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一个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究,作者认为心理健康辅导技巧的应用对于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学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灵活、有效地将此技巧应用于班主任工作中,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健康辅导技巧 班主任工作 个体辅导 团队辅导
心理学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辅导是每名教师必备的技能。在读书时我曾经很怀疑心理辅导对班主任工作有多大用处,而在做了几年班主任工作之后我不得不叹服:离开了对心理学的研究及对心理辅导技巧的应用,班主任工作将举步维艰。
心理健康辅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可分为个体辅导和团队辅导两种类型,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针对问题的涉及范围及不同性质分别应用。以下我将在个体辅导实践中的认识归纳如下。
一、归因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或出乎教师预料的事情,由于这些学生总是会给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很难对这类学生产生好感,但又不得不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改正已有的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教师工作的根基存在问题:基本态度错误。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教师都面临类似的问题。这类学生的行为无法引起教师的好感,如果教师表现出欣赏,也是违心的。的确,违心的爱是欺骗不了学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应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即教师要找出学生犯错误的根源。例如,我班的xx同学,新生报到刚进入班级就到处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如他在初中是如何不听老师的话而老师又怎样拿他无可奈何,等等,以显示自己如何厉害。在班级中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对他的言行我很讨厌。经了解,我得知原来这名同学从小离开父母,在奶奶家长大,初中后一个人从长海县到大连读书,父母只负责给他生活费,由姑姑照顾他的生活。正是由于他在幼儿时的依恋期没有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在青少年期没有得到家长的呵护而缺少安全感,因此他的言行实质上是在隐藏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是为了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或欺负自己而做的一种自保行为。
当我为学生的行为归因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但无法讨厌、憎恨他们,反而非常同情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这就为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同时,正是因为找到了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经。
二、共情
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是一种常用的工作形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效果较好,而某些教师经过交谈仍不能走近学生,学生也不愿意把心里的想法向其讲述,产生这种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是否会在谈话中运用“共情”的技巧。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同其他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过程一样,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向阶段”,即最表层的自我暴露;第二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第四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属于感情交流阶段(第三阶段)。因为谈话中既要为内容把握方向,又要力图随意、轻松、愉快,就不得不使用一些技巧,这其中就包括“共情”。“共情”是指真诚地站到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自己的心灵及情感与对方产生共鸣。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体验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就无法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建立稳固、融洽的关系,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只有班主任真正地快乐学生的快乐、痛苦学生的痛苦的时候,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回避自我防御
“自我防御”是个体维持态度稳定性的重要方式,同时是态度改变碰到的最大障碍。任何态度的改变,都必须遵循自我防御回避原则;否则,态度改变的努力所诱发的将不是态度的变化,而是主体强烈的自我防御,努力可能反而使人们的原有态度更稳定。态度改变的努力只有在避开自我防御抵抗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对个体发挥实质性影响,促使其态度发生变化。例如:有些学生不爱学习,其归因于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在学生没有回避自我防御的情况下强迫学生学习,其结果可能是使学生更加厌学。在弱化学生自我防御时,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对学生既有的态度不是采取简单的否定立场,而是通过适当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弱个体的自我防御倾向。如对待厌学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指出不学习是不对的,而是应先认同学习生活是比较苦的一件事,像他这样不学习又要每天坐几个小时是很辛苦的,老师很理解他的不易;甚至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不爱学习的行为,结果反而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以及只要他付出努力,就可以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计划,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赞美先行,善意提醒,从提及自身错误入手等方法,都是回避自我防御的有效手段。比如,对待青少年早恋问题,如果将两人强行分开,则不但不能够改变学生对早恋的态度,反而会使他们更坚定自己相恋的态度与立场;相反,如果不是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进行善意的沟通,鼓励他们通过相处加深对对方的认识,倒很可能让他们重新审视早恋的问题。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应用性阐述,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应渗透于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发现、挖掘,并使其为我们的工作所用,使班主任工作更科学、合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辅导技巧 班主任工作 个体辅导 团队辅导
心理学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辅导是每名教师必备的技能。在读书时我曾经很怀疑心理辅导对班主任工作有多大用处,而在做了几年班主任工作之后我不得不叹服:离开了对心理学的研究及对心理辅导技巧的应用,班主任工作将举步维艰。
心理健康辅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可分为个体辅导和团队辅导两种类型,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针对问题的涉及范围及不同性质分别应用。以下我将在个体辅导实践中的认识归纳如下。
一、归因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或出乎教师预料的事情,由于这些学生总是会给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很难对这类学生产生好感,但又不得不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改正已有的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教师工作的根基存在问题:基本态度错误。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教师都面临类似的问题。这类学生的行为无法引起教师的好感,如果教师表现出欣赏,也是违心的。的确,违心的爱是欺骗不了学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应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即教师要找出学生犯错误的根源。例如,我班的xx同学,新生报到刚进入班级就到处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如他在初中是如何不听老师的话而老师又怎样拿他无可奈何,等等,以显示自己如何厉害。在班级中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对他的言行我很讨厌。经了解,我得知原来这名同学从小离开父母,在奶奶家长大,初中后一个人从长海县到大连读书,父母只负责给他生活费,由姑姑照顾他的生活。正是由于他在幼儿时的依恋期没有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在青少年期没有得到家长的呵护而缺少安全感,因此他的言行实质上是在隐藏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是为了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或欺负自己而做的一种自保行为。
当我为学生的行为归因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但无法讨厌、憎恨他们,反而非常同情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这就为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同时,正是因为找到了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经。
二、共情
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是一种常用的工作形式,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效果较好,而某些教师经过交谈仍不能走近学生,学生也不愿意把心里的想法向其讲述,产生这种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是否会在谈话中运用“共情”的技巧。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同其他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过程一样,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向阶段”,即最表层的自我暴露;第二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第四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属于感情交流阶段(第三阶段)。因为谈话中既要为内容把握方向,又要力图随意、轻松、愉快,就不得不使用一些技巧,这其中就包括“共情”。“共情”是指真诚地站到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自己的心灵及情感与对方产生共鸣。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体验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就无法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建立稳固、融洽的关系,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只有班主任真正地快乐学生的快乐、痛苦学生的痛苦的时候,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回避自我防御
“自我防御”是个体维持态度稳定性的重要方式,同时是态度改变碰到的最大障碍。任何态度的改变,都必须遵循自我防御回避原则;否则,态度改变的努力所诱发的将不是态度的变化,而是主体强烈的自我防御,努力可能反而使人们的原有态度更稳定。态度改变的努力只有在避开自我防御抵抗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对个体发挥实质性影响,促使其态度发生变化。例如:有些学生不爱学习,其归因于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在学生没有回避自我防御的情况下强迫学生学习,其结果可能是使学生更加厌学。在弱化学生自我防御时,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对学生既有的态度不是采取简单的否定立场,而是通过适当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弱个体的自我防御倾向。如对待厌学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指出不学习是不对的,而是应先认同学习生活是比较苦的一件事,像他这样不学习又要每天坐几个小时是很辛苦的,老师很理解他的不易;甚至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不爱学习的行为,结果反而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以及只要他付出努力,就可以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计划,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赞美先行,善意提醒,从提及自身错误入手等方法,都是回避自我防御的有效手段。比如,对待青少年早恋问题,如果将两人强行分开,则不但不能够改变学生对早恋的态度,反而会使他们更坚定自己相恋的态度与立场;相反,如果不是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进行善意的沟通,鼓励他们通过相处加深对对方的认识,倒很可能让他们重新审视早恋的问题。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应用性阐述,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应渗透于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发现、挖掘,并使其为我们的工作所用,使班主任工作更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