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初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自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它是在原有的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高效而充满活力地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课伊始,采用合适的导入
  合适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也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上课伊始,我们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故事导入、讨论导入、音乐导入、示范导入或者谈话导入等。不论是哪一种导入的方法,只要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合适的好的导入方法。因为导入只能占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的时间,不能因此改变了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入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短小精悍、极其独特或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更强烈的效果。
  二、告诉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的目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和其他的科目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准确精炼而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的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告知学生学习目标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把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记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一点,因此可以采取口头宣誓的方式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三、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的了解
  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什么类型的人来学习,无一例外地都要对学习内容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同样如此。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也可以由教师出示问答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一般来说,初步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技能,学习这些知识或技能需要做哪些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这些内容有怎样的价值等等。学生在初步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给予讲解和示范
  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经过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对知识给予详细而精准的讲解和示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讲解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般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精准简练,既要保证所讲解的内容是科学的,又要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理解透彻。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按照科学的顺序安排示范动作,并且尽量干净利落、清楚明白,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的操作,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动作步骤。而关于讲解和示范的关系方面,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在前面都可以,二者同时进行也可以,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就可以。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之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仅仅通过听和看,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这一知识或者技能,还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完全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的步骤学生可以独自完成,当遇到自己有疑问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姿态,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指正。如果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下放自己的权利,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树一帜的作品,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六、课后重视讲评和总结
  学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讲评。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评,讲出作品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值得提倡和保持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让学生对劳动的成果有正确的认识,有益于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认识的提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讲评之后,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说明自己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既要有知识层面的,也要有思想层面的。通过教师讲评和学生总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还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劳动与技能课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需要教师以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提高为基础,采用多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健康而又全面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信息和他人的帮助和合作,将学习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建构主义者强调的重点,它也是实现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前提,更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应用;方法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
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衔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落实学生主体观,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新课程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训练,而有时忽略了“写”的训练。然而“写”作为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却是其中综合性最强而又最难的。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育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写作技能策略的养成,导致了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
高中生的兴趣明显分化,自我意识成熟,具有各学科系统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理解能力,独立性和自觉性增强,抽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己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活动的自主意识或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化,已经能够意识到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智力活动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明确。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
摘 要:近些年,有效教学的呼声愈来愈高,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是层出不穷。在一线教学过程中,近些年导学案正在受到师生的青睐,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初中英语作为普及英语常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实,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本文中,笔者依据现有的学情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
阅读,对个人的成长,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使人智慧、文明而高尚;人类的发展,进步,阅读,亦有重要的意义:她使人类理智、繁富而完美……因此,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  “阅读是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提高阅读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  下面探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