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实现行为纠偏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魏同学,男,就读高一年级时由普通班转入美术班,本来文化课基础很好,转班后思想发生大变化,无心向学,文化课成绩明显下降,专业课也没长进。更严重的是周末还经常在同学家玩电脑,甚至夜不归宿,与家长的分歧和隔阂日益严重。后来我了解到,魏同学父母早离异,从小由奶奶带大,上学费用则主要由舅父和姨夫资助,家庭教养严重缺乏。平时奶奶对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责罚打骂。如此成长环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辅导过程】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狂躁,自我约束力差;自暴自弃;劳动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缺少父母关爱。魏同学父亲好赌,这对其影响很大,是造成父子严重隔阂和对立的主因。二是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虽然奶奶在生活上对他很关爱,对他的学习期望也高,但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管教办法不多,孩子一旦有不良行为只能施以打骂。时间一长,导致魏同学对学习渐失兴趣。三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困窘,与同学比反差很大,造成严重自卑心理。
  显然,由于家庭、性格、学业等种种因素,导致魏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要教育这类孩子,传统德育手段无疑效用不大。为此,我设想以新媒体介入的办法对其进行行为纠偏,因为新媒体大都具有交互功能强大、沟通界面方便友好等特点,作为沟通媒介具有诸多优势。这其中,又尤以微信为佳。因此,在与魏同学的交流中,我充分利用微信功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效良好。
  (一)沟通传情,赢取信任
  微信功能强大,沟通便利,能在师生交流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微信互动,学生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而文字交流也避免了直接用语言交流的诸多不便,更有利于师生深入交换看法,建立起相互信任、友好的关系。
  比如,在与魏同学的微信沟通中,我会经常发给他一些表扬和激励性的话语,让他先在感情上接纳老师,继而相信老师,并进而唤醒积极进取的自主意识。如“我们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不能依靠,只能靠自己”“为了自己的将来,只有自己闯出一片天”,后来,当我看到他在朋友圈留言“努力,做更好的自己”“20年后,我一定会为自己而骄傲”这种自励自强的话语时,我知道,我们的沟通已初见成效,他开始信任老师。
  (二)思想导引,慰藉心灵
  借助微信的即时沟通功能、留言功能和朋友圈展示等,可以掌握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学生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关注、疏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消除烦恼,排解不良情绪。
  据我观察,魏同学的表现总是好一阵、坏一阵,长期以来形成的恶习难以一下子都改过来,所以只能“长期调理”,无法断然去根。通过平时观察其行为,翻看其微信朋友圈,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并处理,效果良好。如,有一次他数学考试失利,我在他微信中留言道:“这一次的败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绽放!”他回复道:“谢谢老师!我一定好好總结,更加努力!”此后,他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如今,数学已成了他拿手的科目。
  (三)平台引路,氛围感染
  借助微信的热点推荐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这些话题引入现实教学,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强师生互动,助力德育提效。同时,利用微信发布丰富多样的教育资讯,可以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利用微信拍照功能,分享身边好事美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他们参与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品行。
  为此,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微信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宣传正面、积极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样,就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得置身其中的每个学子都受到熏陶感染,魏同学自不例外。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同化”、渗透,魏同学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主动性都有了明显改观,与同学的关系及家庭关系也和谐了许多。
  (四)文化浸润,“精准”引导
  国学智慧博大深精,多读经典,能提升孩子思想境界,放大孩子心灵格局,提升智慧。常读经典的孩子大都人格饱满,内心光明,德才兼备。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让学生亲近圣贤,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塑造高尚人格。
  为此,我经常建议同学们关注有关国学的微信公众号,比如“中山国学堂”“中国圣贤文化”“新国学,新儒家”等,并时常就其中有价值的文章与他们一起讨论分享。另外,我利用班会课时间诵读《论语》,如今已坚持一年多。在此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魏同学的“精准”引导,特别推荐他关注和阅读《朱子家训》《孟子的智慧》等有关家风家教的文章。就是这些看似“无关”的读物,使其思想发生可喜变化:班级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刻苦,成绩明显提升。
  【案例反思】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兴起的媒体类型。狭义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微信、微博、博客、QQ、BBS 论坛以及 MSN 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在我国教育领域,新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新媒体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一是突破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时空界限。以往的德育工作囿于时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而新媒体没有时空界限,是交互式的远程信息交流,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广泛的运用途径。
  二是创新了德育工作的新模式。传统德育工作速度慢、周期长、效率低,而新媒体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为教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同时,新媒体能克服师生见面时所产生的掩饰或逆反心理,真实反映学生心态和思想。
  三是提供了广阔的德育平台。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借助新媒体,德育工作既可挖掘丰富资源,进行继承创新;又能主动、快速传播正能量,同时提供崭新而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四是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自主性。运用新媒体,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探索和寻求新的视听内容中大大提升德育工作效果。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能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实践证明,在德育工作中引进新媒体,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德育实效。利用微信功能对魏同学行为纠偏的成功实践,使我对新媒体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有了更大的信心。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德育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观念和方式,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的真正成功。
  (作者单位: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广东中山 52842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案例描述】  学生小湘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经老师多次批评教育,却屡教不改。作为班主任,我对小湘的家庭情况作了基本的了解。小湘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小湘则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直到五年级时才被接回父母身边。比起小湘,父母更疼爱小湘的姐姐。在科任老师向家长反映小湘欠交作业的情况后,小湘的父母曾当着同学的面责骂小湘。小湘是一个典型的寄养回归儿童,早期的亲子分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寄养回归儿童大多缺乏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关于校长的培训和激励研究在不断地深入进行,但其中关于名校长激励的有效策略研究却极少。文章分析了名
教师间人际冲突在学校组织中普遍存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呈现新的特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学校的管理机制、分配制度,教师的观念、认知、个性等,
针对杂波环境下非线性系统中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问题,基于广义多维分配(S-D分配)规则获取最佳的量测划分,通过多传感器数据压缩技术得到等效量测点与等效量测协方差,结合容积卡
<正>当王清平主编约请我在《中小学德育》杂志开设专栏时,我感到既荣幸又惶恐。对于一名一线普通老师而言,在这样一份优秀杂志系统地开设专栏,既是荣誉,更是挑战。在最初的惊
期刊
随着高校“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内,高校扩招成为让更多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方法。在这一政策带动下,不但拉动了内需,也让国民平均学历得到提升,成为继建国之后“第
在大学生中倡导诚信教育,高校应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为此,在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需要制订具体措施,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