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工艺对Au-Sn/Ni焊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回流焊技术制备Au-Sn/Ni焊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检测分析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其相组成,利用疲劳试验机对焊点的剪切强度进行检测,研究不同钎焊工艺对Au-Sn/Ni焊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钎焊1 min的Au-Sn/Ni焊点经过水冷或空冷后,焊料内部均形成镶嵌有离散分布的(Ni,Au)3Sn2相的(Au5Sn+Au Sn)共晶组织,焊料/Ni界面处形成(Ni,Au)3Sn2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层;钎焊后炉冷的焊点,由于冷却速度过慢,导致焊料中Ni质量分数增大,(Ni,Au)3Sn2相异常长大消耗共晶组织中的(Au,Ni)Sn相,焊料共晶组织消失。随着钎焊时间的延长,基板中的Ni原子不断往焊料扩散,界面处的IMC层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钎焊时间延长焊点的剪切强度逐渐下降,而剪切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发生在焊料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界面处。Au-Sn/Ni焊点在310℃下钎焊1 min,并采用水冷方式时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而厚重,但也略带零散的瑕疵;语文教学资源广泛而丰盈,但也缺乏应有的规律性和完整性。为了给学生呈现更加完整的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更具针对性
本文结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N1的研制,开展了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⑴最优模具间隙值为坯料厚度的15%;⑵坯料形状的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塑造学生人格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章分析了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机理,重点论述了其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并对其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目的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探讨CVST的病程规律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统计静脉窦血栓的累及部位并以SE序列矢状位T1WI血栓的早期信号演
对比语篇的分析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分析研究多半是从对比语篇的词汇特征,修辞结构和句法特征等语言学角度出发;还有一些是从各种语篇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的平等性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健康平等性研究有利于推动“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以《红楼梦》为个案,以霍克斯及闵福德的译本为切入点,选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这四位典型的人物进行以点带面的典型性研究,探讨了女
通过加速时效方法研究Au20Sn/Au微焊点钎焊工艺参数与镀Au层的消耗和Au20Sn/Au界面化合物(IMC)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焊点在150℃时效条件下,钎焊温度一定时,高温液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