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之我见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ian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而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中心便是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主题。而在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
   “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从不间断的,又是日益发展、不断深化的。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本人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上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之中
  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文明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结合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实中的例子学生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把课文与现实有相关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讲到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例时,我就问学生:“台湾什么时候属于我国领土?”学生很快就回答:“三国时代”。我指出,台湾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仗着有美国的撑腰,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始终不答应,迟迟不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独立为国,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在认真评述郑成功的爱国行动和李登辉、陈水扁等人拖延台湾回归祖国的错误行为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们讨论热烈,认识到要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教学活动,由古及今,既传授了历史知识,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又比如在第一学期就以国庆节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前夕,对学生讲述今人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种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了几十年的浴血奋战,许多先烈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使学生明白爱国,就要奋发读书,弘扬“五•四”精神。三、利用乡土史料和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热爱祖国的人民,有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爱家乡也是爱祖国。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还需重视乡土史料,讲述当地重大的历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使学生从家乡的历史看到祖国历史上的成就,从祖国的历史上知道家乡的过去及其在祖国历史上的地位,从而受到亲切生动、贴近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们学校在向学生讲述胡服骑射时便把丛台的图片在幻灯片上放映以贴近现实,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从这些更具体更贴近的事例中,哪一个学生不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谁不为家乡的历史成就感到骄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局限在课本的一些资料,还应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外出参观成为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包含了政治、学术、文艺、体育等文化知识,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几年来,我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对学生进行了“迎国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邀请爱国人士作报告,到烈士陵园瞻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在每次报告前注意收集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报告结束后,配合团委学生会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听取意见,搞好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
  总之,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学科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实践,才能真正履行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思想品德更优秀的人才。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善于结合实际的例子,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成最好的教学教育目标。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才能激活政治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实践,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关键词]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课是各门学科中最富于民族性,最能启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一门学科。利用历史课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导语,以疑激情  教师如能在新课的开头精心设计导语,产生一种独特的教学情境,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也能扣住学生的心弦
一堂课要吸引学生,要活,就应该把握好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开始就应当提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能紧扣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学有目标,思有方向,那后面的教学就容易取得成效。然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导入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导入是有可有无的。这势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
自主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使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初中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体育课应该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主动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育课堂上有很多空間可以发挥学生的这种潜能。初中体育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