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价值评价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将对中心型肺癌诊断过程中CT诊断的价值以及核磁共振(MRI)补充诊断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中心型肺癌的确诊率。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60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仅给予CT诊断,B组患者给予MRI诊断,C组患者采用A、B两组的方式来进行诊断,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A、B两组与C组的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准确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心型肺癌患者而言,单纯的CT诊断或MRI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的情况,但两种诊断方式连用则可以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
  关键词:中心型肺癌;CT诊断;MRI诊断
  中心型肺癌作为肺癌中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如不对其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不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1]。目前,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CT诊断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MRI诊断在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也开始得以应用[2]。为了对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患者,所有患者均相关诊断得以确诊,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中有8例女性,12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3—87岁,平均(54.6±2.5)岁;B组中有9例女性,11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7—86岁,平均(55.3±3.1)岁;C组中有6例女性,14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0—85岁,平均(56.3±2.7)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仅给予CT诊断,即患者入院后CT检查,选用东芝公司所生产的螺旋CT及其配套设施来进行诊断,在对其进行扫描时,将电压调整到120KV,电流控制在220mA,扫描的矩阵为512×512,其扫描范围为35cm,其在肺门区的扫描深度为2—5cm。在对患者行增强扫描时,选用非离子行造影剂,其剂量为1.5ml/kg,将其流速控制在3.0ml/s,待造影剂注射完1分钟对其病灶部位进行扫描。B组患者给予MRI诊断,采用GE公司生产的CE1.5T全身成像系统来对患者进行检查,SE序列T1WI1400/16ms、T2WI3600/87ms,其层间距为2mm,层厚7mm,对患者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横向扫描。C组患者行CT扫描后,未确诊的患者行MRI补充诊断,其诊断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见A、B两组。
  1.3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15.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其对比用卡方来检验其对比结果,a=0.05为检验指标,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未确诊的中,有2例为隐形肺炎,其余4例患者的病灶较小,因此,未被诊断出来,其余4例患者被误诊为其它疾病或其他类型的肺癌。B组的未确诊的中,有1例为隐形肺炎,其余患者因操作问题或诊断前未校对仪器而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C组患者中漏诊的1例患者为隐形肺癌,且病灶较小。A、B两组与C组的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准确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就使使得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中心型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由于其病灶组织的位置较为特殊,其在发病早期的确诊率相对较低,且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有研究资料指出,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主要起源于叶支气管以及主支气管,此类患者的早期病灶组织通常位于粘膜内,因此,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存在支气管粘膜充血、粗糙以及粘膜增厚等情况[3]。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就会在支气管内形成菜花样或息肉样肿块,并在支气管中快速蔓延,使其管壁受到破坏。一旦癌组织在患者支气管避上大量生长,就会导致支气管道变窄,使患者的支气管逐渐闭塞,并导致患者的远端肺组织受到累及,最终出现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远端阻塞性肺炎、肺气肿等症状。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且未得到及時治疗,就会导致其出现窒息死亡的情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肺癌等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CT扫描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4]。从最初的单排CT扫描仪到现在的多排螺旋CT扫描仪,各类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CT扫描可以观察到病灶部位的间接征像以及直接征像,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大量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如果CT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支气管腔明显变窄或支气管中有肿块,这说明患者已经到了癌症中晚期,这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均会造成重大影响。
  MRI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区别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并形成不同强度的MR信号,并采用灰阶成像的方式来讲扫描信号转化为较为清晰的组织解剖图[5]-[6]。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扫描过程中,MRI检查需要从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来进行扫描,以此来得到三维立体图,方便了医生来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MRI所得到的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CT诊断所得图像,且在诊断过程中不需要注射造影剂,但MRI诊断的技术要求以及费用均相对较高。
  通过对本研究以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对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CT诊断对于中晚期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对其发病前期患者,其误诊以及漏诊率较高。MRI诊断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但其结果容易受到仪器本身或操作者的影响,且检查的价格昂贵,操作繁琐,普通医院根本无法广泛应用。基于此,在对疑是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时,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最好先对其行CT检察,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采用MRI来进行补充诊断。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确诊率,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确切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王珂,吴红霞,罗民新等.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3):61-63.
  [2]张逢辉,姜金杰,王德娟等.内壁光整的空洞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34-36.
  [3]陈晖,王敏君,肖恩华等.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35-38.
  [4]王宝堂,刘芝艳,张建明等.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6):33-35,39.
  [5]赵平.CT与MRI诊断老年肺结节及肺癌分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910-1911.
  [6]许乃滔,王志策,蓝华等.早期肺癌60例综合影像学诊断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1545-1546,15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和治疗方法,结合对3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适宜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结果 32例诊断明确,其中6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8例采取开腹手术治疗;18例采取药物治疗加清宫术治疗。经精心的治疗与护理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疾病的认识,了解超声技术
期刊
做饼皮也有技巧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能让人像着了魔一样疯狂爱吃的,那一定是榴莲。要说比榴莲还要让人嘴馋的,那只能是——榴莲千层了。  有一家品牌,因为有着强大的泰国榴莲供应链,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地把王牌产品——榴莲千层发往全国各地,让榴莲控们能时刻享受到美味到吮指的榴莲大宴!所有吃过他们家的小伙伴都说,和师姐一样吃过后就无法控制自己,无限回购了好多次。这次师姐又要给大家放毒了,给大家安利
期刊
摘要:对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A)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例有32例生活质量有所改善,5例死亡,3例转院。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随着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肾衰竭是糖尿病到了终末期不可避免的现象。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重要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已占我国血透治疗患者总数
期刊
洗护三合一,5分钟搞定全身清洁  在当代996的工作常态下,很多人下班后,只想赶紧洗洗睡。许多怕麻烦的男生洗澡洗头都是草草了事,连出油率最高的脸也是用清水随意抹两下。他们恨不得一瓶搞定全身洗护!  番枧[jiǎn]水的出现,简直是广大直男的救星。只要一瓶,就可以从头洗到脚,5分钟即可完成整套清洁流程!而且绝不敷衍,清洁力够够的,氨基酸配方还能呵护肌肤、发根。洗完后,全身还会洋溢着海洋香调,清新、辽
期刊
患者,男,43岁,汉族,因反复咳嗽、咯痰伴胸部闷痛,气促半年来诊。于2008年1月16日 入住我院康复理疗科。患者自述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咯痰伴胸部疼痛、气促。为阵发性,咯痰色白量不多,偶杂少许血丝,咳则胸部闷痛,气促加重,且以夜间及晨起明显,无发热、恶寒、咯血、潮热、盗汗、心悸及呼吸困难。曾多次在个体门诊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但上述症状均无明显改善,随即前往县医院行X片检查,发现肺部异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了89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白内障患者均进行随机编号,然后按照编号奇偶性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视力上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颌面部骨折的病因、骨折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1年共11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构成、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7例颌面部骨折中,男性111例,占94.87%,女性6例,占5.13%。30—39岁者最多,60例,占51.28%。致傷原因以工伤事故为主,有82例,占70.09%,交通事故次之。大部分患者伤后2周内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甘精胰岛素和口服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FB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92例患者中,引起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共64例(69.57%),其次常见的为胃粘膜损害15例(16.30%),胃癌9例(9.78%),食道胃底静脉破裂3例(3.26%),其他1例(1.09%)。结论:对于老年上
期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指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某些省市相继发现并报告此病例。该病例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近些年发现的病原体有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并初步认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与该病毒有关[1]。此病是我国新发传染病,病例呈散发,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但少数地区发现有聚集性病例。医护人员对此病认识不足,而该疾病发展迅速,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