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数千年而创造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物质创造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蕴着深刻的苗族民众意愿和风俗信仰。本文以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闹年大会为例,对之活动背景、仪式内容作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苗族;年俗;芷耳村;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由于独特的宗教信仰、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诸方面原因,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苗年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岁末年初,许多地方的苗人都要举行隆重的年俗活动。位于武陵山区深山峡谷间的湘西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也保存着这一传统。2015年2月8日,正值芷耳村一年一度的“芷耳乐”“闹年大会”。六百多村民积极参与,通过祭祀、苗鼓、长桌宴等活动,祈福新的一年安定团结、长乐永康。
  一、活动背景
  2013年3月21日,湘西州编制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在文化部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论证会”上获得通过。“文化强州梦” 由此落地生根。州委、州政府设立目标: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在推动民族传统村落整体地、真实地、可持续地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同时,着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其发展能力,以达到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州委、州政府将规划精神与内容传达到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各县乡政府深入挖掘,使出实招,全面展开保护与发展工程。
  在村落文化保护方兴未艾的政策背景下,一群有识之士深受鼓舞,组成乡贤队伍。乡贤队伍主要成员有八人,其中有教育工作者,有退休官员,也有企业家等。他们视野开阔,资源广泛,对家乡念念不忘,在政府与各乡镇之间建立桥梁,以自己毕生之力奉献家乡,反哺故园。乡贤队伍曾多次到芷耳村拍摄考察,久而久之,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和村民的闲聊中,他们从村民口中得知该村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闹年大会”。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他们认定此活动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属于苗族文化生态保护项目,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乡贤队伍将此活动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地政府来此地多次调研分析后,认定芷耳村年俗文化是当地苗人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值得抢救和保护。因此,政府特批专项资金,为大会配备演出设备和发放新春灯笼、对联等节庆品,全力支持。乡贤队伍的成员周健华对笔者说:“政府的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对此,我们在工作之余常来芷耳村组织村委和有特殊技艺的村民,汇聚一起商讨如何把 ‘闹年大会’办得更热闹。我们的工作,说大一点,是把武陵山的苗族民俗文化挖掘和抢救出来。我们主要就是想把这些民俗挖出来给大家看看,因为现在年轻人打工回来就把木房子推倒,建成砖房,老人去世了,也没有人来传承。所以我们团队也有这紧迫感,所以每当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们都会出钱出力,给他们做后盾。”
  村民在乡贤队伍的带领下,更加有次序、有组织地筹备。许多在外地打工的芷耳人得知此消息,不忘乡愁,提前向工厂请假回乡。许多隔壁邻村村民闻讯赶来,农闲之余参与演练,希望能为“闹年大会”出力。许多村民告诉笔者:“在‘闹年大会’多一份参与,就会多一份喜庆、多一份欢乐,来年田园里将多一成丰收。”
  “政府主导、乡贤组织、村民出力”,三方力量让此次“闹年大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期举办,现场盛况空前、亮点纷呈、热闹非凡,且保留了原汁原味。
  二、活动内容
  “闹年大会”的内容分为祭祀、庆祝、习俗展示三部分,具体仪式有巴代祭祀、苗族古歌、苗鼓、舞狮、飙桌子、打糍粑、长桌宴等,每一项都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
  (一)巴代祭祀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逢年过节必要祭祀祈福。巴代文化属于花垣县苗族主流祭祀文化,因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及苗族民间信仰的传承者被称为“巴代”而得名。大会现场,八位传承者通过祭拜芷耳村常年所供认的祖神、土地爷,展示神秘而神圣的巴代文化。巴代们头戴冠装,身着红衣,手持角號、师刀、长刀、令牌、马鞭等道具法器,在震耳欲聋的响器声中,时而吹角号,时而高唱神辞歌,时而默念祭祀口诀,时而通过“手诀”来沟通天地、祈福天下。村民们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祭祀祖先和山神,相信来年一定氏族繁荣、家道兴旺、风调雨顺、生活安康。
  (二)苗鼓
  苗鼓一直是苗族男女老少最喜欢的民俗之一,苗鼓技艺代代相传,辈辈不衰。此次大会,汇集多位苗鼓高手,热闹助兴,各种湘西苗族特有的鼓舞打法都一一精彩呈现。例如象征丰收喜悦的“喜庆鼓”、集体自娱的“坐堂鼓”、喜闻好动的“猴儿鼓舞”、传达爱意的“男女花鼓舞”以及各种“女子单、双人鼓舞”、“男子单、双人鼓舞”等,鼓舞节奏明快响亮、舞姿鲜明多变, 场面恢宏,气氛热烈。
  (三)舞狮
  鼓声刚落,锣声又起,一只只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狮子或闪或扑,或趴或跃,从四面八方赶出来“闹势”。舞狮是苗人逢喜庆节日必备活动之一,村民穿上自制的狮子皮,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身,一人要“宝”, 配合默契、遥相呼应,在欢声雷动中驱妖除怪,“闹”出苗人的安乐兴旺。
  (四)飙桌子
  舞狮旁摆着四张大饭桌,艺高胆大的男子,像跳马运动一样,助跑起跳,双手按一下桌面,迅速交叉前移,一跃而过,称为飙桌子。飙桌子有一定的风险,但村民毫不畏惧,一往直前,纵身一跳,切角而落,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五)苗族古歌
  花垣县的“苗族古歌”被选入国家非遗扩展项目名录,芷耳村始终保留着这古老的民族瑰宝。活动当天,后山葱郁的山坡上,几位古歌传人用最原生态的上下句结构和简单旋律,演绎着最古老的苗族诗体神话。
  (六)打糍粑   俗话说:“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糍粑是湘西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一位石姓大叔告诉笔者,过年必须打糍粑,一是能预祝翌年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二是在打的过程中需要众人参与,同心协力,营造团结喜庆的气氛。
  (七)织布工艺
  纺线、织布、绣花、缝衣、打花带等针线活依然是村内妇女的必修课。一村户家前坪,几位妇女分工合作,向后辈们演示着传统的苗族织布技术。退线、拉线、卷线、直入线梳和竹梳、上架再到织布,妇女们飞针走线,运用自如。
  除此之外,抬轿婚俗、吃碗、吞火、踏火等项目也有声有色,精彩绝伦,让整个芷耳村完全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三、活动价值
  经过漫长的发展进程,“闹年大会”的理念不断提升,特点日趋多样,内涵日益丰富,涵盖范围日趋广泛,逐渐涉及到当地村民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价值、教育传承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闹年大会”将排料乡所有的村民都凝聚在芷耳村,如同一个无形的磁场,吸附着、整合着整个排料乡村落社会的关系。在这欢快喜庆的氛围中,一年来所有艰辛、痛苦、烦恼都涣然冰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误会得以消解,村落的秩序得以维持,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得以促进。
  村民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接受着不同的文化表演象征符号,刺激着情感,使自己进一步感受属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强化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闹年大会”伴随历史发展一直承载和传播着苗族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一个教育子孙后代学习苗族文化的场域,同时又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乐观向上的民族情怀的契机。芷耳村“闹年大会”作为一种公共的文化行为,其最终目的并非完全在于娱乐,而是也带有社会教育的性质,通过集体的庆祝活动和人人参与,来传承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 “闹年大会”上,苗鼓等民俗传人齐聚一堂,各施绝技,闪展腾挪,彼此相互切磋之余相互学习。村里孩子们在“闹年大会”上耳濡目染,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在习得技艺同时,更领悟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苗族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节日的习俗活动口传身教而世代继承下来的。在没有自己文字的苗族社会生活中,祭祀、鼓舞等习俗作为的一种行为叙事,记载了苗族人民对生活、文化的真实态度,也表现出苗族群众的精神信仰。“闹年大会”为苗族民间习俗的继承与弘扬、推广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苗族民间习俗在该民族、该地区得以世代相传,让后世始终保存共同的家乡记忆。
  “闹年大会”为芷耳村村民带来欢乐和希望,充实了一代又一代苗人的精神生活,并且折射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从村民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相信芷耳村村民将年年闹年以志庆,不忘始祖,继承遗风,发扬传统,振兴自己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杨帆(1985-),男,湖南永州人,中南大學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类文化遗产学、视觉人类学。
  注释:
  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海拔680米,属高山溶岩区。位于排料乡西南部,是排乡料的南大门,东与吉首德夯景区、西与本县排碧乡岩罗村交界,辖2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193户789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村民姓石,多为苗族。
其他文献
【摘要】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而对家乡的地方戏曲音乐比较冷漠。戏曲现在处于人才较缺乏、市场范围小、观众老年化、传承步履难的现状。自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以来,“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建议戏曲以活泼轻松的形式进入校园,建立以戏曲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缓解课堂压力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
【摘要】进入宋元后中国画绘画艺术逐渐达到高峰,同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题款艺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走向成熟。宋人的题款意识经历了至上而下的过程,文人理论和政治倾向在当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以宋代绘画中的题款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以苏轼、宋徽宗、米芾三者的个人思想、主张以及三者之间的人物关联为线索,探究三人对题款艺术的推动。  【关键词】宋代;题款;诗画一律  【中图分类号】J905 【
20世纪60年代,在大连海洋岛上有一个民兵“三八”女炮班,而且是全国第一个,赫赫有名,被称为“海上集体花木兰”“黄海前哨一颗明珠”。  给叶帅表演打炮弹无虚发  1965年8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乘船来到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视察驻岛的陆海空三军。他听说名扬全国的第一个民兵女炮班就在海洋岛上,马上来了兴致,他要亲眼看看这个由孩子妈妈组成的女炮班到底有多么厉害。时值盛夏8月,海上微风习习,
编者按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只是在孩子出现了状况,如成绩下降、迷恋电子产品、逃学等,才会去找老师沟通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家长知道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苦于缺乏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亲子沟通的方法;还有些家长处于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情绪焦虑的状态,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同心抗敌:战士们拿起枪赴前线杀敌卫国,学生们走上街头演讲宣传,妇女们在后方生产、救助,海外爱国华侨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文化界人士则以笔杆子和印刷机为武器,掀起一股创办抗战画报的热潮。他们不畏生死奔赴前线,用镜头将战场上一个个硝烟弥漫的瞬间定格,用文字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素有全国出版中心之称的上海,最先开始行动,密集创办了近20种宣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美国一战后的社会面貌,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细读故事,除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外,一个更深层的悲剧逐渐浮现,即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共同的悲剧——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文章从空间占有、情感精神掠夺和生死较量三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之一——无法逾越的社会地位进行论证,以期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同时又从中得到关于人与梦想
【摘要】目前,全国有据可查的仓颉庙(祠)、墓(陵)、造字台及出生地等遗迹有40 余处,南乐仓颉陵是历代帝王、官吏及士学学子朝拜的圣地。仓颉陵所在地现为5万余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及仓颉陵古文化遗址的分析,初步推断仓颉陵古文化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应与传说中仓颉所生活的时代有重合的部分。早期仓颉文化对南乐县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和久远的,从历史时期到近现代,从文人雅士到民俗信仰,南乐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但思想开放的时代。与汉代的守礼遵矩不同,魏晋士人有着更为自由开放的思想准则,对自我人格更加重视。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对魏晋士人风貌、言行和思想记载的书籍, 从中可以窥探到魏晋士人对人物品藻的标准。除了有《品藻》一篇专列记述人物品鉴,《世说新语》另有一张《容止》刻画魏晋士人对人物形神的的评价。本文首先通过追溯魏晋人物品藻的发展渊源,指出儒家人物品评传统
【摘要】福建福安有“珍艺闻八闽,银辉耀九州”之称的银雕技艺,其中以“珍华堂”的银雕技艺最具有代表性,该技法融合了汉族银雕和畲族银雕的技艺,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基础,畲族银雕技艺蕴含着畲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承载着畲族悠久的民族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银雕技艺在技法传承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何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当下的发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以其极具诗性的戏剧语言和关注社会黑暗面儿闻名。在其笔下,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往往成为主角。 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就向读者呈现了挣扎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在这一表象之下隐藏的是作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深厚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人文情怀;边缘人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文学继尤金·欧尼尔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