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医生建设 推动责任制服务开展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浦东沿江中心区域,紧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服务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户籍人口5.8万。区域卫生资源丰富,有仁济东院、中美儿童医学中心两所大型医疗机构和南浦妇科医院(民营)。中心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3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2012年门诊人次34.5万,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历史沿革
  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历史变迁,是上海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缩影。1956年塘桥地区6名个体开业医生和1名护士成立了东昌区第八联合诊所;1964年更名为塘桥地段医院,增加了防疫工作;1985年原川沙县严桥乡卫生院并入塘桥地段医院,塘桥地段医院迁址至浦东新区浦建路,中心的医疗用房得到了明显改善。2001年中心开展上海市第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6年在全国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工作的大背景中,中心转制为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创建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标准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 整合资源,服务社区
  塘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街道民生工作的重点之一。2009年塘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注册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塘桥街道居家健康服务社”,整合了仁济医院东院、中美儿童医学中心、HOPE基金会、南浦妇科医院、塘桥街道办事处、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地企业等社区资源,并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参加。机构成立了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塘桥社区的健康需求,确定开展的健康服务项目。街道政府每年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项目投资,服务社也向社会基金投标,募集社会资源服务塘桥社区居民。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在塘桥社区的健康决策、项目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培育责任主体,发展服务群体
  中心与仁济东院地处同一街区,物理零距离。三级医院的设备齐全,药品使用范围广泛,强邻之下,中心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2008年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仅8600人,给社区慢性病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巨大的困难。
  发展稳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对象成为中心的首要问题。2009年,中心开始实施“客户经理”管理模式,培育全科医生发展稳定的服务对象。并开发了签约信息系统(该系统后被浦东新区推广到各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单位应用),该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全科医生服务签约对象和服务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中心还进行了家庭医生绩效奖励机制改革,激励全科医生的工作。为增加服务对象的价值体验,中心给予签约的责任全科医生对糖尿病、高血压两个主要慢性病单月一次给药的权限,使患者配药烦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针对医保总量控制带来的问题,中心开发了配套软件,进行单病种用药成本管理。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也为以后中心的家庭医生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2012年11月,与全科医生签约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达8696人,经常利用中心基本医疗的对象达到了14000人。
  4 借力家庭医生制改革,实现跨越发展
  2010年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制服务改革试点区,开始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改革,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浦东新区首批6家试点单位之一。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全科医生为签约的居民提供便捷、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将更多基本医疗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实现更有效的防治结合。
  2009年中心启动的内部改革,很好地契合了家庭医生制改革的要求。中心的工作重心聚焦在提供针对性服务和落实防治结合两点上。2011年,中心进行糖尿病、高血压两个主要慢性病预防控制路径及信息化管理的探索,根据国家指南和国家公共卫生操作规范要求,编制相关的预防路径和控制路径,对相关的任务进行明确界定,并通过信息化使任务及时在全科医生工作站界面提醒,帮助全科医生在信息系统的引导下,为签约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实现了全科医生在两病中融合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综合服务,有效提高了慢性病的管理率和达标率。
  预防控制路径对于任务和绩效目标的明确界定,使中心对全科医生的绩效评价,从过程评价转向了部分目标评价,中心对全科医生的主要评价指标有签约居民数、预防控制路径任务落实数、两病控制达标率、单病种年度用药成本控制率、签约居民流失率,通过结果性绩效评价指标的引导,使家庭医生制度在全科医生的个体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贯彻,促进了中心的发展。
  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积极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使中心在家庭医生制度改革中赢得了先机。家庭医生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心将紧紧围绕责任服务、针对性服务、综合服务、有效果服务,发展配套的适宜技术,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青浦区东北部,前身为华新镇卫生院,创建于 1958年,2001年12月由于行政区域调整与凤溪卫生院合并组成现在的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10月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入新址。中心占地面积22 600 km2,业务用房7 280 km2。中心下设凤溪卫生服务分中心和19个村卫生站(室)。中心目前拥有职工10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43人;硕士
期刊
“从医犹如航海,既有着浩瀚无垠的壮观,也有波涛汹涌的险恶,但是只要你有着博爱的精神和博学的态度,终有一天会体味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喜悦。”这是一位教授在教育年轻医生时的一番肺腑之语,而他正是用这种精神和态度30余年如一日完美地进行着诠释,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周新教授。  周新教授1976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工作至今,1995年起任上海市第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嘉定区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圆形分布法对2005-2010年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角度离散度指标r值、平均角、推算高峰日,并进行雷氏检验。结果:嘉定区2005-2010年水痘总发病数为6 091例,年发病率最高在2008年,为109.29/10万;14岁以下的儿童占63.22%。季节性趋势较为明显,r值分别为0.60和0.63(P<0.05),第1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浦东三林及周边地区乡村医生的工作现状及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情况,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浦东新区三林及周边的北蔡、川沙、合庆地区161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1名乡村医生中男41名,女120名,平均年龄为(48.2±3.1)岁。43.5%的乡村医生参加过全科医学相关培训,46.0%的乡村医生有意愿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结论:完善现有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模式
期刊
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98年,坐落于嘉定区中心地带,主要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七大职能。中心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中心现有员工120人,其中硕士20余名,本科60余名;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33名。设置业务科室10个,行政
期刊
2012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的制药公司为22个,2011年同期的公司数目为23个,日本卫材因销售额大幅降低而跌入60亿美元的区域。企业排名、药品销售额和研发费用投入及2011年同期增长见表1。  2012年最大的看点是诺华将占据榜首12年的辉瑞取代,成为新一届的领头羊。2000年辉瑞以90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获得支持其10年发展的重磅药物立普妥,首次跃居为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12年之
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知识产权研究所 南京 211198)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与影响因素,在理论上分析基础上,比较左乙拉西坦(Keppra)在中美上市准入情况与数据保护强度,探究药品数据保护与创新药品可获得性之间的关系。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可有效促进国外创新药品尽快进入我国市场。建议我国尽快完善药品数据保护制度,以期提高我国新药可获得性,保障公众健康福利。  关键词 数据保护
期刊
别嘌醇为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是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剂,可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①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 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③ 痛风石;④ 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 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剂型为片剂。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期刊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奉贤区西端,服务区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6 665人,其中户籍人口24 425人、65周岁以上老人3 976人。中心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7 850 m2,核定床位50张;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中心现有职工73人,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23人,注册全科医师14名。下设中心村卫生室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探索社区医疗机构实施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2-3月对上海市徐汇区4家社区医疗机构239名从业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239名从业人员中,完全了解临终关怀服务概念、内容、职责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9.8%、49.4%、43.5%。有86.6%的从业人员表示全力或一定程度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