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理论把现代企业的性质定义为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种可以与市场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也就是说,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围绕企业的契约性,在科斯之后先后产生了资产专用性理论、团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证券设计理论和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这些理论对现代企业性质的某一方面应该说都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就单独一个理论来解释现代企业的性质,显然是远远不足。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资本理论及企业性质的反思和再认识,人力资本开始逐步进入现代企业理论的重点研究视野。周其仁认为,整个资本只分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种形态,而现代市场里的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应该讲,就周其仁对资本的分划是比较的恰当,也是切合实际的。但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义应该说是尚有欠缺,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指企业家经营能力,实质上等同于普通人力资本的定义,混淆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普通人力资本的区别。
张维迎模型下的企业家内涵评述
要研究企业家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企业家模型就是张维迎笔下的个人财富模型的企业家。张维迎在他的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年)中,以现代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资本及资本家在选择企业家时的信息优势。他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建立了一个企业家的二维模型,用以解释一个经济学争论已久的命题,即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相反。这里存在关键的两点:①在社会分工中,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由于人们在经营能力和个人财富组合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决定了在企业中的分工是不同的:有资本无能力者成为资本家,有能力无资本者成为管理者,既有能力又有资本者就成为企业家,既无能力又无资本者只能成为工人;②市场根据什么样的信息来甄别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张维迎认为,个体以“拥有的财富”向市场传递了企业家能力的信号,即某个人“手里拿着钱,口里喊着自己有企业家能力。……资本家或工人就根据其手里的钱来判断他或她具有企业家能力”。
这一模型对研究企业家的决定和成长机制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尤其是“个人财富是企业家能力的显示信号”的结论给人很大的启发。但该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①模型对经营能力只作了静态的、先验性的处理,即某些人天生就具有企业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不具备此种能力。这种说法是不令人信服的。②模型对“个人财富”变量的定义过于简单(认为就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没有进一步将“个人财富”进行划分。③将个体拥有的财富作为企业家能力的显示信号,虽有利于分析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但却忽视了个人财富积累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富本身)的信号显示作用。④该模型对创业型企业家的决定和企业生成机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对于常态的企业家,即创新型企业家的决定和企业成长机制却显得力不从心。⑤该模型是以古典企业的生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家的决定与企业生成的制度环境具有自然的、演进的性质。严格说来,张维迎笔下的企业家模型实质上论述的是古典意义上的创业型企业家。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函数构成及分析
以张维迎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个体成为企业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非人力资本,用以创业(或创新),这是成为创业或创新型企业家的一个必要条件条件;二是个体必须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这是成为企业家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充分条件;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个体的经营能力,将财富与能力完全割裂开来。这实质上没能完全定义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真正内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应该结合个体的经营能力与拥有的财富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把握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个体拥有的财富应该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创业或创新型企业家所需的非人力资本资本从来源、形态及归属可分为三个部分①个体继承资本(包括接受馈赠),它只是个体的先天优势的体现②后天积累的个体积累资本,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收入的累积(在此排除掠夺、投机取巧等非法获取的资本),这是个体成为企业家最为重要的体现,因为它是个体知识能力的直接体现,是个体知识能力所创造的结果③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各种社会网络资源,可以称之为个体关系资本。
个体能否成为企业家主要是在下列两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一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二是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因素。
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一个由个体的知识与能力、个体所积累的个体积累资本和个体关系资本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统一于个体的身上。其预期收益是个不确定性程度和隐藏程度都较高的信息。个体的知识与能力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难以直接观察的信息;而个体积累资本和个体关系资本则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信息,而往往又是识别个体是否有企业家能力的标志。如果用H表示企业家人力资本;Kn表示知识与能力,Kp表示个人积累资本Ks表示个人关系资本,那么企业家人力资本函数可以记作:H(Kn,Kp,Ks),H是Kn、Kp、Ks的增函数。在这个企业家人力资本函数中,H不是Kn、Kp、Ks的简单相加,而只是一组相关的变量,其中Kn是主变量,直接决定着H值的大小;Kp对Kn是信号功能,对Ks则是增函数(财富决定、影响个体的社会声望、信用程度、社会关系等);Ks对Kn具有双重功能。应该说,在分析和观察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时,应该综合地考察这三个变量,而不能离开企业家人力资本整体仅仅分析变量Ks。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的函数里H(Kn,Kp,Ks),企业家人力资本含有非人力资本的成份,肯定了个人财富对企业家识别的重要性,拓展了张维迎个人财富模型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义,也修正了周其仁关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划分。
如果将个体经营能力与个体拥有的财富割裂开来考察个体,个体的企业家能力(企业家人力资本)确实是一个隐藏的、不易观察的信息。但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角度看,这些信息就会露出“马脚”。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自我甄别
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取决于个体努力程度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个体先天性因素不是人力资本本身,但它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成本。因此个体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实际也就完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自我甄别,也是个体自动地显示自己的是否具有企业家资格的真实信息的过程。企业家人力资本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过努力获得的。个体成为企业家所进行的人力资本积累,总会留下积累的“痕迹”(如个体所积累的财富和所建立的社会关系)。这样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就把原本认为是纯粹的、别人毫不知晓的私人隐藏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自动地显示出来。所以,可以把人力资本积累过程看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一个过滤装置,其显示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信息应该是最有效的。不过,这里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制度环境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作为进一步的总结性分析,我们不妨设En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非企业家人力资本之间的临界值,当个体的人力资本(H)积累到H≥En时,个体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而En的性质、内容以及数量等是由社会制度环境决定的。对En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它是社会中已经被认为是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个体的行为模式的集合。即:Pn[i]∈En,i=1,2,3,…n(Pn[i]是某个被社会认为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个体模式)。由于En包含了已经被认为是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个体,因此它对社会中具有企业家偏好的个体提供了范式和标准。也正因为如此,在不同制度环境中,该阀值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内容,或者说不同时代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如果说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有什么共同点话,那就是存在于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企业家人力资本都是一种异质性生产要素。
综合全文,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不仅仅指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企业家后天积累的非人力资本及其建立的社会关系同样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内涵;在现代企业合约中,非人力资本雇佣企业家人力资本。
(摘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张维迎模型下的企业家内涵评述
要研究企业家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企业家模型就是张维迎笔下的个人财富模型的企业家。张维迎在他的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年)中,以现代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资本及资本家在选择企业家时的信息优势。他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建立了一个企业家的二维模型,用以解释一个经济学争论已久的命题,即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相反。这里存在关键的两点:①在社会分工中,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由于人们在经营能力和个人财富组合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决定了在企业中的分工是不同的:有资本无能力者成为资本家,有能力无资本者成为管理者,既有能力又有资本者就成为企业家,既无能力又无资本者只能成为工人;②市场根据什么样的信息来甄别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张维迎认为,个体以“拥有的财富”向市场传递了企业家能力的信号,即某个人“手里拿着钱,口里喊着自己有企业家能力。……资本家或工人就根据其手里的钱来判断他或她具有企业家能力”。
这一模型对研究企业家的决定和成长机制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尤其是“个人财富是企业家能力的显示信号”的结论给人很大的启发。但该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①模型对经营能力只作了静态的、先验性的处理,即某些人天生就具有企业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不具备此种能力。这种说法是不令人信服的。②模型对“个人财富”变量的定义过于简单(认为就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没有进一步将“个人财富”进行划分。③将个体拥有的财富作为企业家能力的显示信号,虽有利于分析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但却忽视了个人财富积累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富本身)的信号显示作用。④该模型对创业型企业家的决定和企业生成机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对于常态的企业家,即创新型企业家的决定和企业成长机制却显得力不从心。⑤该模型是以古典企业的生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家的决定与企业生成的制度环境具有自然的、演进的性质。严格说来,张维迎笔下的企业家模型实质上论述的是古典意义上的创业型企业家。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函数构成及分析
以张维迎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个体成为企业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非人力资本,用以创业(或创新),这是成为创业或创新型企业家的一个必要条件条件;二是个体必须具有经营企业的能力,这是成为企业家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充分条件;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个体的经营能力,将财富与能力完全割裂开来。这实质上没能完全定义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真正内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应该结合个体的经营能力与拥有的财富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把握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个体拥有的财富应该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创业或创新型企业家所需的非人力资本资本从来源、形态及归属可分为三个部分①个体继承资本(包括接受馈赠),它只是个体的先天优势的体现②后天积累的个体积累资本,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收入的累积(在此排除掠夺、投机取巧等非法获取的资本),这是个体成为企业家最为重要的体现,因为它是个体知识能力的直接体现,是个体知识能力所创造的结果③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各种社会网络资源,可以称之为个体关系资本。
个体能否成为企业家主要是在下列两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一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二是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因素。
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一个由个体的知识与能力、个体所积累的个体积累资本和个体关系资本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统一于个体的身上。其预期收益是个不确定性程度和隐藏程度都较高的信息。个体的知识与能力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难以直接观察的信息;而个体积累资本和个体关系资本则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信息,而往往又是识别个体是否有企业家能力的标志。如果用H表示企业家人力资本;Kn表示知识与能力,Kp表示个人积累资本Ks表示个人关系资本,那么企业家人力资本函数可以记作:H(Kn,Kp,Ks),H是Kn、Kp、Ks的增函数。在这个企业家人力资本函数中,H不是Kn、Kp、Ks的简单相加,而只是一组相关的变量,其中Kn是主变量,直接决定着H值的大小;Kp对Kn是信号功能,对Ks则是增函数(财富决定、影响个体的社会声望、信用程度、社会关系等);Ks对Kn具有双重功能。应该说,在分析和观察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时,应该综合地考察这三个变量,而不能离开企业家人力资本整体仅仅分析变量Ks。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的函数里H(Kn,Kp,Ks),企业家人力资本含有非人力资本的成份,肯定了个人财富对企业家识别的重要性,拓展了张维迎个人财富模型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义,也修正了周其仁关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划分。
如果将个体经营能力与个体拥有的财富割裂开来考察个体,个体的企业家能力(企业家人力资本)确实是一个隐藏的、不易观察的信息。但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角度看,这些信息就会露出“马脚”。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自我甄别
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取决于个体努力程度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个体先天性因素不是人力资本本身,但它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成本。因此个体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实际也就完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自我甄别,也是个体自动地显示自己的是否具有企业家资格的真实信息的过程。企业家人力资本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过努力获得的。个体成为企业家所进行的人力资本积累,总会留下积累的“痕迹”(如个体所积累的财富和所建立的社会关系)。这样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就把原本认为是纯粹的、别人毫不知晓的私人隐藏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自动地显示出来。所以,可以把人力资本积累过程看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资格的一个过滤装置,其显示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信息应该是最有效的。不过,这里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制度环境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作为进一步的总结性分析,我们不妨设En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非企业家人力资本之间的临界值,当个体的人力资本(H)积累到H≥En时,个体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而En的性质、内容以及数量等是由社会制度环境决定的。对En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它是社会中已经被认为是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个体的行为模式的集合。即:Pn[i]∈En,i=1,2,3,…n(Pn[i]是某个被社会认为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个体模式)。由于En包含了已经被认为是拥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个体,因此它对社会中具有企业家偏好的个体提供了范式和标准。也正因为如此,在不同制度环境中,该阀值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内容,或者说不同时代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如果说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有什么共同点话,那就是存在于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企业家人力资本都是一种异质性生产要素。
综合全文,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不仅仅指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企业家后天积累的非人力资本及其建立的社会关系同样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内涵;在现代企业合约中,非人力资本雇佣企业家人力资本。
(摘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