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爱情”到“玩手机”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一帮高二的孩子谈爱情,一会罗密欧朱丽叶,一会张生崔莺莺,一会梁山伯祝英台,一会牛郎织女,一会焦仲卿刘兰芝……明明讲的是经典爱情故事,却被一帮熊孩子扯到了“玩手机”。
  别急,慢慢看。
  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课堂教学。我问:“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是多少?”学生几乎异口同声:“0。”我说:“不对,是正250和负250。”于是他们又嬉皮笑脸答:“加在一起是0。”这下,课堂马上活跃起来了,解同学耷拉的脑袋开始竖立,杨同学惺忪的脸上笑意盎然……哼,想在课堂上睡觉,没门。我又问:“罗密欧和朱丽叶第一天钟情,第二天成亲,第三天殉情,莎士比亚到底想表达什么?”大家七嘴八舌,一个熊孩子突然跌出一句:“在一起!”我一笑,他们立马笑得东倒西歪,一副嘻哈的模样;我一板脸,他们又立马一本正经,装出认真思考的样子。尽管站起来回答时思维混乱颠三倒四离题万里,但那课堂表演的功夫还真不赖,一帮戏精!
  好吧,在一起就在一起,顺着你们喜欢的话题来,我就不信我驾驭不了你们。“那为什么为了在一起就可以不顾一切呢?甚至死也不怕?”“冲动!”熊孩子们嚷嚷。我乘机接过话题:“嗯,是冲动,罗密欧冲动,朱丽叶冲动,甚至连最该理智的教堂长老也冲动,罗密欧把他们的情况一说,长老竟然就答应给他们主持婚礼。事情败露后,还继续冲动帮助他俩私奔。结果呢,好心办了坏事,两个孩子都没了。”
  “冲动是魔鬼!”熊孩子们继续嚷嚷,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会说这句话。
  “在这场戏里,有赢家吗?”我问。
  “没有。”学生答。
  “真没有?”我继续问。
  “真没有。”他们肯定地答。
  “那你们刚才还嚷嚷着在一起,他们在一起了没有?”我说。
  “在一起了,可惜死了。”他们乱七八糟地发言。
  “死了也是在一起啊,在一起的目的达到了吗?”我问。
  “嗯嗯,达到了。”这下他们回答得很划一。
  “谁让他们达到的?”我继续问。
  “长老。”学生答。
  “谁让长老这么做的?”我继续提问。
  “……”学生默然。
  “莎士比亚!”突然一个机灵的学生爆出一句。
  “对啊,是莎士比亚让长老去实现罗密欧朱丽叶在一起的理想,所以谁赢了?”我说。
  “哦!莎士比亚赢了。”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
  “明确地说,应该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赢了。”我总结道。
  本来,课文上到这儿也差不多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了,但又担心熊孩子们也会学戏中男女的行为殉情什么的,罪莫大焉!所以还得回到现实和理智。语文是培养情商的,但总不能鼓动他们去死,人没了,生活还剩什么?
  于是我又抛出个话题:“假如你们也遇到个自己喜欢的人,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在一起,你们该怎么做呢?”
  “殉情!”又半认真半嘻哈上了。
  “真殉情?”我一反问,他们就笑。
  “那谁来说说该怎么做?”我问。
  “没经验。”一个说,一群人跟着说。
  “那你们干什么有经验?”我问。
  “玩手机。”好多人答。
  “玩手机有经验对吧,那我们就谈玩手机。”以为扯到玩手机老师我就拿你没辙了?正好借此机会好好教育教育你们,给我听着:
  “罗密欧看上了一个高端手机,基于各种原因他知道父母肯定不会出钱给他买手机也不会让他玩手机,于是他找机会去接触手机,朱丽叶就如他钟爱的手机。朱丽叶说,既然你那么喜欢我,那就不用你父母同意,也不用我父母同意,你带我走吧。条件是,你得保证一辈子把我这个手机当作唯一。
  “罗密欧同意了,但他没有玩手机的地方,于是长老说,没事,你带着手机到教堂玩。于是他们在长老的主持下在教堂结婚了。结果这事被双方父母知道了,朱丽叶家说,我这么好的手机怎么可以白送给仇人。罗密欧家也说,绝对不许玩仇人家的手机,于是手机被收回。于是罗密欧说,好了,要么给我玩手机,要么带着手机远走高飞,不给我玩手机,我宁可死。
  “恋爱——玩手机?跳楼?跳江?你们会吗?”
  这下,他们都不说话了。嘻哈的笑脸开始变得正经。因为学生中就有人因手机被父母、老师收走而以不读书来抵抗的,也有因早恋被阻止而要死要活的。
  “好吧,谁能说说《罗密欧朱丽叶》《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爱情故事的相同相异之处呢?”我再问。
  大家都知道情节类似,结局不同。西方爱情的结局是毁灭,中国爱情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哪怕成不了眷属也要化蝶、化鸳鸯、搭鹊桥,留个美好的幻想,中国人很早就有中国梦。
  我说:“现实就是现实,理想代替不了现实,你们有理想实现不了时,可以像莎士比亚一样把它编进戏剧里,写进小说里,让戏剧、小说、电影里的人物帮我们实现,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牛郎和织女搭成了鹊桥、焦仲卿和刘兰芝化成了鸳鸯鸟等都行。让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理想在文学作品里呈现,让生活中不可能的梦想在艺术中升华。但不要把文学艺术中的理想当现实来模仿。生活不是艺术,但艺术可以理想化地表现生活。事实可能是,崔莺莺等不到张生回来娶她,张生也没中状元,三年就出一个状元,哪能像演戏一样一转身就考个全国第一。”
  我刚想到此结束课文,不料一熊孩子又冒出个问题来:“老师,还有个区别,罗密欧朱丽叶门当户对;祝英台、崔莺莺家境都比男的好,门不当户不对。”
  对啊,说实话连我自己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被学生提出来了。罗密欧朱丽叶门当户对却因世仇不能在一起,可中国的爱情故事却因门不当户不对,且往往是女方家境远远强于男方,才没下文。“要是男方强于女方呢,行不行?”我问。学生说:“也不行。”我说:“应该行的,做小妾做陪房做丫鬟,问题能够解决。可是这女方家境强于男方……怎么解决?”
  熊孩子们说:“没办法了,私奔或殉情。”这会还真有几个学生认真思考上了,也包括我自己。
  我说,要是古代男女平等,一女能侍多夫,来个正老公、妾老公、陪房老公啥的,那他们的婚姻都不是问题了。祝英台、崔莺莺可以先找个陪房老公,再来个门当户对的正老公,问题都能解决。所以关键还在于男尊女卑的社会和女尊男卑的家境之间的矛盾。
  “哦!”熊孩子们又一次恍然大悟的样子。
  “好,下课!”
  【課后反思】上课是一场智慧的较量,要随时提防熊孩子们突然冒出来的节外生枝的问题,若脑子转得不快,这还真的成了问题。但就是因为有这些备课备不了的问题,课堂才有了挑战性和乐趣。脑子的快速转动和应变貌似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也能激发老师思考人生,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吗?
其他文献
胡奇良,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青年语文教师发展课题组成员,绍兴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学科教研大组(学科教学研究核心组)成员,绍兴市“考试与评价”项目组成员,绍兴市首届中小学教科研指导工作委员会成员。2015年8月—2017年1月在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第四中学支教。现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曾获“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比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主题论文评比一等奖,绍兴市青
期刊
2017年底,90岁高龄的文学巨擘余光中先生逝世,海内外文坛“余粉”们纷纷举行各类悼念活动来纪念这位文学大师。那么,高一学生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他呢?  2018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确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
期刊
【教學背景】  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具有难点多、份额重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回归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广大的一线教师也都密切关注着本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话题。怎样抓牢“言”去深入地品“文”,从而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是笔者在教学中始终探索的一个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一首词。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苏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需明确“整本书”的选取原则,选定“整本书阅读”的篇目,编写“整本书阅读”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及其实施方式、评价方式。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课型  “整本书阅读”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设定的学习任务群之一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引发了众多教师的关注和思考。其实,“整本书阅读”列入语文
期刊
摘 要: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而中华民族最灿烂的诗歌文化,往往被初中教学“雪藏”。初中诗歌教学,应结合统编教材对诗歌内容的编排,倡导生活与诗同行,引导文化与诗同行,指导创造与诗同行,指导学生学会教材倡导的读书方法和阅读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统编教材;生活;文化;创造  诗歌是集情感、美感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文体。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诗歌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乐教”与“乐学”的最
期刊
俞赛琼老师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示范课,这是苏轼流放黄州时写的一首词,对这首词的理解,学界是存在着一定争议的。因此,怎样引导初中学生恰当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及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俞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迎难而上,根据学生的原有起点恰当定位,巧妙引导,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下面只着重谈两点听课感受。  一、灵动  灵动在于教学环节的
期刊
摘 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病症的冷静思考,展现了在经历“人的自觉”之后,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兰亭集序》中反映的东晋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变化、精神的突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调和性,即以自我的意欲调和、持中儒道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历程。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生命意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的一场修禊宴会的经历,也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
期刊
摘 要:汪曾祺的散文呈现出清淡冲和、淡而有味的美学特征。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但若能抓住文本的矛盾之处,如对金岳霖先生眼疾情况的三次说法不一、其他教授入文与宣威火腿入画等,慢慢咀嚼,就会发现韵味无穷。   关键词:文本细读;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为著名国学大师金岳霖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分体现
期刊
摘 要:散文教学需要把握情感和审美的主旋律,言语是作者表现情感和审美世界的途径。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的教学,可以从作者在文中的陌生化用词、独特的叠词和语气词、矛盾反常的表达、多次反复的词语等独特的言语中去品味,从而体悟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审美世界。   关键词:散文教学;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言语;情感;审美  情感和审美是散文的主旋律。在散文教学中,抓住“这个人”“这一篇”独有的文本特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