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早期阅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6-01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倡议,从此,许多科技发达的国家纷纷把儿童智能发展重点转移向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阅读的价值是什么?早期阅读对终身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正确地理解早期阅读?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应树立怎样的理念?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早期阅读,也为我们科学地引导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早期阅读的价值
  
  有关资料表明,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从6个月时开始“阅读”,4岁进入大量阅读,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我们国家的孩子普遍是8岁进入独立阅读。
  心理研究表明人有80%-90%的信息从视觉获得,人在新生儿期已具备通过视觉学习获取信息的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发现:有42%的天才男童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我在看书呢》-《幼儿教育导读》杂志2003年第2期)。美国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人的阅读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即阅读技巧的学习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方法的学习。一般来说,8岁以前儿童重点要学习阅读技巧,即学习阅读。8岁以后重点学习如何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即用阅读来学习。
  综上所述,人生早期是阅读能力获得的关键期。如果在婴幼儿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孩子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如不会拇指和食指配合逐页翻书,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严重者会导致阅读障碍的发生。因此说“早期阅读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迪科奕阳儿童阅读顾问网-分享阅读)重视早期阅读教育不仅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二、解析早期阅读
  
  西方国家一般认为阅读是人的基本学习能力,从0岁时,就应该逐步渗透阅读教育,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致关重要。他们采用的主要是亲子分享阅读、多元阅读的方式,重点让孩子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获得丰富的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在大脑中积累大量理解图书内容所需的内部“图式”。在我国 “先识字后阅读”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在个体成长历程中,阅读活动启动时间偏晚。尽管近几年已有很多人认识到及早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的价值,但是大多数的人仍然只是重视早期识字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会带来只重视识字量,而忽视孩子阅读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多种阅读经验的积累,这很可能酿成孩子疏远图书的后果。
  (一)早期阅读的科学定义
  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由此分析早期阅读,首先,它具有广泛的内容:色彩、图像、符号、文字等等主要由视觉参与的一切感知活动;其次,它具有多元的参与途径:视、听、触、肤、嗅、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丰富早期的阅读经验;再次,它具有分享的活动特点:获得成人、同伴的帮助,分享阅读带给彼此的愉快情绪体验,积累有益的阅读经验等。最后,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也不等于早期诵读。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始时间
  既然0-8岁是阅读能力获得的关键期,那么从何时开始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教育?一般来讲,新生儿已经具备良好的视觉能力,他们喜欢看简单明了、清晰鲜艳的图形。5-6个月的婴儿对待书就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会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拍、推、撕。9个月以后,婴儿对书的兴趣使他们想去翻动书页,但往往一把抓起好几页,他们常常倒拿着书喃喃自语,这些都是孩子对阅读的早期探索活动。1岁以后,孩子的口语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为早期阅读的学习提供了条件。14个月的孩子开始看图指物,1岁4个月-7个月时,孩子已能大量说出图中物的名称。2岁到了“命名期”,常常主动询问“这是什么?”的问题。由此可见,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方法得当,可以在更早时间进行渗透教育。
  (三)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理念
  引导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成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把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比做一棵正在成长的绿树的话,树根应该是阅读动机、兴趣、习惯的激发与养成;树干与主枝应该是阅读技能、策略的早期预备教育;树的花和果应该是儿童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树的叶和冠应该是开启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早期阅读教育的基础是要激发儿童阅读动机与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阅读的自主性、广泛性、持久性、深入性、创造性等。早期阅读教育的核心是为使儿童成为流畅阅读者进行的阅读策略预备能力的培养,这些技能主要有反思、预期、质疑、假设四种。反思可以帮助孩子理清阅读内容的线索,预期是孩子由听故事、看图书经验中积累的“内部结构故事图式”,引起对新作品的猜测。质疑是对阅读内容深入理解的技能。假设是构思、创作的基础。“换一个人,换一个地方会怎样?”“假如……会怎样?”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根据一定的线索续编、仿编、创编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假设的技能,为他们将来的阅读、写作打基础。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促进孩子语言能力整体发展,即口语的听说与书面语的读写能力协同发展。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创造力,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孩子是成长的主体,环境影响与成人的引导起着主导作用。成人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学习早期阅读教育的艺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浓浓的书香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拟通过利用进化理论的、互信息和连锁不平衡三种基因互作分析方法,计算其检测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中17种基因互作模型中的基因互作情况的统计功效,探讨各个基因互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28-01    一、英语教学的实质     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   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也可以说:教学即交际。   第二,教学是活动,通过交际活动,学生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上认识、
摘 要:语感是语言“熟能生巧”的体现。培养良好的语感品质能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而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阐述了一些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语感朗读背诵 听说环境 阅读训练 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27-01    一、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目的:研究ST诱导的DNA损伤与细胞内溶酶体膜稳定性以及ROS水平的关系,旨在探讨ST遗传毒性的机制。   方法:实验体系选定HepG2细胞,为了评价ST的遗传毒性,首先通过利用单细胞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溴化阻燃剂,它大约占整个溴化阻燃剂市场的60%。近来,伴随TBBPA的大量使用和广泛应用,它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研究报道,TBBPA存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甚至在人群的生物样本中也能检出TBBPA。由于TBBPA具有疏水性、环境稳定性和降解性差等特点,它还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迁移至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2-01    新的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4-01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语文素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高效益化、高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3-01    当今,国内上下都掀起了素质教育的高潮,这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应试教育只看到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在德,体,美,劳等方面少有发展;素质教育则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仅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5-01    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