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行PS联合NCPAP治疗,通过做好给药护理、NCPAP机的管理以及呼吸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6、12、24 h的血气分析结果和疗效。结果:经过PS治疗和护理1、6、12、24 h后,患儿的pH值、PaO2值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2例患儿鼻腔粘膜红肿,3例患儿出现腹胀现象,经对症处理后消失。X线胸片结果显示护理12 h后48例患儿好转,其余30例患儿在护理24 h 后好转,无肺不张、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PS联合NCPAP的护理模式,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发生原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缺乏,导致呼气末肺泡萎陷,新生儿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困难[1]。早产儿由于肺发育尚未成熟,PS不足,更易发生NRDS,一旦发生该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严重患儿出现死亡。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目前临床上针对早产儿NRDS多采用外源性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同期(NCPAP)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使该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本文通过对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采取PS联合NCPAP治疗,对其采取综合救治和细致护理,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45例,女患儿33例,胎龄28~35周,体重830~2012 g。所有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判定根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均存在如下表现:早产儿6 h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出生后6 h内X线胸片显示2~3级改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存在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同时需排除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患儿。
1.2治疗方法
采用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和NCPAP联合治疗NRDS早产儿。在气管插管的帮助下,100-200 mg/kg固尔苏气管内给药,药物使用后采取NCPAP辅助通气。在治疗的前后行动态血气分析,经皮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TcSO2)。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呼吸困难未得到改善,选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常规给予保暖、对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1.3护理
1.3.1 给药护理
在气管插管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TcSO2达到0.95。PS治疗前34oC预热15 min,然后置于手心温热,轻轻晃动促进溶解,避免剧烈摇晃,待混悬液均匀分布后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后预留2ml空气,连接5号半头皮针,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气管导管外壁消毒三次后,头皮针于导管一侧位置斜刺入导管内,以较慢速度(2~3 min)持续注入PS药液及空气。避免药液阻塞气道,造成药液喷出。为保证肺的充分扩张,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复苏囊持续加压给氧,且在注射完成后5 min继续加压给氧后拔管,行NCPAP通气治疗。给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TcSO2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停药,进行有效治疗。
1.3.2 NCPAP机管理
注意防止长期应用NCPAP并发症的发生,如鼻中隔变形、皮肤过敏等。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鼻塞和婴儿帽,以合适的松紧度固定鼻塞,每隔2 h检查患儿鼻腔,防止分泌物阻塞鼻腔、出血、溃疡等情况的发生,注意稍微移动线绳,防止同一部位长期受压。使患儿颈部呈轻度仰伸位,可在颈部垫毛巾,防止漏气。对患儿的湿化罐进行加温,保持气体温度在32~37oC,湿度在60%以上,保护气道粘膜。注意积水盒的水,及时倾倒,防止水分进入鼻腔。同时在行NCPAP时,应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给予患儿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针对NCPAP管道和鼻塞应两天更换一次,防止呼吸道感染。
1.3.3 呼吸道护理
为保证PS药效的充分发挥,在给药6 h内保持患儿仰卧位,除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外,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清理口腔分泌物可通过棉签。6 h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期间需监测患儿心率、呼吸的变化,防止患儿并发症的出现。
1.3.4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
大剂量PS应用后存在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的风险。用药后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肤色、TcSO2等。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烦躁不安、前囟紧张、昏迷等颅内出血的表现。同时需监测血气分析和胸片结果,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FiO2和NCPAP压力。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用药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1、6、12、24 h血气分析结果,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24 h的X线胸片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经过PS治疗和护理1、6、12、24 h后,患儿的pH值、PaO2值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S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通气状况,具体结果见表1。 2.2症状改善情况
患儿经过PS和NCPAP治疗后,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2例患儿鼻腔粘膜红肿,3例患儿出现腹胀现象,经对症处理后消失。X线胸片结果显示护理12 h后48例患儿好转,其余30例患儿在护理24 h后好转,未发生肺不张、气压伤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病症,常在临床上导致较高死亡率。针对该类患儿的救治主要通过NICU与产科的紧密配合,将患儿尽早安全转入NICU,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PS缺乏是早产儿发生NRDS的重要原因,PS缺乏导致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半径缩小,萎陷,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等临床表现[3]。天然提取的肺表面活性制剂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NRDS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肺泡的扩张,防止肺泡发生萎陷,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4]。NCPAP能够维持气道持续正压,促进肺泡在呼吸末保持张开状态,增加患儿的功能残气量,达到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的目的[5]。
本研究中NRDS早产儿经PS与NCPAP联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X线胸片结果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NRDS能发挥满意疗效。然而,NCPAP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腹胀、气胸、分泌物堵塞鼻腔等并发症。本研究中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包括呼吸道、给药、NCPAP机等方面的护理,以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2例患儿发生鼻腔粘膜红肿,2例患儿出现腹胀,均得到及时处理,同时未发生肺不张、氧中毒等并发症。因此,实施针对PS联合NCPAP的对应护理,能够促进PS疗效的发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琴. 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4): 2181-2182.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22~426.
[3] 杨君平, 陈丽丽, 赵灵芳等. 机械通气下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6): 1476-1477.
[4] 徐美芳, 胡文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9): 1242-1243.
[5] 熊健, 匡秋姣, 黄芳等.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3): 38-4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行PS联合NCPAP治疗,通过做好给药护理、NCPAP机的管理以及呼吸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6、12、24 h的血气分析结果和疗效。结果:经过PS治疗和护理1、6、12、24 h后,患儿的pH值、PaO2值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2例患儿鼻腔粘膜红肿,3例患儿出现腹胀现象,经对症处理后消失。X线胸片结果显示护理12 h后48例患儿好转,其余30例患儿在护理24 h 后好转,无肺不张、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PS联合NCPAP的护理模式,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发生原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缺乏,导致呼气末肺泡萎陷,新生儿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困难[1]。早产儿由于肺发育尚未成熟,PS不足,更易发生NRDS,一旦发生该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严重患儿出现死亡。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目前临床上针对早产儿NRDS多采用外源性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同期(NCPAP)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使该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本文通过对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采取PS联合NCPAP治疗,对其采取综合救治和细致护理,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45例,女患儿33例,胎龄28~35周,体重830~2012 g。所有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判定根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均存在如下表现:早产儿6 h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出生后6 h内X线胸片显示2~3级改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存在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同时需排除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患儿。
1.2治疗方法
采用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和NCPAP联合治疗NRDS早产儿。在气管插管的帮助下,100-200 mg/kg固尔苏气管内给药,药物使用后采取NCPAP辅助通气。在治疗的前后行动态血气分析,经皮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TcSO2)。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呼吸困难未得到改善,选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常规给予保暖、对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1.3护理
1.3.1 给药护理
在气管插管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TcSO2达到0.95。PS治疗前34oC预热15 min,然后置于手心温热,轻轻晃动促进溶解,避免剧烈摇晃,待混悬液均匀分布后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后预留2ml空气,连接5号半头皮针,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气管导管外壁消毒三次后,头皮针于导管一侧位置斜刺入导管内,以较慢速度(2~3 min)持续注入PS药液及空气。避免药液阻塞气道,造成药液喷出。为保证肺的充分扩张,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复苏囊持续加压给氧,且在注射完成后5 min继续加压给氧后拔管,行NCPAP通气治疗。给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TcSO2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停药,进行有效治疗。
1.3.2 NCPAP机管理
注意防止长期应用NCPAP并发症的发生,如鼻中隔变形、皮肤过敏等。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鼻塞和婴儿帽,以合适的松紧度固定鼻塞,每隔2 h检查患儿鼻腔,防止分泌物阻塞鼻腔、出血、溃疡等情况的发生,注意稍微移动线绳,防止同一部位长期受压。使患儿颈部呈轻度仰伸位,可在颈部垫毛巾,防止漏气。对患儿的湿化罐进行加温,保持气体温度在32~37oC,湿度在60%以上,保护气道粘膜。注意积水盒的水,及时倾倒,防止水分进入鼻腔。同时在行NCPAP时,应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给予患儿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针对NCPAP管道和鼻塞应两天更换一次,防止呼吸道感染。
1.3.3 呼吸道护理
为保证PS药效的充分发挥,在给药6 h内保持患儿仰卧位,除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外,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清理口腔分泌物可通过棉签。6 h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期间需监测患儿心率、呼吸的变化,防止患儿并发症的出现。
1.3.4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
大剂量PS应用后存在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的风险。用药后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肤色、TcSO2等。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烦躁不安、前囟紧张、昏迷等颅内出血的表现。同时需监测血气分析和胸片结果,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FiO2和NCPAP压力。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用药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1、6、12、24 h血气分析结果,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24 h的X线胸片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经过PS治疗和护理1、6、12、24 h后,患儿的pH值、PaO2值较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S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通气状况,具体结果见表1。 2.2症状改善情况
患儿经过PS和NCPAP治疗后,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2例患儿鼻腔粘膜红肿,3例患儿出现腹胀现象,经对症处理后消失。X线胸片结果显示护理12 h后48例患儿好转,其余30例患儿在护理24 h后好转,未发生肺不张、气压伤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病症,常在临床上导致较高死亡率。针对该类患儿的救治主要通过NICU与产科的紧密配合,将患儿尽早安全转入NICU,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PS缺乏是早产儿发生NRDS的重要原因,PS缺乏导致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半径缩小,萎陷,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等临床表现[3]。天然提取的肺表面活性制剂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NRDS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肺泡的扩张,防止肺泡发生萎陷,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4]。NCPAP能够维持气道持续正压,促进肺泡在呼吸末保持张开状态,增加患儿的功能残气量,达到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的目的[5]。
本研究中NRDS早产儿经PS与NCPAP联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X线胸片结果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NRDS能发挥满意疗效。然而,NCPAP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腹胀、气胸、分泌物堵塞鼻腔等并发症。本研究中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包括呼吸道、给药、NCPAP机等方面的护理,以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2例患儿发生鼻腔粘膜红肿,2例患儿出现腹胀,均得到及时处理,同时未发生肺不张、氧中毒等并发症。因此,实施针对PS联合NCPAP的对应护理,能够促进PS疗效的发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琴. 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4): 2181-2182.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22~426.
[3] 杨君平, 陈丽丽, 赵灵芳等. 机械通气下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6): 1476-1477.
[4] 徐美芳, 胡文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9): 1242-1243.
[5] 熊健, 匡秋姣, 黄芳等.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3):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