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就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导、读、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语言技能在读的方面的五级要求之一:要求初中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并且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我们历来重视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提高不大,主要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正确率低等。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两方面:
  问题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阅读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听听录音,翻译成中文,讲讲语言点,做做练习,对对答案”,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学生是否能在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教师讲的过多,学生思维太少,学生被动接受过多,自主学习过少,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
  问题二:完全开放式教学。名为阅读课,但学生在整堂课中根本就不用打开课本阅读,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热热闹闹地“活动”。教学方法虽然丰富、新颖,学生感到有知有味,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未能真正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阅读课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既能不落俗套,又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呢?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又应如何兼顾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中采用“导、读、练”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导读(Presentation):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课科学合理,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轻松愉快地进入阅读程序。导课方式多样,可以介绍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必要的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通过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身边的一些事情的讨论引出课文的内容。
  1.1 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歌曲等,通过提问或欣赏,引出新单词,进行必要词汇的词汇教学。例如教八年级下册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由于学生对机器人只有较抽象的概念,我就从网络上找来的有关机器人的图片和录像短片让学生看,并且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学生们看到机器人的画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尤其是男生,他们的思维立刻被打开了,纷纷举手回答:
  They look like a spider.
  They look like a snake.
  They look like a man/the humans.---
  这样不仅自然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1.2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准备阅读材料中所提及人物的信息,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八年级下册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在课前用课件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美国的911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
  1.3 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例如八下Unit1教学时,我在出示机器人图片时,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reading is about?
  S1:It’s about the robots in the future.
  S2:It’s about how to use the robots.
  S3:It’s about what the robots look like.---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我都笑而不语,只是自然地过度到下一个环节。学生们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阅读课的下一个环节。
  2 阅读:阅读课的主旋律就是阅读,教师应从整体语篇出发,结合Reading后面的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内涵、推测作者意图等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训练也可以分二步:
  2.1 速读(Skimming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可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2 细读(Intensive reading ):细读是阅读的核心。学生通过有目标的细读,加大信息量的输入,掌握全文的结构脉络,从而把握文章的要领,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Are there any fun ways encouraging people in China to speak English?What are they?
  ②What suggests ways for Beijingers to take an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③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o sing English songs?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笔者也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主题句等)。本课作者就是试图通过来自全国各地24位歌手唱流行英语歌曲的表现和俩位冠军的切身体会谈学唱英语歌的好处,进一步谈到其他学习英语的快乐方法,旨在鼓励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快乐方法。
  3 练:
  3.1 复述(Retelling):是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口头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复述的同时,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同学们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勇气。
  3.2 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或扩写等。这种延伸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在Go for it!八年级下册Reading部分的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进行了以上的教学活动后,尤其是在复述文章之后,巩固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新加坡有了明确的认识后,从此引出回家作业———书面表达,Hangzhou,our beautiful hometown.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所学的阅读材料,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3 讨论或评论。学生以四人组或六人组为单位,讨论所读材料,或与材料有关的延伸内容的讨论。如在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课后练习。作为班主任,在宽松的氛围中,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3.4 课外拓展阅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注意材料不宜过难,体裁最好以故事、寓言或幽默笑话为主;体裁选择一应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中采用“导、读、听、述”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速读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细读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②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③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Cognition)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念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 由立发《英语阅读-提高与超越》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出版社,1993
  [3] 郝振甫《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1-0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  1 感悟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阶段,在高中阶段开设校本选修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高中阶段的校本选修课如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7-01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教育意义深远。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1  基本不等式aba+b2(a0,b0)有一些变形式:a+b2ab(a0,b0),  a2+b22ab(a,b∈R),a2+b2 (a+b)22(a,b∈R),ab(a+b2)2(a,b∈R)它们在求解某些最值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用途。  例1.已知x>2,求函数y
期刊
【摘要】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主要基于四点认识:①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②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阅读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③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④诵读法是许多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分子的钟爱。  【关键词】 诵读;汉语言语音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2-01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已经悄然引人注目,模糊语言也被人们频频提及。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或者模糊词组,集中体现在词义的模糊性方面,词义模糊指的是反映在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不清晰及客观对象性态的某种弹性和伸缩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
期刊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3-01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阅读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8-01    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小学的习作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把老师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作文追求高大全的思想内容,追求不切实际的表达形式。结果,小学生的习作不符合现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没有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空话连篇,造成千文一面的新八股,小学生习作变成文字游戏,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应该相应地采取新的教育措施。当然,上有政策,下有政策,面对90年后学生的新的特征,我们作为教育事业工作者,该怎样适应新时代的新学生呢?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与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