. 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素质教育[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09(06)
其他文献
走进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有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呢?【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教学质量当前的地理教学,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这是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应该培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时时反思,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育的对象时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当好一名地理教
目的 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地茶咳喘露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新久咳喘,用于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的某些疾病,其发病与免疫有密切的关系,多数是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病。基于以上研究,本课题拟通过建立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研究地茶咳喘露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免疫作用的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方法 NIH小鼠72只,雌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教和学中存在的有利因素,避免妨碍教学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艺使教更为灵活,学更为主动,以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师学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难免存在由于教和学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讲,有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认识问题:认为文科无非是背背记记的事情,比较容易学习,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鉴于当前初中学段地理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强和改进。    一、加大认识力度形成共识。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乡村中学。人们习惯称其为 “副课”、“小科”,导致地理教学非
斑秃是为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的毛发脱失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损容性疾患,表现为头皮部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状脱发,若头皮毛发全部脱落则称为“全秃”,除头发外还有累及眉毛
【摘要】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能力更是人类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的历史教学条件下,应从挖掘思维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高思维能力方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14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教材的施行,初中历史的知识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得历史成为了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一项难点科目。由于课本知识的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的历事件、历史人物又多,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整理、汇总能力有限,众多的知识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多总结、多汇总,根据历史知识的时间性特点以及事件发展的规律性特点,
诗歌,是文学艺苑里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的精神力量涤荡着凡夫俗子的魂灵。读诗,人会更灵秀、儒雅、洞彻。那跳跃着的、有着温度的文字,总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的诗情画意。如何利用有效的40分钟荡起诗情,觅得诗魂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管之见。一、诵读为经,“身”入诗境。  “三分诗词,七分读。”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只有诵读才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