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活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明了学生掌握方法可以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让学生通过想、说、做、用等多种活动,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探索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给学生提供想数学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要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猜想的机会和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允许学生猜想错误。对敢于猜想、猜想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还要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猜想。在学习新知时应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猜想,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想的,促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猜想。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于是,我启发道:“那么,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求三角形的面积与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找到求面积的方法?”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二、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和空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问题往往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让学生慢慢学会说。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而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这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经过学生相互交流,得出了应是2时55分,还有的同学说出了好办法并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一知识。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锻炼,并从“说”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三、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和空间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实行“再创造”。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操作空间,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观察、分析,既可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也能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合理组织、调控,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高潮,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
  如在学习“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教师让学生从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绳子等材料中,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折一折、比一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探究出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提倡,学生不仅要在引进新知识、讨论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在巩固新知识阶段更应主动参与,要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给学生提供用数学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分类”后,教师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把书包中的书、本子等进行分类摆放,这样找起来方便,可节省时间。或让学生整理衣柜,把衣柜中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寻找。又如学完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到超市购物,自己算一算要花多少钱,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
  数学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想、说、做、用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林科院子弟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关键时期,教师教学把握得好,学生的写作兴趣则大增,事半功倍,可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教学把握得不好,学生则失去作文的兴趣,对作文望而生畏,无疑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带来麻烦。  怎样把握好三年级作文教学呢?  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特点。三年级学生大多八九岁,掌握的字、词、句非常有限,他们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他们的联想能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让学生展示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无原则地尊重也是不行的,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如果总是鼓励和赞扬,而不予以辨析正误,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会给
新课程理念的更新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广大教师开始追求文本的多元解读,追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追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仅仅是知识,教材也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主题。因此,在与教材对话时,我们教师一定要记住这样的理念:我是用教材教,而不
本文结合自己学习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丰富教学实践的作法,浅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通过图文并茂、音像合一的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的直观特点,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利用PowerPoint多媒体文稿演示模式制作课件,上课时调控教学更灵活,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学效果更明显。为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