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生活实践经常向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人们经常要面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索,以寻求满意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当今是人才竞争、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新世纪,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好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个性品质以及科学态度等多重教育功能。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己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一)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各种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突出贡献的人,都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向题的能力;如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抵住世俗的眼光,大胆地在比萨斜塔实验,打破了神话;魏格纳大胆设凝,标新立异地提出大陆漂移假设;爱因斯坦敢冒天下之大不题,突破牛顿经典理论的束缚,创立相对论。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真正智慧体现在不断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之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墨守陈规是永远不可能进步的。
   (二)明确思维的目的和方向
   思维总是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思考才有意义,才有可能成功,漫无目的的乱想不会有什么结果。正确的思考动机与强烈的思考兴趣与愿望,能推动人们积极地去弄清楚为什么思考,思考什么问题,怎样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得思维活动持久有序,能随时随处发现与思维目的有关的一系列事情,使得思维有章可循,有始有终。
   (三)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应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为依托。应避免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克服不推理、不分析、不比较、盲目下结论的缺点。通过比较,可识别事物之间的异同;通过分析,可深入了解事物各个部分与属性;通过综合,可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通过抽象与概括,可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与关系。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有条有理地思维。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三)连续思维,层层递进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2)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3)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4)在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等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创造任何一样东西都与创新思维有关。要想发展创新思维。仍然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思维要流畅、变通,要不依定规,努力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艳春.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0期.
  [3]马志成.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7期.
  [4]周兴盛.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李鹤.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因此数形结合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用到的一个核心数学思想;同时教师在教学时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隐为显,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情境;对应   《义务教
期刊
【摘 要】“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讲授,是小学数学教师从数学的“生活”本质出发,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和有序整合,促使学生从以“数学之眼”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认真观察、规范推理、合理想象、谨慎操作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空间与图形;素材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日趋紧促,各教育同仁以“革除教育时弊,创新教
期刊
【摘 要】当下环保话题逐步受到全球关注,同时也逐步的在生活中体现。而作为与环保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学会生物知识,更是需要培养学生一种环保理念,从而让下一代中国群体有更高的环保素养。而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从思想、演示、实际行动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意识的逐步确立,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充分的了解学生与社会现状,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意识;教育方法   生物是自然
期刊
【摘 要】科技兴国,教育立国,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制度在不断地更新,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造与创新,数学教学是贯穿于每个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科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首先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涵养、教学水平等进行高标准的要求,然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和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初中的数学教学不可以只依靠课本,教师必须要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性和积
期刊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建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场”,让课堂提问成为“学习共同体”对话的桥梁,让“质疑问难”成为课堂提问的精彩一环,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现状;影响;对策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有学会到会学转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生活化;有效性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知识和能力并举,使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促进中学教育的创新性以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论述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培养和启发的内容之一,越发地变得引人注目。因此,数学教学的研究重心应该由过去的偏重于内容取舍,转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新课程改革下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这就使得在数学教学上大家都要下功夫才能上好数学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把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实用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本色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不仅促进了授课内容的变化,也带动了课程体系的发展。对高中课程来说,如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将学生从应试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学会学习已经成了教师亟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大、涉猎内容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推进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趋向。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长久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