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中学语文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段时间,众多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走向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语文教学有些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的境界,以至于有些学生们害怕上语文课,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细想起来,要想真正重启语文乐园的这扇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们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最好多说些名言名句的诗句,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读报的时间,把每周星期天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我试着组织了三个学生扮演记者,像模像样,给她们设计了尖锐的问题,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既握手又谈笑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笑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此举,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化了,使课堂变成了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8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在课本中找一篇美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我,我将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学习乐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开展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立足点,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提供开放多元的数学问题,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形式多样的思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中,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也是教育工作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更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教育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动性。从目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单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班方法,需要用智慧去播种,用汗水去耕耘,用爱心去浇灌,才使班级工作秩序井然,有条不乱。下面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略谈几点体会  一、德智体美,德
从事教学二十余年,我自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是活跃儿童大脑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点,同时辅以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情愫,唯其如此,才能让数学走进他们的视
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依据。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给语文教师指定了教育教学的方向。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教育教学,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成绩必将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当新课程标准在教改领域并结合新教材在我省我市开展得正如火如荼之时,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并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一些做法,就语文教育教学该如何贯彻落实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好语文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小学生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书写、语言、结构、认识和思想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因此,作文批改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淡化精批
目的:对10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在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的规范化、客观化上,提供较为
【摘要】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学科,是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真实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长期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许多内容体现了学科融合的特点。但是在音乐课上如何合理安排内容、设定环节,真正做到学科的融合,体现音乐本性,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