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美学视角,鉴赏形式之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的外在形式带有时代的烙印,与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形式美的人文内涵。本文从美学的视角,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美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例,通过对诗歌的色彩、句式、押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分析,探讨诗歌的形式所蕴涵的深厚韵味。
  【关键词】形式美 色彩 句式 韵律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形式美是指色、形、声等在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比调和与多样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足以引起美感的一种美的形态。形式美的人文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孕育形式美的社会内涵,它包含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另一方面是创造形式美的个体个性的内涵,它包含创作者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情感色彩和个人的创作特色。
  这里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从色、形、声三个方面对形式美的人文内涵略做分析。
  一、色:实物色彩感情色彩
  “色”即色彩。提到色,我们可能会想到绘画,因为绘画的色彩是人们显而易见的。例如红色代表热烈兴奋,黄色代表温暖明朗,蓝色代表抑郁宁静,绿色代表生意盎然欣欣向荣,而黑色则代表严肃恐怖,白色带有纯洁凉爽。但是,诗歌中的“色”却与此不同。它可分为实物色彩与感情色彩。实物色彩是指诗中描写事物颜色的字词,而感情色彩则是诗人在一首诗歌中所蕴涵或透露出来的感情趋向。如果说实物色彩是单一的、独立的,那么感情色彩则是融合的、复杂的。感情色彩是以实物色彩为基础但又高于实物色彩的那一层色彩。我们可以从色彩来欣赏绘画的形式美,但却无法从一首诗中几个有关色彩的字词中真正领会出诗的韵味。只有充分了解诗歌形式美的人文内涵,从实物色彩上升到感情色彩,才能算真正体会了形式美。
  李贺的《雁行太守行》可谓“色彩缤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有“黑云”“金鳞”“夜紫”“红旗”“黄金台”。如果只从实物色彩上来看的话,这些色彩之间存在着矛盾,我们也无法看出这首诗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是黑暗还是光明,是希望还是绝望。如果我们了解这首诗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特色,就不难看出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
  李贺生活在中唐与晚唐的过渡时期,在文学史上他被划入中唐诗人的范畴。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他的诗歌才能很早就获得盛名。李贺一生少年有才,但却因不得志而最终早逝。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李贺的诗歌中带上了他所独有的幽冷与凄婉的色彩。李贺诗歌的另一个特色是他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他便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李贺写绿,有“寒绿”、“颓绿”、“丝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而《雁门太守行》全用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以绚丽写悲壮,在强烈的矛盾对比中营造紧张的气氛,最终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却一心报国的豪迈之情。可谓构思新奇,形象饱满,感情充沛。
  二、形:特殊形式机敏幽默
  诗歌中的“形”,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形”,它既不是线条,也不是形体,而是诗歌形式的句式。中国古代诗歌常以“言”来划分。所谓“言”,就是指每一句诗的字数,一字为一言。我国古代诗歌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中杂言诗与以四言,五言,七言为代表的正体诗相对。而诗歌中最致力于“形”的莫过于杂体诗。由于杂体诗在抒情言志功能上与正体诗的差别,在特定场合,它常常以特殊形式和机敏幽默的风格而出奇制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正常体格诗作所无法相比的作用。相传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长安得官后乐不思蜀,五年之后意欲抛弃他的结发妻子卓文君,于是寄了一封只写了从“一”到“万”几个数字的信给卓文君。卓文君看了之后,便明白了丈夫“无意”(一说“无忆”)的暗示,于是也提笔给她的丈夫写了一首奇妙的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这首诗从“一”说到“万”,又从“万”写到“一”,以形式的回环往复充分表达自己缠绵徘徊的感情。司马相如看了这首诗后,被妻子幽怨曲折的自述打动,不禁内疚万分,终于与妻子和好如初。可见杂体诗正是把深刻的人文内涵蕴藏在特殊的形式中,使诗本身起到抒情言志的作用,使简单的形式美得到深化与升华。
  三、声:韵律和谐节奏鲜明
  “声”是指音韵、节奏。而诗歌的文体特征中就有韵律和谐与节奏鲜明这两点。可以说与其他形式相比,诗歌在音韵和节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押韵是诗歌最主要的文体特征之一
  押韵对于诗歌意义主要表现在:通过把音韵相同的读音配置于诗中一定的位置,形成有规律的反复,为诗歌创造一种同声相应,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同时通过韵脚的串联,关上粘下,把跳跃性的各诗行中不相关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加强诗歌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增强诗歌的抒情强度,使诗歌便于吟诵,记忆和流传。
  诗歌要求押韵从《诗经》就开始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穷其起源,恐怕是为了配合音乐的缘故。因为诗歌最初是配乐演唱的,边塞之外,庙堂之中,宴席之上,“不学诗,无以言”。吟唱起来,押韵的诗句比不押韵的诗句更加流畅,和谐,与音乐的配合自然更加丝丝入扣。到了后来,当诗歌脱离了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之后,押韵仍然是诗歌形式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诗人认为诗歌本身就不能缺乏音乐的美感。
  當然,不同的韵部,由于声音的乐感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下面仅以卢纶的《塞下曲》与孟浩然的《春晓》做一个比较。《塞下曲》中的“高”,“逃”,“刀”压“四豪”的韵,而《春晓》中的“晓”,“鸟”,“少”,压的是上声十七筱的韵。这两首诗读起来,音调自然是不同的。前一首声调高昂,给人一种意气慷慨的感觉,后者音调曲婉,与“春愁”的惆怅相得益彰。
  (二)节奏是诗歌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中通常表现为声音长短,高低,快慢多种形态的富有规律性的变化。诗的节奏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指出:“抒情是情绪的直写。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可见,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而人的情感的变化本身也具有节奏性,诗的节奏必须反映诗人内在地方的情感节奏。
  作为诗的表现形式,节奏主要是通过音节的组合与停顿有规划地配置而形成的。汉字是单音字,一字一音,古代诗歌通常以两个字组合为一个节奏单位,习惯上又称一顿。四言诗每句两个节奏,分两顿,五言诗每句三个节奏,分三顿,七言诗每句分四个节奏,分四顿。顿的划分既要注意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举两个最普通的例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当然,就某一首诗而言,节奏的高低,缓急,轻重,既与诗歌叙写的情感内容密切相关,也取决于诗人的艺术个性。一般说来,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节奏急促有力,表现欢乐激动情绪的诗歌节奏明快轻松,描写艰难情景的诗歌节奏低沉迂缓,反映细腻心理变化的诗歌节奏轻柔舒缓。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性格浪漫外向的诗人写诗,语言通常明快激越,性情抑郁的诗人则喜欢用精细的笔墨表现青烟薄雾般的淡淡哀愁,讲究情韵的起伏悠长。
  在创作中,优秀的诗人还常常能够因物赋形,随情易声,在节奏的安排上有时故意当快而慢,或当慢为快,使诗歌的节奏起伏跌宕,从而反映诗人情感的起落。其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就是最好的例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全诗气势豪爽,船快意也快,给人一种空灵飞动之感,尤其是第三句,用两岸猿声衬托船行之快,节奏却由快转慢,缓冲语势,使人读到此处不由得放慢语速,拖长声调,去体会诗人的“此情此景此境”。
  色、形、声,构成了形式美的人文内涵,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不仅诗歌,其他文体形式美的人文内涵大抵也包含这三个方面。形式绝非无言,绝非仅仅是承载内容的空架。人文内涵赋予了形式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主要从诗歌音韵美的角度来加强诵读的美感指导,以期达到让学生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的目的,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理论深度不够,敬请大家斧正。  [关键词]诗歌诵读 音韵美 音义结合    郭沫若说:“命泉中流出来的音响,心琴上弹出的曲调,生的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此言以“音响”和“曲调”说明诗的语言形式应
【摘 要】注重诵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辅以写作训练,又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对文本的解读由浅入深,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外在的语言到内在的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的目标。  【关键词】诵读 语感 写作 联想想象能力 人物精神品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授《赤壁赋》时强化诵读,从节奏到情感,让诵读贯穿文言文阅读鉴赏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字典词典默读文本,疏通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不丹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毗邻。虽然与中国还未建交,但中不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丹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同南亚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不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仍存有大量空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探索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探究。一、不丹的高等教育发展概
《〈论语〉选读》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力求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关注现
缘起    我组李霞老师要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讲授一节研讨课,最终选了《老王》这篇文章,于是伴随着李霞开课这个过程。我们组里便有了一次扎实的围绕《老王》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    一、找来的资料又都丢下  李霞接到开课任务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在大组教研活动时说了这件事,组内老师一致认为一定要群策群力,出色地完成此次任务。  于是,组里老师有的上网查阅有关《老王
受访者简介:李子建, 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著作甚丰,亦是多份当地、地区及国际学术期刊(Teachers and Teach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等的执行编辑、编委或顾问;其研究范围包括课程与教学、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学校改进等。他积极推行教
【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时间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学抒情的角度,对时间符号强化抒情的方式和效果,时间符号的传达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时间 抒情 手法     唐诗宋词的抒情方式,除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易被忽略的抒情手段——设置时间符号,把人、景、物置于放在流动的时空中,以时间的推进、跳跃、倒置、错位等方式关联画面,构筑意境,从而强化某种要着
【摘要】作文快乐教学有三个关键要素:自主是迈出快乐作文的第一步,自主要求写作的时间、空间、形式不受严格的约束,能给学生足够发挥的自由;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学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激情,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激情;成果展示是快乐的奥秘,教师应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展示成果,激励鼓舞其热情。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自主激情成果展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满天飞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字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重
【摘 要】新课改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确定恰当的教学重点,捕捉最能启迪学生思考的要素,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于不动声色之中点拨方法,拓宽视野,培养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 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方式    2009年湖北省启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一
【摘要】本文就李清照词作主题进行解读,揭示“愁”是其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论述“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即用“愁”作词眼,巧选意象体现愁,善用联想和想像表现愁。  【关键词】愁;主题解读;李清照词作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作,《漱玉词》所收70多首词作,几乎篇篇佳美。李清照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美满生活,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